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即如何正确解读文本,灵活运用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把握这个原则,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课本,而不被课本所束缚,使教学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真正体现数学教学的简单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解释”和“活用”的关系。首先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理解编辑的编排意图,梳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和难点,这些都是教学“有血有肉”和“活用”的基础。二是“灵活运用教材”。通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化、生活,将教材中获得的“资源”在教学活动中优化,在设计上创新,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这是教材的“活用”,是教学的“灵魂”。以下简要论述: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课文”。“读课文”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文本阅读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阅读课文要注意三个方面:1,理解课文安排意图,明确课文中的插图、旁注、提示。现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物理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并且在插图旁边还标注了文字和提示。这些有机排列成分可以配合数学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比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册“可能性”案例1的插图旁注:①哪个盒子一定能摸到红色棋子?(2)哪个盒子不能碰绿色的棋子?(3)哪个盒子可能会碰到绿色的棋子?这三个方面的边缘语和提示,指出了教学中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它能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测,把握知识的要义,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引导教师设计触摸彩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练习-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他们可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2.了解例题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例题和习题的关系,教授新的知识点。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具有典型性和规范性。它让学生通过举例、通过举例和方法、通过举例和上课、通过类比、通过类比进行推理,让教师讲授新的知识点,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时刻抓住教学难点,根据教学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构思教学思路。教师要意识到习题的作用和难度,找出习题与例题相匹配的基本题、变异题、探索练习题,改善题型分布。正确解读习题不是简单的重复举例,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比如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三册《统计学中的简单数据分析》中的例题1的主题图:上周四某超市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教师根据这个例题不难梳理出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能读懂水平和垂直条形图,初步做出水平条形图,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比如习题10中的习题,不仅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还注重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需要时刻关注: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学生获得了哪些信息?能不能根据得到的数学信息问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创造性的教学理念。3.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的关系。理解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的关系,要把握:①通读全书,理解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②认真阅读单元,理清知识点,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析数学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平衡(旧知识)-不平衡(不认识新知识)-引发冲突(重点)-交流合作探索(课堂效应)-新平衡(学习新知识)。说明本单元的目标,以及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如何落实,做到宏观与微观、新知与旧知、教学目标与立意的统一。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在解读课文后,要根据自己需要的数学教学资源教授新的知识点,真正确立“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始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过程,牢牢把握“怎么教”。设计一个简单、有效、实用的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材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不是直接把教材翻译成教案,而是创新设计,大胆选择,整合转化,化繁为简,精读活用,设计合作过程,以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为基础。教师在灵活运用教材、大胆选择、构思合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中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的意图和思路。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逐字逐句”地遵循这些思想,因为:①教材是文本材料,受文本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呈现其丰富独特的内涵和教学思想,教师在应用时必须进行合理的思考、大胆的选择和分析。(2)教材设计的理念未必能恰当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合理反思,必要时需要打破文本禁锢,批判性地继承和构思富有个性的创新设计流程;③教材文本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文本提示、旁注,可能不适合当时的乡土教学,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例如,在教材初三数学“可能性”的教学课中,教材中安排了触摸棋子的游戏,将两个盒子中各种颜色的棋子直接在教材安排中呈现给学生。如果按照课本安排的思路,事先告诉学生红色棋子和绿色棋子的数量以及装箱的情况,那么学生就可以玩摸棋子的游戏,这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时候就要根据时代、地域、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一些大胆的改动,即把各种颜色的棋子换成乒乓球,事先不说出盒子里球的数量和颜色,然后进行“猜—练—验证”的摸球活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理念、新思想,只有更新观念,正确解读文本,灵活运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只有在教学中真正达到从“正确解读课文”到“灵活运用教材”的最深、最高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突破我们的教学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因精辟的解读而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