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重点难点梳理

离最后一步越来越近了,高一的这群小家伙们也要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迎接期末考试了。作为家长,在期待孩子在学习上有进步有收获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担心和焦虑。然后,跟着我仔细梳理一年级数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孩子复习清晰的思路。

01组合识别数字,发展数字感。

“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梳理,主要包括进一步认识数字、计数单位、数的构成等知识,提高数的读写能力,感受数的大小,从而发展初步的数感。重点是100以内数字的意义和读写方法,难点是用“多”、“少”、“多”、“少”来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1创造数字概念

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理解数的含义、正确读写、整理数的顺序和大小、明确数的构成的前提和基础,能使他们形成相应的数感,对以后理解更大的数有重要影响。

熟记“从右数起,第一位是个单位,第二位是十分之一,第三位是百分之一”,明确单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一,第十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十,第百位上的数字代表几百。这样,要理解数字的构成,我们就可以把数字放在数位中去分析,自然就简单多了。

读书时,要十处读几十遍,一处读几遍;写数字的时候,几个十写在十个地方,有的一个写在一个地方。

比例大的时候,位数多的那个更大。如果位数相同,都是两位数,那么首先是大于十位数,前十位的数更大;如果十个地方都一样,那就比较一下。

2感知“满10进1”

“满10进1”的基本计数法是数字识别的关键。复习时,让孩子认识到所有总数为65,438+00的木棒都要扎成一捆,即65,438+00是65,438+0是十;1捆1捆数,如果数量超过10捆,则捆成一大捆,即10十为一百。

数数的时候,最难的是几十加十九加1是多少。根据“满10进1”的计数原理,9+1=10,所以应该比原来的十位数多1。

3描述大小关系

在儿童会比较100内数字大小的基础上,要求他们用“更多”、“更少”、“多得多”、“少得多”(或“更大”、“小得多”、“小得多”)等词来描述100内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这里首先要明确这几个词的含义:“多”是多一点,“少”是少一点,“多得多”是多很多,“少得多”是少很多,“差不多”是多一点或少一点,很接近。在描述关系时,要根据两个数的差异程度合理选择。比如:

50到45(较大),85到45(大得多),10到45(小得多)

4区分奇数和偶数

单数是指1、3、5、7、9的数字,偶数是指0、2、4、6、8的数字。要区分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偶数,只要看这个数的单位里的数就可以了。

注重计算,夯实基础。

1口算复习

“I (II)”的口算主要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数十的加减、整数十的加减、整数十的两位加减、整数十的两位加减。

在这些口算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基础,其实还应该包括上学期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因为这些口算是学习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一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关键,当然也是笔算的关键。因此,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口算时,可以以习题组的形式出现。如果你看到13-8=5,你会立刻想到13-5=8以及相应的加法公式5+8=13和8+5=13,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口算的效率。

重点是要正确熟练地计算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难点在于理解“满10进1”和“背1进10”的运算和处理方法。当然,复习的时候,关键是要搞清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和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加十和减十的区别和联系。也可以以问题组的形式进行比较,如:

两位数加一位数,如果位数之和小于10,则十位数上的数相加就是十位数上的数;如果位数加起来是10,那么几十位数上的数就是1。

两位数减一位,如果个位数减得足够多,被减数第十位上的数就是十位上的数;如果位数减少得不够,十几位数上的数会小1。

两位数加减一位,就是先把两位数相加或相减;两位数对整十位数的加减,就是先对十位数上的位数进行加减。

加强对比,明确方法,适当进行限时训练,逐步提高口算能力。

2书面计算的审查

一(底)的笔算主要有: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无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让位减法和无让位减法。

重点是明确两位数加减的笔算方法:①同数对齐;②从单位计数;③位数加起来是10,将1输入十位数;位数不足以减少。如果从十位数开始是1,则再次减为10。

难点在于实际计算过程中,孩子特别容易混淆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所以当单位加起来是10的时候,单位加起来是1的时候要标注进位“1”,记住十位数加起来一定要加;当位数不够减少时,位数会从1减少到10,退位点不能忘记,所以在计算位数时,位数会减少1。当然,在不需要搭载或者退位的时候,一定不能“画蛇添足”。

同样,书面算术训练也可以让孩子从习题集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3评估审查

在口头和书面计算中,估算通常用于计算前的预测。

对于口算,更多的估计是数十个以上,如:

大于37+8()和大于46-4()。

40+39()十多,78-50()十多。

要估算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首先要看一位数的加或减。如果加进或退位,十位数上的数字会相应变化。要估算两位数加减成十位数,只看十位数的加减就能确定是大于十位数。

对于笔算来说,更重要的是说出数的第十位是什么,然后计算验证。

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要先看位数的加减,再根据有无进位或退位来确定位数。

了解平面图形,认识应用

第一部分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简单三维图形的基础上,主要“从体到面”直观认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复习时,重点是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能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在识别这些平面图形时,最困难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区分矩形和正方形。虽然一年级的孩子不需要完整地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可以引导他们从边长上区分清楚: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等长的,而长方形只是两条边相对的长度是等长的。

综合主题主要包括:

(1)分类统计图:可以用边数来标记“?”在图表上。的方式,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

(2)找到图案继续画:先找出图案排列的图案,把几个图案做成一组,圈出一组图案,这样你就可以一边看一边顺利的继续画了!

