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项目成效显著

加快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起点——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会议综述

2001年6月,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启动了“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计划”。从此,一场东西部102高校参与的“对口支援”大幕缓缓拉开。

8年,石河子大学北大办公楼前种下的小树,早已枝繁叶茂。前几天教育部召开的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也是以“对口支援”为主题。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与会人员明显感受到了国家加快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号角。

八年的“对口支援”成效显著。

2001 6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实施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计划的通知》,首次确认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等13建立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关系。受援高校来自西部12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1所,支援高校均为部属名校。

如今,“结对帮扶”的名单已经延伸到了很长的时间,不仅援建高校增加到了38所,还包括了西藏所有高校和新疆所有本科高校,支援高校也增加到了64所。而且帮扶内容进一步细化,“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内地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等专项工作全面启动。

从下面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八年来对口支援的成效。

——受援高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贵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5所高校进入“211工程”行列。

——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2001,第一批13受援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只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点488个;到2009年,一级学科博士点4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8个,硕士点1493个。

——优化师资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受援高校实力。以实施对口支援的13受援高校为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从3800多人增加到11200多人。

——提高了受援高校的服务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八年来,两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部分项目成果突出。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71.4%,人口占全国28.6%。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区域倾斜发展战略,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相比之下,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相对较弱。这项源于八年前的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计划,也被视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支持。因此,许多人将这一计划与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州立大学、“赠地学院”和社区学院以大力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相提并论。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指出,要从改革开放初期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支援西部高校、加快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支援高校都是国家长期支持的高水平大学,有责任为西部高等教育多做工作。

回顾8年来对口支援的历程,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说,7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下,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办学7年,与贵州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支持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贵州大学事业发展,是浙江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政治任务。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新要求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其中地方高校2152所,占95.1%;从入学人数来看,占92.7%;从在校人数来看,占91.4%。因此,加快发展包括西部高校在内的地方高校,是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换句话说,没有地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回顾八年来的“对口支援”,或许可以梳理出以下提升西部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路。

一是通过名师来校讲学的方式,促进了西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八年来,石河子大学先后迎来了韩启德、许智宏、闵维方、、厉以宁、、黄、曹文轩等35位北大著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72场,师生6万余人次。清华大学先后派出、张新刚、潘际銮、金庸等10多名两院院士和、颜等2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青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为全校师生举办了100多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活动,听课人数达1200人,营造了前所未有的浓郁学术氛围。

二是通过干部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口支援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八年来,支持了65,438+0,300多名高校教师到受援高校任教。同时支持了近4000名高校教师继续深造,平均每校1,000多。零距离接触高水平大学的教师,拓宽了西部高校教师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快速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是引进名校成熟的教育改革模式,提高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夏天,石河子大学引进了北京大学实行多年的“小学期制”。在短短三周的授课期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30位老师在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和经贸学院讲授了30门课程,举办了近10场专题讲座,并在业余时间与老师们举行座谈会和学术交流。北京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参与,增强了石河子大学“小学期制”的实施效果。西北师范大学则借鉴北京师范大学“4+x”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过去4年确立的单一培养模式改为以非师范专业培养招生,开展“2+2”、“3+1”、“4+1”、“4+2”分段培养和高水平交叉培养。

从引入名人讲座,到引入名师授课,再到引入教学改革模式,很多西方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以青海大学为例。以前大部分生源局限在本省,通过调剂可以完成60%的招生计划。现在外省生源接近2/3,本科一志愿基本可以完成招生计划。石河子大学的生源质量也有明显提升。自2002年以来,新生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生就业率连续8年位居新疆前列,本科毕业生留疆率达80%。6439名内地学生留在新疆工作,形成了从“高校育人”到“育人留疆”的可喜局面,有力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一个举世瞩目的强国正在全面崛起,这就要求我们对未来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做出前瞻性的安排。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发展要求,这也将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需求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陈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陈特别强调,要统筹区域高等教育、高水平大学与其他高校、中央和地方所属高校、各级各类教育、公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建设地方龙头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会议上,我们听到了8年来西部地区受援高校取得的诸多“零”突破:

在北京大学的帮助下,石河子大学在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MBA学位点等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清华任命的三位校长的带领下,青海大学增设了农业和工程硕士专业,加上博士专业,实现了一次招生;

云南大学先后设立了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贵州大学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教学团队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

吉首大学在中山大学的对口支援下,不断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

……

这些零的突破,凝聚了双方支援高校的心血和汗水。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些“零”的突破,西部高校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八年来的对口支援真正取得了全面的“开花结果”。

自2001以来,为落实李岚清同志“西藏必须培养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指示,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支持西藏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建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资源勘查工程等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科专业。2005年第一届工科本科已于今年毕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这也是一个“零”的突破。

这些零的突破直接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受援高校是地方高校的龙头学校,其发展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西部地区要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既要支持高校“手把手”指导,更要支持双方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大胆实践、改革创新。

新起点、新形势下的对口支援工作,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陈强调,加快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区域特色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各级人才培养、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的关系。

对口支援将实现“四个显著提升”

会上,陈对下一阶段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四个明显提高”的战略要求。

第一,要显著提高受援高校的师资水平。办学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要明显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最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师资队伍建设。下一阶段,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都要在提高师资水平的层面上,制定规划,确定建设目标,确定战略重点,确定实现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是显著提高受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引导受援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培养用得上、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级各类人才。

第三,要显著提高受援高校的科研服务能力。受援高校作为地方龙头学校,提高科研能力,对于提高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要大力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帮助受援高校直接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国家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横向联系,着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学科和科研成果,努力建设有望取得突破性应用成果的重点R&D基地。

第四,要显著提高受援高校的管理水平。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改革创新,使受援高校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管理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教育部成立了“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协调小组”,全面协调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对口支援和援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也要高度重视,安排好下一阶段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对口支援需要及时调整。

认清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明确新要求,开创新局面,是这次西部高校对口支援会议的主要目的。这也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的新要求。可以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