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日子的散文

时光荏苒,往事不堪回首。当兵的日子越来越远,军人情结越来越浓。

1980年11月19日,我起得很早,于是彻夜未眠,等待那一刻,“穿上绿色军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天亮了,我打开窗户,在那吱吱嘎嘎的声音中,我看到了早晨的村庄,笼罩在一层雾气中,远处的山顶露出了微弱的曙光,新的一天来临了。

我换上了昨晚放在床边的绿色制服。父母一直在大厅里等着,大厅里等着,还有赶来送行的村干部和邻居。看到我穿着绿色的军装,大家都微微一笑,挤上来拉着我,祝贺我,表扬我,美好的生活开始了。我只是站着微笑,没有任何言语。

很多邻居带来了一大碗糖皮蛋,一种用白糖和鸡蛋做的小吃。在农村,这种点心是婆婆给第一次上门的毛女婿准备的。也有邻居提着小筐,带着生鸡蛋。妈妈叫我坐下,我只是吃了一点,以示炫耀。糖皮蛋,甜甜的味道,一直记在心里,它饱含着亲人的深情。

东方的天空开始亮起来,远处的阳光已经穿透了屋顶。村支书给我戴上了大红花,父亲为我背上了部队配发的旅行包,母亲为我整理了外套和帽子。爸爸,妈妈和我,站在房间里,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一切都已经明白了。

我儿子走了,去了很远的地方。或许,家门口挂着的“军功章”的牌匾,多多少少给了父母一些安慰。

大厅外,村干部们已经敲响了锣鼓。我默默抬头看着爸爸妈妈,说了三个字:“我走了”。然后,我转身带着父母的恩情和村民的嘱托走出了房间,走出了养育我的土地。这一年,我十八岁。

走出村子,天晴了,天空中盘旋的雾气已经散去,但青石板铺的小路还是湿漉漉的,脚上穿的崭新的解放鞋已经被露水打湿了。

村干部一路敲锣打鼓,偶尔停下来和我说说话,既安慰又鼓励。也许说得最多的就是:“别回来了”。

大地是快乐的,天空是美丽的。来到县城的一个广场,沐浴着十一月的阳光,心里暖暖的。几辆公交车上挂着鲜红的彩球,车身两侧张贴着“一个人参军,全家光荣”、“保卫国家,志在四方”、“告别人民解放军”等大幅标语。大概,这是县城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喜庆热闹的场面让我第一次觉得参军是莫大的荣幸。

在广场的一个角落里,人民解放军站成一排,笔挺的军装,红色的帽徽,令人羡慕。红色五星象征革命,红色项圈象征革命的成功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穿上绿色军装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新兵连的生活最难忘,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直呼其名,甚至连名带姓。不管你认识谁,不认识谁,都要回答“到”,立正。当你遇到领导时,你应该叫他“你好”,并迅速向他立正敬礼。

当你在食堂吃饭时,你必须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统一的命令是不能坐下来的。坐下后没有统一的顺序不能动筷子,吃饭时不能说话。

在军营里,晚上要站岗。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午睡是必不可少的。午睡,统一命令必须躺在床上。有的战士没有午睡的习惯,想干点别的,这是不允许的。有的战士午睡,舍不得掀开豆腐的被子,躺在床角。就寝时,必须有军官检查。这叫“查店”。当检查商店的军官看到士兵没有盖被子时,他们会非常安静地帮助士兵盖被子。在军营里,所有的男人都会处处有家的温暖。洗衣服、缝被子、钉扣子都会有老兵或军官帮忙。他们来自东西南北不同的地区,饮食习惯差异很大。饭桌上,炊事班的同志会过来讨教,菜是不是吃习惯了,是不是吃饱了,等等。军营是一个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确实如此。我记得我刚入伍的那个班,班长,副班长,八个新兵,来自六个省。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们去了连队,班里十个人,来自全国十个省。

清晨,天空刚刚泛白,沉睡的大地慢慢苏醒。很多人还在沉睡,军号响起,青春在这里上演,精彩的事情在这里发生。“立正”、“稍息”、“报数”,指挥员迅速排好队伍。“一、二、一、二、三、四”,一天的生活从早操开始。这就是军队,充满生机和活力。

早操结束,指挥员一喊“解散”的口令,大家就跑进宿舍,洗漱,收拾屋子。这个必须在早饭前做,时间是十分钟。

汗水洒在操场上,脚印留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号角都会吹响,永远在这里排队。这是一种素质,一种作风,一种军人的顽强精神。

夏天,我练了三天。在可以煮鸡蛋的水泥地上,我练了很久的军姿,像钉子一样,纹丝不动。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久,汗水顺着我红红的脸颊滴落,流进我的眼睛,浸湿了我的军装。我坚持了又坚持。没有人愿意在公众的眼中是弱者。跌倒了,再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直到成功。