如:□△○○□△○_ _ _ _ _ _ _ _。

(3)数字个数:先找到最基本的单位,然后观察是否可以用两个或三个数字依次组成一个更大的数字,最后把数字加起来。当然,有时候也要注意组装的方向。

例如,有(5)个正方形。(4)操作:一定要让孩子甩一根棍子,折一张折纸,让他们直观生动地感受,然后才能更深入地思考。比如我知道,一张正方形的纸,一次可以折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做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四根同样长度的棍子。

灵活运用“焦媛粉”学会购物。

“元、角、分”单元是全书的一个难点,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很少接触人民币,生活中独立购物的经验也很少,所以一直是让孩子、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在本单元中,除了让孩子了解人民币及其单位和前进速度外,重点和难点是让他们学习购物活动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涉及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区别,还涉及取钱、换钱、交钱、找钱等数学活动。

1记忆率

“1元=10角,1角=10点,1元=100点”这些元素、角度、点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只有熟记推进率,才能很好地进行人民币不同单位的换算和比较。

比如8元7角=()角,因为1元=10角,8元就是8个10角,即80角,80角+7角=87角;38分=()角()分,满10分是1角,38分中有三个10分是3角,还有8分,所以38分是3角8分。

比较人民币大小时,一般应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如:1元3.90,单位统一为“角”再比较。但有时可以用“数据与单位相同”的方法,如:30角30元,都是30,只要大于“角”和“元”两个单位的大小。有时候只比较几元就够了,比如7元是5毛,6元是8毛。只需对比7元和6元的大小就能确定最终的大小。所以要掌握比较的方法,灵活运用。

2准确的货币兑换

人民币兑换的准则是公平,所以兑换前后人民币的总面额是不能变的。遇到大面额的,可以画个图算一下。

特别注意不同的换钱方式:比如1 50元可以换成()20元和()10元,或者()20元和()10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条不紊的想一想:如果只换1 20元,其余都换成10元,那就需要三个10元;如果两张20元是40元,那就要1 10元;换三张20元就60元了,已经超过50元了,不能换了。

还要特别注意换钱时的不同说法,比如:

①1张100元可兑换()张50元、()张20元、()张10元。

②1张100元可兑换()张50元、()张20元、()张10元。

这两个问题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第一个小问题是把100元换成50元,或者20元,或者10元;第二项是将100元换成50元、20元、10元三种不同面额,共计100元。

3购物问题

解决实际购物问题,一定要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清楚,把重点说清楚:钱付了-用过的钱=收回的钱,钱付了-收回的钱=用过的钱,用过的钱+收回的钱=付了钱。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灵活选择数量关系解决。

其实,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购物问题,就应该让他们去真实的购物情境中。在家长的监督下,尝试独立购物,体验过程,积累经验。

05理清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题部分,重要的是让孩子加深对量的关系的理解,沟通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二)册教材中,新的解题类型有: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和求两数之差的简单实际问题。

(1)求被减数这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往往体现在求“原有多少”和“一个* * *”的情况。只要把“移”和“留”结合起来,就能找到“原”。

(2)求减法这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往往体现在求吃了多少,卖了多少,借了多少,带走了多少,可以简单地称为去掉了多少。只要把“原”减去“余”,就是“除”

(3)求两数之差有各种方法,无论是“多少()大于()”、“多少()小于()”还是“去掉几个,多少()等于()”,都可以通过“大数”减去“小数”来求两数之差。

当然,在解题中,要学会多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特别是逐步培养根据问题灵活选择和组合信息的能力。

那么,经过这样的梳理,孩子们的复习思路是不是更清晰了呢?记住,也要结合孩子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有所侧重,这样才能起到实际有效的作用。

06高一十大错误问题

容易出错的1

小林的钱刚好够买一辆58元的玩具车。小林最多有多少人民币10?

孩子经常问“小林58元买了一辆玩具车,交了10元。他至少交了多少钱?”迷惑。相比较而言,“至少交几个10元”就好理解了。孩子会不断尝试,不断修正自己:50块钱的10你买不到58块钱的玩具车,但是60块钱你要付6块10。所以在遇到上面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的转化成一个“至少交10元”的问题。上面的问题要求“最多交几个10元”,关键是理解“刚好够买”的意思。“刚好够买”是指小林的钱不多也不少,也就是58元,但在58元里,最多只有5个10元。如果你认为最多有六个10元,那么小林的钱至少有60元,怎么可能是“刚好够买”?所以,学习分析题中的关键词还是挺有帮助的。

王老师的钱只够买一个65元的排球。王小姐最多有多少人民币10?

