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小学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作为教育管理者,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心理测试和调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和学科化倾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比如,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引进专门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者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者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分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进行心理调节和训练。2、开展心理咨询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前来咨询的人摆脱各种心理障碍,使其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归健康状态。心理咨询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纠正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让教师的心理问题有倾诉的地方,有发泄的渠道,有引导和劝导的人,让他们走上健康教学的道路。
第二,有意识地保持愉快的心情。
哲学家马克思曾说:“一个好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缓解心理疲劳和痛苦,愉快的心情是改善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豁达开朗、积极开朗的情绪是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做情绪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乐观开朗的心态。教师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的“课堂厌倦”,用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的体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忘记自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全心全意地进入教师的角色。课前,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稳定情绪。如果我们过于激动,就会难以自控,思维模糊,容易偏离教材的中心,甚至会失去教师的身份,说一些过激的话,影响非常不好。所以,如果上课前情绪激动或心烦意乱,可以闭上眼睛,摒弃杂念,眺望窗外,或者听一首轻柔的音乐。因为听一段欢快的曲子,或者看一会儿绿叶鲜花,都能改善心情。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对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宁静、快乐的心态有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避免简单的说教,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生动丰富。
第三,积极调节心理需求
正所谓“心脏病需要心内科医生”,“解铃还需系铃人”。归根结底,维护心理健康还是要靠广大中小学教师自己。
教师自身要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防控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和情绪,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需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的心理需求是多层次的,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一般来说,需要的强度与活动量成正比。如果你有不合理的需求,而你又不正视现实,一味听从过度的、无望的欲望的引导,只能是自找麻烦,自找麻烦。教师要有事业心和对事业的责任感,要有强烈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勤奋自觉地工作。比如在职称晋升、升学、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上,不要站在个人立场上看待,而要综合衡量、客观比较、合理评价,这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对待身边的一切,获得心理的自我平衡。比如一个老师说:“我真倒霉。从今年开始要现场写教案,评先进班的条件比以前苛刻多了。而且,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补课,还要参加业务培训……”这个老师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解不开的结。如果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断反思自己,与时俱进,那么心理上的磕磕碰碰就消除了,这是沉重的。
第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互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是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不同的心理适应来保证心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适应使人心情舒畅,工作关系团结协调,家庭和睦友好,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的失衡导致消极的心理适应,往往使人感到压抑和沮丧,工作关系紧张,这必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教师之间存在着“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客观竞争状态。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之间如果建立起和谐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沟通的频率,加速信息的交流,也有利于优化育人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积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坦诚豁达,真诚帮助他人,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缩短与他人和社会的距离。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有效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他人,避免误判和不当行为。只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评估制度。
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评估制度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测试量表或指标体系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并按照保密原则建立档案,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心理。使教师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完善人格,提升自我,提高“抗压能力”。以客观标准的形式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