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阅读全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阅读整本书的练习和思考。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建议阅读整本书,甚至把整本书作为教材。叶圣陶和朱自清曾经写过略读指南(发表于1943)。所谓略读,主要是指阅读整本书。就教学而言,课内精读为主,课外略读为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预习,略读是应用。我已经连续三年参加洛阳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整本书阅读”确实在语文学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很多老师觉得教不下去。我简单说一下我们这几年阅读全书的实践和思考:
第一,?整本书的内容。
“阅读全书最基本的环节是书目推荐。以前老师给学生提供模糊的阅读方向,让学生自己找书。后来变成了明确的处方阅读清单。现在已经进入阅读指导时代,即在书单的基础上增加文字内容、阅读方法介绍、阅读经验分享(节选自李湘音、高《漫谈“读全书”的指导策略》)。在部编教材中,“快乐阅读吧”在中低段每本书中被安排了一到两次,在高段也推荐了整本书相应的阅读书目。这些书可以放心地推荐给学生。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快乐阅读》,推荐了《孤独的小螃蟹》、《一只只想飞的猫》等五本充满童趣的童话书。此外,阅读全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应尽量使阅读清单多样化,避免单一的小说或诗歌。
还有一个年份的问题,不同年份的读数不能强制统一。一二年级适合看绘本或者标准拼音书。因为低年级的能力有限,老师经常给学生朗读,所以数量会更多。一个学期看的绘本可能有十几本。其他年级,学生自己看书,因为为了培养好习惯,给方法,三四年级可能会看得慢一些,选的书也少一些。如果五六年级前几年有过训练,可以多读,范围更广,交流空间更大。
第二,?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叶圣陶曾写道:“阅读方法不仅仅是机械地解释词义,记忆句子,研究语法和修辞的规律。最重要的是多对比,多总结,多琢磨,多体会,一个字都不放过。一定要找到它的特点。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发现文章的意义,没有任何废话。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写作时才不会出错。”在叶老看来,所谓的读书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而是一个比较、归纳、琢磨、体验的过程。就是逐字逐句的比较,琢磨,体会,然后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解的方式。只有发现单词的特点,才能真正阅读,锻炼语感,对阅读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找不到的语言点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让学生思考得更深入。
“不管是短篇小说还是书籍,性质相似,都应该用同样的方式阅读。”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同样的方式阅读类似的书籍,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类似的书籍,以获得这样的体验。但是,阅读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单词种类繁多,阅读方法不可能统一。多读单词,多练方法。”“阅读方法因阅读材料而异。就重量而言,单本书应该和整本书不一样。单本书要认真分析,但整本书大概都是。”方法的多样性在于阅读材料的多样性,整本书阅读在于突出一两种方法,精细的地方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很难被所有的东西打动。
对于具体的主题文本,可以有偏向地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童话故事
如何分三步读完整本关于童话的书:引导、推广、分享;
1.阅读前指导:通过阅读题目猜测故事,为书设计封面,阅读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食欲,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产生他们探索的欲望。
2.阅读进阶:借助各种阅读清单,指导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整理内容的能力,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3.阅读后分享:围绕不同的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感受交流,相互碰撞,分享阅读的快乐。
(2)民间故事
1.根据学生的年度目标和中外民间故事的不同特点,确定全书的阅读目标,同时落实语言要素,尽量将阅读的最终指向写作。
2.结合课内外的人文主题和中国元素设计阅读清单。
3.把课内的阅读策略转移到整本书的阅读中,让课内学到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再由课外阅读的积累来帮助课内的写作,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转变。
(3)科普绘本
在阅读科普绘本全书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科学的角度解读科普绘本,注意其科学性和文学性;要做学生的阅读指南,先阅读、思考、发现。同时,教师要了解绘本的构成,掌握科普绘本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打开方式,从封面、封底到口部、正文。
在进行科学绘本教学时,要将教材中的阅读策略运用到科普绘本的阅读中,通过自读和口语带学生去感受绘本。通过让孩子自己讲图,让他们感受读图和读图的乐趣。通过让孩子画一幅画,可以感受到和作者一起创作绘本故事的成就感。通过联系生活,尝试在科普书上完成实验,让孩子体验从看科普绘本到自己动手的快感...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复制和创作科普绘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绘本的科学价值。
童话故事
1.老师指导:神话作为一种口头民间文学,纳入统一教材,单独组成文学体裁。编辑的目的是以一个单元为导向展开,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神话的兴趣。他认为,在单元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单元内容,加入可以串联、按顺序形成的童话故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带领孩子感受神话中的神奇想象,努力达到一文多读一整本书的目的。
2.一本好书:在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后,教师要及时给孩子推荐一本好的童话集,感动学生,鼓励孩子自己读,和老师一起读。
3.交流伙伴:整本书阅读完毕后,全班师生就* * * *阅读的内容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进入正文,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在交流中落实教材中神话单元的语言元素。
4.展示平台:要努力为学生的阅读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对学生的展示给予各种形式的鼓励和表扬,以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孩子在以后的阅读中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多展示,在日复一日大量不间断的阅读中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阅读全书的评价
如何评价学生读完全书后的阅读情况?不能像一般的试卷设置那样检查,但是全书的阅读评价可以更加灵活。
(一)阅读小报,展示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小报和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书中每一章的内容,理清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学生阅读情况最直接、最清晰的体现。比如我们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在看完《小王子》、《童年》等书后,画了五颜六色的思维导图,这也是学生二次阅读的体现。
(2)做好图书推荐卡。
做好图书推荐卡,图片和背景设计要与图书的内容和人物相符,推荐词的书写是对整本书内容和思想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我校62班的同学在阅读全书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图文并茂的好书推荐卡。他们自由设计,分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开展阅读交流
活动很精彩。开展阅读交流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谈谈自己的阅读困惑、阅读收获,或者针对课文的语言特点等。这种阅读交流是对阅读的重构,实施的前提是“真正的阅读”。
(四)读写结合,输入输出相结合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为了让阅读更深刻,让学生花出痕迹,可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文章来揭示阅读中获得的感受和新知识,这是对阅读整本书的一种理解或再创造。写作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看完就写,或者继续写,或者模仿一两段。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一种实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充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中的不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视角,多选择他们感兴趣阅读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统编教材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找到相同主题的文章,仔细筛选,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多看多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给学生阅读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学会阅读,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提高学习能力。
享受阅读,学习如何阅读。多读书,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读完整本书。让我们一起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化、语言、审美、思想的种子...路很长,修远是Xi,我会上下起伏。理想很丰满,现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如何读好整本书,我们的探索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