冬天,我在那个寒冷的操场地上练习轻武器射击。下雪或下雨时,衣服会结冰。握枪久了,手都麻了。过了几天,手冻得红肿,像个小笼包。

作为一名军人,最难的就是队列训练。队列是军人的基本功,同样的步幅,同样的步伐,同样的声音。一切都符合队列规定。小时候在电影里看到解放军迈着整齐的步伐,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真是印象深刻。

在军队的旗帜下,行进在行军路上,铿锵有力,穿透时空,展示了每个人的力量,震撼了每个人的经历,冻结了每个人在这里的青春。在那个火热的军营里,每一步都要走样。军人的每一步都代表着军人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荣誉。

军营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让人进步,让人成熟的地方。在部队,除了军训,每周还有政治教育时间,充满正能量。每一次政治教育都要求每个战士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贴在墙上,这对提高战士的文化理论知识非常有效。早年参军的很多都是小学生,高中生都是知识分子。很多年轻人,经过军队的培养,回去就能担起担子,走上不同的领导岗位。

在公司,每周日晚上是班会时间。所谓班会,就是班长召集全班战士参加的会议。每个参加班会的战士都需要回顾自己这一周的个人训练和学习情况,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推荐班里的好人好事。监视器会记录下每一句话。班会是锻炼你口才的好机会。

新兵连,什么都是新的,很好吃。新兵结束后,他们将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执行不同的任务。

戴着帽徽和领章,才是真正的解放军战士。新兵连队结束前,部队给了我们一枚红色五星帽徽和一枚象征两面红旗的领章。这是庄严的一天,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天。全体官兵列队进行教育,举行仪式。当我们收到闪亮的红五星和鲜红的领章时,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当大家穿上有帽徽、领章的军装时,满面春风,精神饱满,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我穿上这套制服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发给在远处等候的父母。

紧急集合的演练也很有意思。紧急集合分为武装和轻型。武装到牙齿,你需要携带背包、武器和洗漱用品。轻便的衣服只需要整洁的衣服和一条腰带。紧急集合一般需要一个假想的军事任务。全副武装的紧急集合演练,从吹响命令到集合人群,通常只需要三分钟。指挥员安排好队伍,带领部队跑到指定位置执行军事任务。到达地点后,上级部门应派人检查人员的到达和设备及配件的携带情况。在新兵连的演练中,因为动作不熟练,笑料不断。最搞笑的就是穿错衣服。统一的军装,不写名字,白天就搞错了。一天训练下来,大家一上床就睡着了,半夜吹响了命令,不能开灯,不能说话。有的战士分不清床头和床尾,就穿上了衣服,结果穿上了旁边战友的军装,看起来很吵。有的战士,背包没背完,没跑一段距离,背包就散架了,还得把被子抱在胸前。有的战士,因为装备和装具没有按照规定摆放,或者没有系紧,行军的时候发出叮叮当当有节奏感的声音。至于那些带的器材少的,往往是这样。部队要注意高度团结,摆正自己的位置。部队很严肃,有时不讲道理,但也很轻松愉快。

枪是军人的生命。第一次摸枪,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实弹射击,站岗,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是人生最难忘的时刻。入伍之初,所有轻武器都发到了每个士兵手里。有班机枪,冲锋枪,步枪,火箭筒,实弹按需发放。每个班都配有枪架,上面放着枪和子弹。中午和晚上睡觉时,子弹都放在床边,以应付紧急军务。为了保证武器的完整性,我们每天下午都有半个小时清洗枪支。我们不仅把枪的每一个部分都清洗干净,子弹也是抛光的。

军旅生涯,最珍贵的就是那些金色的军功章,这是国家对军人的最高奖励。当父母捧着喜讯微笑的时候,幸福就在这里。入伍第一年,父母收到了我的第一个喜讯,也开启了我们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家乡父老、对得起军旅生活的日子。

有幸在火热的军营中锻造,见证祖国的强大和军人的坚韧,是你人生旅途中最值得骄傲的一页。当我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陪伴下,昂首走过主席台,接受人民检阅的时候,我的心总是那么坚定,总是那么光荣。

一个军人,总是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源于对祖国的感情,对人民的责任,一个军人应有的担当。无论是抗击硝烟战火,还是抗击天震、海啸、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那些用生命换来国家和平的军人,那些用生命换来人民福祉的军人,将永远被载入史册,军人永远被人民所敬仰。

“夜半酣睡听风雨,铁马冰川梦”,我被自己我们生活的日子深深感动,我为兄弟般的情谊深深感激,我为身边那些英雄模范而感动。看着现在,仰望星空,它是如此的广阔而深邃,无限的真理让我追寻。军人,庄严而神圣的名字,让我心生敬畏。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