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锻炼的方法;促进小学生正常发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水平;促进学生自觉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科学地进行锻炼,从而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调动学生不同层次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长期效果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呢??

一、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体育健身锻炼的意义?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体质成长的长远价值。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能训练对学生成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思想,激发学生对体能锻炼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锻炼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积极获取参与锻炼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能够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和年龄的变化,合理调整健身锻炼项目、锻炼时间和运动量,提高健身锻炼效果,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非常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要坚持身体素质训练,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调动学生参与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处理好体育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教学和锻炼中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身心的满足,体会身体素质的乐趣。?

三、关注学生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健康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思维和团结协作,创造一个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不同运动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技术细节;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学到东西,达到目的。?

1.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体能训练内容的权利。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差异很大,兴趣也很广泛。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和形式,自主练习。比如加强腿部力量可以安排如下:深越楼梯、连续越障碍、三、五、七等多级蛙跳、距离跳、单腿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深蹲跳。给学生具体的指标,让他们选择一个练习的阶段来实现这个目标。阶段实践结束后,教师及时测试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了解学生指标,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赶学助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因此,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强调异步教学,区别对待,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让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新课程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调在经历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要提高抵御挫折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素质训练中,有些练习本身就包含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帮助他们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课堂教学应采用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加强课内外的锻炼,有意识地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着重向学生传授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知识与方法,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也可以穿插在体育课中学的技术教学中,每学期也要安排一定的理论课时;在内容的安排上,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锻炼欲望,配合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四、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和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价。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耐力素质训练,给学生具体的指标,要求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达到这个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测试学生的自我练习成绩,了解学生指标的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赶学助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采用上述方法后,部分学生在患病、受伤后仍照常上课,并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锻炼,使学生的被动训练变为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组织能力、技术技能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的主体性,有效调动学生在不同训练水平上的锻炼兴趣,变学生的被动训练为兴趣锻炼,变兴趣锻炼为兴趣运动,稳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学生走向社会后,兴趣体育变成健身体育,必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