易出错2

咨询的问题应该属于“数钱”,就是算一个* * *有多少钱。孩子一般是几元和几元组合,几个角和几个角组合,经常出现“(1)元(11)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一般10的角度会换算成1元,所以应该是“(2)元(1)角度”。在数硬币的时候,可以把人民币用10分或者10分圈起来,提醒自己可以换算成更大的单位,这样不容易出错。

容易出错的3

东东折了40只纸鹤,明明折了28只纸鹤。要折叠多少只纸鹤才能超越东东?

孩子会重视“至少”这个词,却常常忽略“超过”这个词。大部分公式:40-28=12(只),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想找出东东和明明折起来的纸鹤的区别。其实“至少”二字很重要,“超过”二字同样重要!如果明明再折12只纸鹤,那么他的纸鹤也是40只。只能说明明的纸鹤和东东一样多。问题是明明的纸鹤比东东多,而且是折叠次数最少的,所以我们认为明明只需要再多一只纸鹤就可以超越东东了。答案应该是:40-28=12(只),12+1=13(只)。问题中有几个关键条件,一个都不能忽略!

小红和小文练习跳绳。小红跳了46次,小文跳了53次。小红至少能跳多少次才能超越小文?

容易出错的4

学校有50个排球,一年级18,二年级24个。一个* *借多少?

当问题中出现三个条件时,有些孩子会不知所措,甚至会认为前50和18是借数。其实可以从问题入手。问题要求“一个* * *借多少”,所以只要一年级借的和二年级借的合起来就是一个* * *。问题中的“学校有50个排球”对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作用,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所以要善于根据问题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条件来回答。

实践书店有55本童话书,上午卖了23本,下午卖了18本。一个* *卖了多少本书?

容易出错的5

学校必须在道路两旁种植26棵树。一棵* * *,需要多少苗?

咨询的问题错在对“两边种了26棵树”这句话的误解其实可以画一个简单的图标帮助孩子理解,如图:

“每边种26棵树”是指路的一边种26棵树,另一边种26棵树。所以只要两边的树苗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求的问题。有时候,简单的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问题的含义。画画是一个好方法。

练绿化,工人叔叔要在街道两边放28盆绿植。他一个锅要放几个锅?

孩子看到这个问题,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个选项,因为估计是受24+( )=31这个题目的影响。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清楚公式中的“>”。左边公式的数字大于31。如果7只等于31,则需要填写大于7的数字。既要看清楚题目,又要会分析,才能正确回答。

容易出错7

十位,40前的数字是(),90后的数字是()。

孩子很容易填:十位,40前的数是(39),90后的数是(41)。原因如下:第一,没有办法看清数字,而且是“十个地号”而不是“一个地号一个地号”;第二,我觉得应该先问一个40前的数字,然后再问一个40后的数字。所以考题一定要仔细,要把关键词圈出来。

练习十个数的地方。55之后的数字是(),55之前的数字是()。

错误8

两位数有6个数字。这样的两位数有()个,最大的是()。

要求咨询的孩子认为有(10)这样的两位数,最大的是(96)。他们得出的数字应该是:616,26,36,46,56,66,76,86,96。我认为我符合“六位数”的条件,但我就是忽略了“两位数”的资格,这是孩子经常犯的错误。看题的时候要多注意,千万不能马虎。

练习一个两位数,其中十位数是3。这样的两位数有()个,最小的是()。

错误9

一本书***68页,但是你每天可以看35页。你能在两天内完成它吗?

让孩子难以理解的是“一天看35页”的含义,以及问“两天能看完吗?”不知道从何入手是这个问题出错的一大原因。“一天读35页”就是第一天读35页,第二天读35页,第三天读35页。每天阅读的页数是一样的,都是35页。去问“你能在两天内读完吗?”其实你只需要把第一天读的页数和第二天读的页数结合起来,算出你两天读的总页数,然后和这本书68页的总页数对比一下。如果两天读完的页数超过68页或者正好是68页,说明两天可以读完;不然看不完。善于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意思,对顺利回答有很大的帮助。

练一本书70页,小文每天读22页。你能在三天内完成它吗?

易厝10

小林、小明和小红都有一些照片。其中,小林的图比小明多,小明比小红少很多。他们中谁的图片最多?

这个问题的错误在于我无法理解三张图之间的关系。第一个条件是“小林比小明多”,第二个条件是“小明比小红少很多”。感觉有点迷茫,想不通。其实第二个条件可以改成“小红比小明多得多”。就这样,小林和小明比,小红也和小明比,小林和小红都和小明比。对比的对象很清楚,结论也很明确:和小明比,小林只多一点,而萧红多很多,所以萧红的图应该最多。有时候,换个说法,很清楚。

相关文章:

1.高一上册整理复习教案。

2.一年级数学复习大纲第一册。

3.小学一年级数学考点

4.一年级数学老师复习计划

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