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把握对小学生的严格和亲密的尺度?

宽容,但不纵容;严格,但不严格。要实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掌握适当的尺度,使教育真正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亲和力

如果你和你的老师很亲近并且相信他,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但如果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处理不好,也会陷入几个误区。

误区一:亲密。有些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却忽略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当中。时间长了,发现学生不那么听话了,忍不住就发脾气,弄得老师和学生都很冷淡,很尴尬。

误区二:我是唯一。有个笑话:老师经常嘴里叼着烟,手里端着茶,穿着西装走进教室。学生提建议,老师就着急。“你还是跟我比较吧。我有一个儿媳妇。你呢?”当然这是个玩笑,但是如果我们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我是老师,我会照顾你的。结果就是我们管不好,也管不了。

误区三:三种香,四种臭。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信念与和谐。有时候,老师对待学生带有偏见,偏袒“好”学生,疏远“差”学生,对差生造成伤害,影响进步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让学生慢慢远离我们。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误解呢?

策略一:把握距离。距离产生美。近而远则疏;远,近,密。学生要逐渐认识到我们是他老师的朋友,而不是先跟他们混在一起,再让他们接受我们是他朋友的老师。优雅的交往风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具有感染作用。

策略二:树立服务意识。班主任的职能就是服务。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服务——这一点,我们一定会获得最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策略三:把阳光分散到每个角落。关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只要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就一定会赢得全体同学的掌声。如果一碗水端平有时很难,那就把微笑、鼓励和掌声留给那些学习差、纪律差、邋遢笨拙的孩子吧。其实他们是孤独的,失落的,自卑的。相比其他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同情弱者也会赢得强者的尊重。

二,班级管理——自由度

班级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分工不清,人浮于事。有些老师对班上的事情总是事必躬亲,一丝不苟。结果学生在那里无事可做,连老师的账都不买。这种老师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字。学生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自由。他们心理上与集体脱节,感觉不到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唤起人们认识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予学生信任和尊重是教育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自由不是马虎,不是放任,不是放纵。班主任要学会“用人,不管事”。一个聪明的老师首先要学会放权,在班里建立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把决定权和组织管理权交给学生。如果任何人想在班里开展任何活动,他们可以直接将提案提交给班委讨论。经班委论证,认为该活动有利于集体,不影响教学。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可以在实施前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样的班级往往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以及集体荣誉感。相对于老师安排的替换,学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荣誉,哪怕很重。

其次,自由要让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些聪明不守纪律的学生,因为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很难管理。失败的教育往往会限制天才或伟大的天才作为替代,使他们成为没有创造力的平庸之辈或反抗集体。成功的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会逐渐融入集体,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提高自控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造神,而是育人。只要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有所收获,老师就永远不应该苛求结果。事必躬亲不是好事。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藏在翅膀下的鸟,而是飞翔在空中的雏鹰。

三,处理问题学生——灵活性

以前有人把老师“对待”学生的“招数”概括为一扭二按三罚站;四抄,五写,六挑砖,第七总传家长,不来的孩子跟着太阳走。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法制的完善,这些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享受了比过去好很多倍的教育,但他们的思想仍然表现出越来越倾向于上学,甚至走向老师和学校的对立面。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整风征服的观念在部分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教育方式依然简单粗暴。要在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处理问题。

自然降温法。学生们为一些琐事争吵,各持己见,互不让步。有些老师用自然降温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相信我,写一个详细的解释,明天我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材料最多写着:“老师,我错了”。人就是这样。他们生气的时候,只看到别人的错。事后冷静下来,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应该学会等待,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

真情感染法。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是目前班级管理中最麻烦的。他们的使命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爱和关怀;第二是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爱情是治愈他们心理疾病的良药。教师应该真诚地面对这些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交给学校、家长或社会。有两个离异家庭的学生,帮助社会上的流浪青年勒索大三学生。老师发现后,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和父母一起偿还索要的钱财。为了让他们不再受到威胁,老师、学校、家长、村队无时无刻不在监控他们。最终,老师的关爱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品质。可见,教师真心实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觉醒信仰法。早恋不是洪水猛兽,但确实需要谨慎对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棒打鸳鸯,不是什么好事。我们要敢于面对,要有充分的耐心。我们要坚持和他们对话,关于读书交友,关于知识和命运,关于追求和价值。如果面对面的面试不合适,你也可以写一封信或者创造一个情景讨论。老师可以心平气和、认真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至少可以树立学生的责任感。曾经有两个相爱至死的学生。虽然最后老师没有说服他们,但是老师对他们的影响起到了作用。很多年后,他们来看老师,他们特别感谢老师让他懂得了责任。他们永远记得老师一开始说的话──人不能成就太多,但不能没有起码的责任。

自省法。人不是圣人,老师不能让心中的“我”随时膨胀起来。当我们因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没有得到回报而感到委屈的时候,是考虑到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是偏离了初衷?当我们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义愤填膺时,是否考虑到事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了学生,削弱了老师的威信?学会自我反省和自省,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自省是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智慧。自省可以让我们勇敢面对问题,不断提高教育人的能力。

第四,评价孩子——欣赏

花因欣赏而美丽,学生因欣赏而奋进。人的一生有两个角色:自信和自卑。肯定和赞美可以激发生命的勇气和力量,否定和嘲笑则会浇灭希望的火花。人生挫折十有八九不要让批评埋没了学生。面对学生的失败,如果我们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他的努力,即使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也会因为自卑而退缩。请在学生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的另一种表现。失败越多,你就离成功越近。在集体活动中学会欣赏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他们应该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望。一个老师接手每一个新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们一个座右铭——谦虚勤奋,志存高远。让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成为谦虚、勤奋、有抱负的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当机会突然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我等着你。他还告诉学生们:“我将与你们一起创造一个团结、和谐、进步的班集体,这个班集体将因你们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活将因你们的成就而精彩。”就这样,老师让学生们从自己的眼睛里读出了他们的担忧、期待和信任。学生遇到挫折,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你能行——站直了别趴下——失败给了你一个目标——努力就会胜利。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此时却是孩子心中的暖流,可以消除恐惧,激发好奇心,唤起孩子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其次,学生不应该只是等待奇迹,而应该为奇迹设计适当的门槛。人只为可能的目标而奋斗。如果目标过高,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而如果目标太低,他们也不会感兴趣。要给学生设定合适的目标并进行阶段分解,建立一套保障机制,让学生每实现一个目标都有进步。让学生继续保持对成功的信心,他们会因为成功而努力,也会因为努力而更加成功。

第三,把握欣赏和批评的“度”。欣赏是欣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忽视他们的缺点和弱点。我们赞美学生努力充实,但也不能夸大。不切实际的表扬会害死学生。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客观的分析,中肯的建议,最容易让问题学生接受。相反,他们很容易挑毛病,以偏概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成功教育的基础,灵活的方法是课堂的关键,欣赏的目光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