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备课新理念,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任何一个有几年教学经验的人,都可以从备课、学生、目标、过程、教法等方面来一个丑说法。然而,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简单地解读教材内容、简单地安排教学过程和简单地展示教学方法,其性质、功能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相应地改变对备课活动的认识。那么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第一,把自己当学生。以前,老师在课前关心学生如何掌握知识,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他们经常以成人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他们经常在课堂上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和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充满想象力和情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老师,他们应该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用“童心”去探索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用“童心”去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第二,设计好的教案要通过写教案前做的大量工作,时时更新。一个我们自己的教案应该是基本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已经定型。要跳出自己的教案,去翻翻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这样既能保证自己的特色,又能借鉴别人的长处,还能为我们所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案。为了充分发挥自己心血凝成的教案,我们有必要在头脑中进行一次整体的模拟演练,最后推敲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语言、非语言行为、教学时间。推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修改教案的过程。即使是课后,我们仍然不能有“放马南来”的想法,要根据课堂上的实践来增删教案的内容。可以说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没有人能做到一劳永逸。三、“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当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相衔接,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去的知识才会成为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四、关注新课标教师在备课时,要走进教材,有自己的研究、解读和思考,不盲目接受和照搬,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口味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灵活改编,及时关注时代新动向,吸收生活中的新鲜素材,及时整理融入自己的教学中。5.注意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无论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所长。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指导”和“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各科的积极性。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以“你能行”的期待来激发他们“我能行”的自信心。第六,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传统的备课是在教学前精心设计的。一旦物化成教案,就一劳永逸了。根据新课程标准,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计划+教学中的记录,教学后的调整+反思。方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题目、活动板块、主要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备课的本质是在教学中记录和调整。在教学中,有时学生的行为并不是按照老师的设计意图进行的。教师要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学生原有的理解,发现有创意的亮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和教学过程,完成第二次备课。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理性分析。可以反思如何解决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何最大化每个学生的活动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的跨专业交流与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宏观问题,也可以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处理突发事情的机智,一个学生微笑的原因,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尴尬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未来的教学行为,将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此是非常有价值的。总之,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对教育改革新形势下语文备课的认识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我们将以务实、科学的态度,认真备课,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在教学改革中调整和完善行动策略,不断探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