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册“苏州园林”教案

导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设计者的教育思想、智慧、动力、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欣赏美景,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2.认知目标:学习一般陈述和分陈述的结构。

对文本的理解显示了语言的多样性。

(二)教学思路:(第一节课)

1,学习重点:总分的结构和生动严谨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片等直观的教学方法,方便学生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总分结构。课堂教学力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3.预览要求:

(1)粗略阅读课文,注意预习提示中增加的单词,并标出章节。

(2)思考:故宫博物院在介绍皇家园林时,称之为“进入苏州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的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3)教学内容和步骤:

先介绍新课:我们前面学习了故宫博物院,里面介绍了皇家园林,称之为“走进苏州园林”。皇家园林为什么要和苏州小城里的园林差不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你一个答案。(板书题目,作者)

分组阅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简介: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品味和特色有所了解。

2.苏州园林的特色:诗情画意。

3、学习重点:讲解语言严谨生动,运用总分结构。

展示标准:总分结构,严谨生动。语文(各科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览:

1,单词注音:请按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读两遍并在文中标注。(补充课内注音)

谢玄,山,丘陵和山谷,崎岖,掏空,玫瑰。

补充:交替,考虑,外观,对称,低俗,平淡。

2.回答思考问题,引入课文学习:(预习和安排课文粗读)

让学生回答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上节课问的问题。让学生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苏州园林是全中国园林的标本。”

第三,分析整体结构

1,以上同学回答正确,就是听课文第一段的这句话

板书:来自世界各地花园的标本。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地位。

现在,请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正文的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但“不再写了”。为什么?

总是在开头获取全文。结尾有空间,给人回味。

黑板:还没完。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处,可以算是全世界园林的“标本”呢?我们学会了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解释它。请集体阅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大致特点:确保……在你面前永远有一幅完美的画面。

黑板:眼前总有一幅完美的画面。

为了从哪几个方面解释这个特点:(四个“重音”)。

板书:注意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池塘的协调,花草树木的近景,近景的层次。

这样精益求精的目的是什么?愿游人“如画”。

3.请快速阅读3-6节,依次看看自己写了什么。这和我们刚刚学的有什么关系?第3-6节依次讨论第2节中的四个“压力”。

4.只关注大图就能称之为“完美”的画面吗?不,我们应该从小到大处处注意画的完美。快速阅读第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第七节:画面美第八节:图案美第九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的四个“强调”和三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文本的主要部分采用了哪种结构形式。一般陈述-特定陈述

四、精读第4、5节:

1.看文字如何根据图片(主要是4-5句诗句)展现苏州园林的特色。

(1)这一节说的是什么?注意假山和池塘的配合

(2)哪句是中心句?哪些字写假山,哪些字写池塘?这是什么样的结构?1句,2-3句,4-11句,总分。

(3)关于池塘,除了水,你还写了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安排?

我还写了桥、石堤、花草和鱼。到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交换。概念层面不一样,文章侧重于前者。

(5)“相似”可以用同一个“相同”代替吗,为什么?

不可替代,不同的情感色彩。

总结:Total-sum结构(中心句-支持句)显示了语言的严谨性(教学目标中的板书)

2.阅读第五节,自己答题(不讨论,以第四节为例)。

(1)结构形式?(你是怎么发现的?)总分(第一个中心句分为种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什么表达:描述、讨论、解释。

这些反映了教学语言生动性。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响应教学目标,留出时间完成练习)

1,根据描述的特点安排结构。

2.解释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解释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使用概括性和描述性的句子;准确、仔细、准确地使用。

练习:课后练习3和4。

6.作业:抄写单词和注音,课后完成练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