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识基础书籍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目录图书信息目录编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这一段图书信息由薛金星主编。出版单位: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4-1字数:720000开本:大32开本:9787530329498定价:29.80。本节内容介绍:《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1993出,长期畅销。已成为全国高中生和教师备课必备参考书,教辅书中的知名品牌。为了不辜负读者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厚望,我们再次邀请全国各省市的部分一线和资深专家老师进行全新改版。专家们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和选修教材、旧大纲教材、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吸收了相关权威著作、报刊杂志的知识精华,力求使本书成为一部更具权威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工具书。该书根据中国高考的考试范围分为四个部分。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根据新课标分为语音、汉字、标点、词语、句子、修辞格等基础知识和引申句。语言应用能力部分如压缩段落、选择、模仿和改变句型、语言的简洁性、连贯性和得体性、语言表达的创新性问题等。文学常识名句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名句名句、古代文化常识四个部分。古诗词中读文言文的部分包括词语、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及文言文能力部分如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文言文词义理解等。古诗词鉴赏重在鉴赏法,意在帮助学生突破高考难点。现代汉语阅读包括阅读基础知识、现代汉语阅读考点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应用类文本阅读,与新课标相对应。为了有序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编辑目录本部分的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要求第一部分,现代汉语常识(1)语言(2)现代汉语(3)现代汉语三要素(4)普通话(5)方言调查(6)语音学(7)音节(8)音素(9)元音(10)辅音(2)汉语拼音方案(1)汉语拼音方案的构成、功能(2)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3)相关知识1。声母2。最后一个辅音3。零声母4。韵头、韵腹、韵5的区别。音调符号的标记。隔音符号8。反向切割3。拼写知识1。大写2。连接和分割。汉字读音中应注意的问题。6.识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附录1。多音字辨析。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单词集合。附录3。成语中容易发错音的词。附录4。姓氏、地名、山名中容易读错的字。第二部分。汉字。1.汉字的特点和演变。2.汉字造字法(六书)。3.中文笔画名称。中国笔画的规则。汉字相关知识(1)偏旁部首(2)单字和合体字(3)繁体字和简化字(4)同音字和多音字(5)多义字和异体字(7)纠正错别字(8)、字典(工具书)(1)常用工具书简介1。尔雅2。《说文解字》3。方言4。世明5。广运6。康熙字典7。中国大词典。辞源9。辞海。角号码字检测(3) 词典中几个符号的意义附录1中学生易写错别字集附录2常见其他字集附录3易混淆字辨析附录4常见易混淆字和成语集附录5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单个字集附录6常见异体字一览表第三部分标点符号第四部分单词第五部分句子第六部分引申 句子,第七部分:压缩句中句型的选择、模仿和转换第八部分:修辞第九部分:简洁连贯的语言。 第十部分得体性、语言表达、创新题第二部分、文学常识与名句、中文系考试大纲“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要求第一部分、作家作品第二部分、文学体裁第三部分、诗歌名句第四部分、古代文化常识第三部分、古诗词阅读要求中文系考试大纲“古诗词阅读”第一部分、正文第二部分、 文言文词汇第三部分文言文虚词第四部分文言文句式第五部分断句与翻译第六部分文言文文本意义理解第七部分古诗鉴赏第四部分考试大纲现代汉语阅读要求第一部分阅读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现代汉语阅读考点分析第三部分文学文本阅读第四部分实用文本阅读内容介绍《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自1993出版以来,长期畅销不衰。 已成为我国高中生和教师备课必备参考书,教辅书中的知名品牌。为了不辜负读者的厚望,我们再次邀请了全国各省市的部分一线和资深专家老师进行全新改版。专家们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和选修教材、旧大纲教材、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吸收了相关权威著作、报刊杂志的知识精华,力求使本书成为一部更具权威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工具书。该书根据中国高考的考试范围,分为四个板块,系统介绍了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是以新课标为基础的。
2.中文书籍基础知识
1.比喻(1)比喻的特点是比喻。
那就是抓住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一般来说,隐喻的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较物)、喻体(被比较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象征)。
比喻的关键:A和B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东西,A和B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否则不能成立。3【汉语基本用法】常用修辞格的正确使用⑵比喻的种类⑵明喻。
典型的形式是:A像b,本体喻体都出现了,用“像、像、好像、好像”等隐喻连接起来。
例如,收获的作物像小山一样堆在一起,保持稳定的温度。2比喻。
典型的形式是:A是b .本体喻体全部出现,中间没有比喻性的词语。它们常常由“是”、“成为”和“成为”连接起来。
比如广场是雪白花环的海洋,纪念碑已经堆成雪白的小山。3比喻。
典型的形式是:A代b .没有本体,直接描述车辆。
