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成为有文化的天才
几岁开始教孩子读书最好?相信这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问题。从生理上讲,童年是大脑发育最快、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
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高峰期,儿童可以像接触其他事物一样自然地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一般都能学会阅读,识字速度并不比6-7岁的孩子慢。研究还表明,5岁以上的儿童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能用笔画分析字形和书写。
一些专家还认为,当孩子有了模式识别的能力时,可以从头开始教他们阅读。也就是说,识字教育可以在宝宝1岁左右开始。
教授识字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需要阅读时,家长要尽量满足。孩子们很好奇。他在环境中看到了这些字,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他需要知道这些话。当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时,他感觉舒服,学习效果更好。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想读书的时候抓住机会,“趁机教”。
教孩子阅读的方法。
1)为孩子创造一个识字的环境
环境是孩子认识单词的第一要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字:电视上的广告词、食品包装袋上五颜六色的文字、快餐店的店牌、路边的路牌,这些都构成了一个现成的、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去阅读。
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习任何他们能看到的东西,比如学习“汽车”(汽车、火车、卡车、警车等。)当他们看到车来车往的时候;看到“树”就学“树”(白杨、柳树、松树、大树……)。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汉字的环境效应,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观察和提问的好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创造一个适合孩子阅读的环境,比如在冰箱、电视上贴上用中文写的纸片,以及“冰箱”、“电视”等拼音。这些有意识的动作会让孩子对每天接触到的东西有字面上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2)用绘本故事书教宝宝阅读。
不要错过每一个给孩子读故事书和绘本的机会。妈妈可以边点灯边给宝宝读书;还可以给孩子讲图画和书里的故事,给他们看字卡,让他们在理解故事的同时记住汉字。
有时候,也可以采取先背书,后认字的方法。反复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直到宝宝能独立复述为止。这时候我们一起看书,坐对位置,找到发音对应的字体。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单词的顺序,手指指向单词,眼睛一定要看着单词,此时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家长也可以用养字的方法。比如故事书讲到小牛,就把“牛”拿出来,问宝宝牛吃什么。宝宝说:“吃草!”然后让宝宝认识“草”这个词。
3)“行动”法
父母可以通过做动作让孩子认识单词。家长给孩子穿衣服时,可以拿出一张写有“穿”字的卡片,然后做“穿”的动作,让孩子也做“穿”的动作,达到让孩子动手动脑的效果。
4)儿歌学汉字
朗朗上口的儿歌、儿诗,孩子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家长可以先教孩子读童谣,让孩子背诵自己喜欢的童谣,然后慢慢把童谣里的汉字一个一个教孩子。
5)“找朋友”法
这是一种用认字来认汉字的方法,适合已经认识很多汉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认识了“草”的“绿”,遇到了“清水”的“清”,或许就能轻松读懂。在这个基础上,父母更容易让他明白“清”是什么意思,用在什么地方。
教宝宝阅读从哪里开始?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当孩子热衷于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往往就开始有了阅读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读很多,说明他只是在慢慢积累,等着有一天给你一个惊喜。
识字从角色扮演游戏开始。
当孩子在家假装医生,拿着铅笔当注射器给你打针,或者假装服务员,拿着几张纸假装这是一盘饼干,你会觉得这个游戏真的很无聊,就是孩子认知能力低,所以乐在其中吗?但事实上,多年前国外的研究已经证明,当孩子热衷于玩角色扮演游戏时,正是孩子开始有符号概念的时候,他们会逐渐进入识字的敏感期。
角色扮演游戏不是无聊的打发时间的把戏,而是孩子开始使用“符号”,用一个抽象的符号代替一个事物的过程。而这就是单词识别的过程,也就是用一个抽象的字符代替一个物体或者一种感觉。其实,写作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替代”。孩子会用替身,喜欢角色游戏,所以更容易接受文字。幼儿教育专家、华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顺梅说,她一直强调“角色游戏”的重要性,提倡家庭和学校多玩角色游戏,这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多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孩子,两岁多就对写作表现出兴趣。在听故事的时候,他们会不断地问父母“这个字是什么”“那个字是什么”。有的孩子在小班的时候就能拿起报纸看,但这样的孩子是少数,只占孩子的5%。
识字和智商没有直接关系。
麦卡锡智力量表常用于儿童心理咨询,用“语言”、“数字”、“记忆”来概括儿童的智力。识字作为语言能力的表现之一,也是衡量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因素。几乎每个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识字方面落后于其他孩子,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笨了。王顺梅说,虽然学会自发阅读、多读书的孩子确实更聪明,但识字和智商没有直接关系。
关于孩子是否应该学习阅读,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对一些“拔苗助长”的现象和一种超越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的常见教学方法。之所以认为识字对孩子有影响,是因为实际上教育领域普遍的观点是,会读书相对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试想,一个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会比一个不认识字的孩子更有兴趣和动力。
儿童语言专家张明红副教授认为,儿童阅读其实非常容易。东方文字,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方块字,具有“象形”或“图形化”的特点,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论上,孩子有了视觉记忆之后,就可以阅读了。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是有视觉记忆的。学龄前的孩子读书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存在要不要让孩子读书的问题。
儿童识字应注意的事项
谨慎使用识字卡。
