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gt提交教学计划

教科书分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二课的内容。

物质的变化根据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断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的证据作为判断新物质的依据。

“物质发生了什么”这门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现象和特性,进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出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从学生的理解来看,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产生的具体新物质,而是要求学生从各种变化中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这节课有两个部分,分别是“用沙子拌豆子”和“用燃烧的蜡烛充分加热糖”。两个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判断生活中的物质变化。鼓励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质变化,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受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第一部分:观察豆子和沙子混合后的变化。

要观察豆子和沙子混合后的变化,首先要了解这两种物质。课本上的图显示了豆子和沙子的特性。通过对两种物质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性,是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第二部分:观察蜡烛充分加热白糖的变化。

用燃烧的蜡烛加热糖后,糖是不断变化的,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在反应过程中,白糖先融化,然后白糖加热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状物质。当学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时,首先观察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这也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蜡烛燃烧时,首先产生蜡烛油,然后产生气体。通过找出是否有新的物质,很容易确定蜡烛燃烧属于哪种变化。这是一个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从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体会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六年级学生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和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

关于学生在这节课中接触到的四种主要物质:豆子、沙子、糖和蜡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些物质,而白糖加热后由白糖变成黑色的类碳物质就是这门课学生重点关注的新物质。

这节课有三个实验:一个是把豆子和沙子混合,用燃烧的蜡烛把糖充分加热,点燃蜡烛。通过观察这些实验现象,学生可以体会到物质变化的奇妙和趣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应该能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并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设计构思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目的,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课主要有三个探究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子混合的变化,二是通过点蜡烛让糖充分受热,三是点蜡烛。探究活动一般需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证据、整理数据、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给自己定位,确定教师对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保证学生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良好的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

“物质发生了什么”这一课是学生在观察到物质的一些变化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这节课的重点是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两者的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所以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沙混豆是伏笔。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两个实验(用筛子分离混合物,用蜡烛加热)贯穿了整节课。让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比较、理解、巩固”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根据这一本质区别,我们可以对自然界的一些物质变化做出简单的判断。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材料的准备是任何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关键,学生在实验操作活动中的分工合作是保障,交流报告是升华,是每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每组的学生按照实验者、记录者、报告者、材料工作者、观察者的身份分为六组,各司其职。避免与能力差无关。这样,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有序有效。

同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实验操作活动的一些关键环节,教师首先要进行演示,并以提示的形式告知学生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通过小提示的指导,学生不仅可以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还可以在无意识的活动中培养自己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通过这次试教,我觉得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待加强,实验设备的布置和摆放需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