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新的教学课程。教师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学好科学知识,具备科学实践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习惯成为关键。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现状的科学精神。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的优势,突出学生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习惯的培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观察能力是一切科学发现的开始。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通过科学家不断的观察而获得的。比如牛顿通过不断观察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这种观察能力需要不断的训练和锻炼。理科需要培养的观察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四点。

1.实事求是。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他们真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不说谎,不篡改结果,不伪造数据,从小养成客观谨慎的科学态度。

2.耐心和坚持。许多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观察和实验而取得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和恒心,以及他们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多角度综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教会学生把各种分散的、看似孤立的事物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综合的观察。

4.目的明确。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东西分散,经常忘记观察的目的。比如让学生用酒精灯加热东西,他们应该已经观察到了东西受热的变化,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会被酒精灯的火焰所吸引,忘记观察东西的变化,注意火焰的跳动。所以要训练学生明确并牢记观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