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日常教学工作

教学日常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学校要深入挖掘常规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体系为主线,推进教育教学全过程。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把握“四个规范”

1,规范课程设置。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数量和课时,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科技类)相统一,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合理科学安排学生学习和课间活动;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初,学校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计划)。各学科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规范教材征订。学校订购的教材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省市批准的目录足额订购。教师不能向学生推荐或出售教科书和教辅材料。

3.规范招生。严格按照省市招生文件要求和就近入学原则,面向学区内每一位适龄学生。

4.规范教师行为。老师应该按时上课和下课。在课堂上,教师要“端庄、大方、善良、充满活力”。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

第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孩子”。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把时间还给孩子”,落实“准备、准备、辅助、改革、检查、评价”等常规环节。

(1)教师个人备课应与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通常老师要提前1-3小时备课。备课和听课,老师心中要有目标,眼中要有学生,手中要有方法。教学方法要体现聪明、机灵、有趣、生动、新颖,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教师有目的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收获、困惑和趣事,撰写教学后记(或反思与教学叙事),每学期期末上交1份有代表性(或针对性)的教学后记。

指导办要结合市、区教育局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件,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以一二年级为试点,研究制定学生作业和作业批改细则,努力做到“总量适中、难度适中、批改及时、反馈及时”。

(3)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差异。对于学困生,要建立学习档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鼓励培养特长,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从而树立自信,扬起前进的风帆。

④继续开展“春蕾”“春蕾”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