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怎么记
在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考试中,感觉这部分知识点的考试方式是选择题,所以考生可以理解和记忆。本文主要介绍灵敏度变化规律。
敏感度变化规律主要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和感觉补偿及相互作用。
(1)感官适应
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个受体而导致敏感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除了常见的视觉适应,感官适应还包括嗅觉、听觉、味觉、皮肤感觉、温度感觉等。各种感官都能适应,比如:进入兰芝的房间,很久没有闻到它的香味;第一次吃麻辣烫的时候觉得辣,渐渐的就不那么辣了。
适应表现在所有的感官上,其中疼痛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疼痛有保护作用。
在这个定义中,关键词是“持续的行动”,即当短语“刚刚开始(just)时”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改变其敏感度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可分为两种:①同时对比:是指几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而引起的对一种刺激的敏感性的变化,如:万年青中的一点点红色,罕见的月星,一口白黑的牙齿。②时间对比:指几种刺激相继作用于同一受体引起的对一种刺激的敏感性变化。比如冬天,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感觉室外特别冷。
感官对比是一种“多对一”的情况,即会同时或相继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在四种敏感度变化规律中,只有感官对比有多种刺激,其他只有一种。
(3)感觉后效
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也称为感觉后像。关键是“停了就保持”,也就是说刺激没了,感觉还在。余音绕梁三天。
(4)感觉的补偿和相互作用。
①感情的补偿功能:当失去一部分感情时,可以用另一部分感情来补偿。盲人有敏锐的触觉。
2感官的相互作用——通感: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而且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通感。这是一种“一对多”的情况,即一种刺激可以刺激多种感官,如:红色让人感到温暖,一种“红色”的刺激引起视觉和温度两种感官;甜言蜜语,“情话”是引起味觉和听觉两种感官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