家长有意识地教宝宝认字,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没有一点专业知识,一半都会出错。但是,“不要因为孩子识字慢就把他送到外面什么培训班去学识字,这大概比家长教的差。"
至于现在流行的“识字卡”和各种识字课本,专家一致认为,这种“被动识字”的教学方式非常不适合学龄前儿童。张明红说,他之所以反对“识字卡”法,是因为这是一种基本脱离“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规律背道而驰的识字方式。语言学习中有一句话:“音离不开字,字离不开句,句离不开文”。真正的语言能力是通过大量阅读句子和文章,运用语言来培养的。
只要反复展示足够多的次数来加强记忆,孩子们可以连续两三个月阅读单词是不足为奇的。但这不是真正的素养。这种通过重复来认识单词的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当孩子遇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单词,或者读了很多遍也学不会的单词,尤其是家长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情绪时,孩子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不利影响。
相对于“识字卡”,家长最好选择通过亲子阅读、与孩子高质量的交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让孩子“主动”读单词。其实家长要有一个意识,识字对孩子来说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归根结底,让孩子读书,也是为了增强他的阅读能力。
不过,张明红也表示,“识字卡”并不是不能用,它可以用来测试孩子的识字水平。但这种“测试”只能偶尔做,尤其是大班前的孩子,更要慎用。因为频繁的评价,难免增加孩子的压力。
识字是在行动和感知中进行的。
幼儿园对大班学生进行测试时,发现一个班的孩子都把“糖”字念成了“甜”。了解了一下,发现小班的时候,老师曾经在一个游戏里教孩子们认识“糖”这个词。教学结束后,她特意给每个孩子发了几粒白糖来加强印象,还特意问孩子们“糖是甜的吗?”那时候孩子都说“甜”。结果,他们根据自己感受到的真正的“甜”,把“糖”这个词认成了“甜”。
这是孩子识字的特点,也是家长最需要知道的。学龄前的孩子总是把抽象的符号和直观的感觉联系在一起。通常小学生识字都是从学拼音、记笔画开始的,但是学龄前的孩子很难接受这些抽象的符号。从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出发,应该是整体性、综合性、参与性的。
事实上,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发现,“七”、“八”等极其简单的汉字,对于很多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很难辨认的。其实这也和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关。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数字没有概念,小班的孩子一般能认识四以内的数字。而超出他们认知的“七”和“八”,他们会因为难以理解而难以理解。同样的道理,很多孩子能知道“可口可乐”这个词,是因为平时接触很多,喝了之后依然印象深刻。“党员”“少先队员”这些词太抽象了,学龄前的孩子学不会。
根据这个特点,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构建汉字的活动中,并与汉字联系起来。这个时候汉字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幼儿园都玩过同样的游戏:简单搭建一个“菜场”,展示一些简单的水果蔬菜,上面有文字和对应的图片,比如“蔬菜”、“萝卜”、“土豆”,当然种类也不多,然后玩一个买菜的游戏。“你想要什么?”“青菜。”“青菜多少钱一斤?”.....在这个过程中,汉字在不经意间被反复强化,孩子会自发地关注这些汉字。一节课下来,有些单词已经被孩子们自发地记住了。连没读过的菜场“场”都被很多孩子记住了。
张明红说,没有必要专门设计游戏让孩子通过参与来学习。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当你给他讲故事他也给你讲故事的时候,当你带他去公园、商场玩的时候,和孩子讨论故事或者他们的所见所闻,帮他分析,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社会有什么规则等等。这样高质量的互动亲子交流,不仅是在向孩子传递大量的信息,更是让孩子通过亲身参与和亲身感知来学习。
增强宝宝想象力的6种识字方法
1,而识字则引向深意:在教宝宝识字的过程中,家长有各种方式启发和引导。家长要引导宝宝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发明这个词”、“这个词代表什么”等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当然,最好是给宝宝一个明确的可以解决的问题,慢慢启发鼓励。
2.改变识字过程中的固有思维:在教宝宝识字的过程中,培养宝宝想象力的最大敌人就是让宝宝被动接受已有的现实,保持不变。为了启发宝宝的想象力,家长可以用几种非常简单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宝宝用脑。比如教宝宝左手写字,双手写字。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启动宝宝的想象力。
3.不要评论宝宝最初的想象力:父母在教宝宝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告诉宝宝什么是好主意,什么是坏主意,来积极培养宝宝的想象力思维,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宝宝的好想法不能只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父母要明白很多事情都是磨出来的道理,要给宝宝时间。他们的想象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否则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4.重新想象旧单词不如重新认识新单词:教宝宝认识新单词固然重要,但有时通过让宝宝重新创造已经认识的单词,也能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很多时候,比起让婴儿认识新单词,他们更积极地用已经认识的单词来组成单词或句子。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在使用已经知道的单词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如果家长不断地给宝宝塞进陌生的生词来转移注意力,结果就是宝宝不断地填鸭式被动识字,而不是主动去理解和想象单词的含义和用途。
5.不要盲目吹捧宝宝的进步:在教宝宝认字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避免夸大宝宝的想象力,把小的进步说成天才的变化。在鼓励宝宝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宝宝真正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一味的吹捧。
6.问宝宝“你会怎么做?”:在教宝宝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给宝宝提供一个问题情景,让宝宝想出各种解决办法,比如“这个字或这个词让你想起了什么”等开放性问题。
在教宝宝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宝宝的想象力比学习新知识更重要。家长也要意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教宝宝阅读的机会,拓展宝宝的想象力。父母尊重宝宝的想象力,就是保护了宝宝的积极性,增加了宝宝的自信心。在教育宝宝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真诚地鼓励宝宝奇怪的想法,不要有不重视的表达或做法,让宝宝在家长的积极响应中,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超越已有知识的局限,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