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整个课程“它是什么”
经过两天的学习,我明白了一件事——研究一个问题,需要了解三个方面:什么、为什么、怎样。那么我们一直在说的“全程”教育理念是什么呢?
听了李振存老师的讲座和“全课程”实验学校多位老师的分享,终于明白了“全课程”教育理念的含义,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全课程教育理念的“全”不是一个老师涵盖所有学科,而是指全脑、全身、全方位、全时段
1.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充分参与教育过程。
整个课程教育理念的科学基础之一在于“具身认知理论”,人的生理经验可以激活心理感受。
对于老师来说,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身体,可以让知识更加直观生动;通过与学生的身体互动,如触摸、击掌、拥抱等。,可以扩大教育影响,沟通师生感情。
比如根据罗恩·克拉克改编的话剧《热血教师》,老师将美国总统的故事编织成说唱歌曲,配合街舞动作,让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产生兴趣。村长在谈到自己与美国名师的接触时说,名师上课会跳上桌子,有时甚至看起来像个“小丑”。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优秀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全身。
7月15日下午,北京赫德双语学校赵睿老师分享了如何管理一年级数学课,也提到了师生保持同一高度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击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老师的情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身体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可以影响学习效果。这得到了杨关于男生用手学数学的观点、杨红芬关于一年级学生用手学数学的观点、张宏伟关于学生可以边吃边感受和学习分数的观点的支持。
2.全方位、全时段的教学内容
基于人的注意力特点,学习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整体优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婴儿是从日常生活中对大量语言的整体感知来学习说话,而不是从残破的拼音来学习说话。“整体优先”原则在课程中的应用,就是将整个生命,从时间到空间到人际关系,纳入教育规划,并赋予其教育价值。
所以在小学阶段,整个课程教育遵循以下三点:1。知识的宽度远大于知识的深度。比如初中数学课,我们尊重孩子最初的数感,在阅读时,我们希望孩子除了阅读文学文本外,还能广泛涉猎论述和议论文。
2.小时候经历的越多,将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宁波赫德双语学校周田英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孩子们通过话剧表演、模型展示、参观博物馆、举办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了解海洋环境,了解如何保护海洋。在学习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许多场景,感知了海洋生态的方方面面。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可能觉得当话剧演员很棒,当船长很厉害,当海洋生态科学家也可以帮助很多人和生物。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孩子看成是不断发展的、有无限可能的人,让孩子在青春期尽可能多地体验世界的广阔。
课程越丰富,孩子越有可能发现自己。在两天的讲座中,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尊重学生。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广州番禺中学附属小学的《寻找桃花源》课程,山西大井峪小学的《月与日》课程,全程教育的理念一直试图从课本中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链接学生的生活与生活,让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本源。
而且一般来说,学生对与自己无关的学习不感兴趣,而与生活无关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很多老师在教《位置与方位》的时候,在校园里设置线索,引导孩子寻宝,孩子学习起来特别有兴趣。
?3.对待学生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面对学生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温和坚定,往往采取正面管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