但它不同于借代。用转喻取两个事物的相关点,用隐喻取两个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盲人摸象”,大大咧咧,自吹自擂,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在我们党的许多同志中,现在还存在着。4比喻。
用几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相似点来比较同一个本体。比如你看,那些骑自行车过来的穿风衣的姑娘是在跳舞,红蝴蝶,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或者化深奥为简单;或抽象成具体;或者把冗长变成简洁。
(4)以下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属于比喻句。她在性格上很像她母亲。
天很黑,好像要下雨了。她似乎听到自己的心跳得很厉害。
我们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人物,如徐洪刚和李向群。类比的特点(1)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把抽象概念当作人或事物,或者把人当作事物,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描述。
它的形式是:物被“人化”,或者人被“物化”,或者物被“物化”。(2)类比的类型①拟人(把事物写成人)。
比如:软泥上的绿草,油油的,在水下摇曳。(2)拟物(把人写成物或者把A写成物B)。
比如我到家门外的时候,我妈已经跟我打招呼了,然后我八岁的外甥红儿就飞出来了。(3)比喻的作用比喻的正确运用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其所表达的内容产生生动的印象,而且能对其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 * *。
3.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与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⑵转喻的类型①特征本体。
比如大胡子猛吼。(2)物质代替本体。
比如木头用绳子捆起来是直的,金子是尖的有利的。③ Logo生成本体。
比如谁会料到会落到“三头”之类的手里?这不是错了吗!(4)名代作品。例如,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关于鲁迅的书。
⑤昵称代替自己。例如:“柴璐爆炸”,去生火吧!⑥专名泛化。
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⑦具体生成是抽象的。
比如不要从群众中拿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替整体。
比如:唱低眉不写,月光如水照衣襟。(3)转喻的作用简单化、复杂化;以实代虚;用奇数代替普通;以物换情。
它能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收到突出的形象、鲜明的特征和具体生动的效果。2.夸张(1)夸张的特点是追求某种表现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理的、有意的扩大或缩小。
要求在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不能漫天夸张,要给人真实感。(二)夸张的类型(1)放大夸张。
比如我依然心善,即使死了九次也无怨无悔。(2)减少夸张。
比如五岭兴风作浪,乌蒙服泥丸。③提前夸张。
比如你不喝酒,你会先喝醉,你的眼睛会流血,你的心会化为尘土。⑶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清楚地表明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⒌对偶性(1)对偶性的特征两个字数相同或大致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⑵对偶的类型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负对、串对。
右对右: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互补、对比的对偶形式。比如圈养的鸟留恋老林,池里的鱼想家。
异议: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反的对偶形式。比如疲劳可以兴国,休闲可以亡。
串联对:又称“流动对”。上下句的意义具有继承性、递进性、因果性、假设性和条件性的双重形式。
比如读书如破万卷书,写作如有神助。4【汉语基本用法】常用修辞格的正确使用②按形式可分为工作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层次、用词都符合搭配的要求;所谓包容,就是基本符合对抗的要求,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就是形式上的要求稍微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二元性。
如山河无知者,蝶雁无情;但是,他们公平平等地对待人类,既没有因为权贵而笑,也没有因为山野的打渔柴火而吝啬。句子双重性。
比如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很浅;山里的竹笋,嘴厚,肚子空。(3)双重作用(1)形式工整,结构对称,能收到平衡的审美效果。
②文字简洁,表现力强,能集中生动地表现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事物的强烈对比,褒贬分明。(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易于阅读,便于背诵记忆。
排比(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的组合。⑵排比的类型①构图排比。
比如说。
3.语文知识书籍推荐
1.工具书的应用:所谓工具书,是指字典、词典、成语或网络资源。
平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难的单词,就要去查参考书。这样可以马上解决问题,增加对单词的理解,进而加深印象,终生难忘。
2.泛读:有人说多读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会有活跃的素质。
3.勤于写作:一个词不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知道如何使用它。与其死记硬背,不如将新单词、新词汇运用到你的写作(作文或造句)中,这样不仅能准确把握单词的意思和运用单词的能力,还能增强驾驭单词的能力。
4.阅读各种书籍或报纸是绝对必要的;否则,如果只是学习课本,想要提升语文能力,取得好成绩,真的很难。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补充一些课外文章,学生自发阅读课外书,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