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1~6年级人教版的数学排列?概念

小学数学知识要点

一.意义

1,意思是: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填入一定格式的表格中进行逆向。

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统计表2。类别:(1)单一类型。

(2)复式。

1,意思是:把统计数据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使之具体化,交给人。

令人印象深刻的

统计图

(1)条形图:很容易看到各种量的数量:单型和多型。

2.类别:⑵。折线统计图:能清晰显示数量增减情况:单一型和复合型。

⑶扇形统计图:能清晰显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的关系。

第二,数量

1和小数的网络图:

纯小数和有限小数

十进制无限非循环十进制

带小数的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混合循环小数

2.整数:

多个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享的倍数称为这些数的公倍数。

倍数,其中最小的称为这些数。

整除的最小公倍数。

公约数的最大公约数:几个数的除数称为这些数的公约数。

因素,其中最大的被称为这些数字。

的最大公约数。

质数复合质数

素因子分解素因子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3.质数:概念:公约数只有1两个数。

(1),某些互质(1),1和任意自然数;②两个相邻的自然数;

素数③,两个不同的素数)

(2),不一定互质(①,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2),两个不同的合数)

素数:如果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则称这个数为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约数,就叫合数。

★一个数的除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除数是1,最大的除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等于它的最大除数。

★当整数A除以整数b(b≠0)时,商正好是一个没有余数的整数,所以我们说A能被b(b≠0)整除或者b(b≠0)能被A整除..这是知识可分部分中最基本的概念。

自然数根据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按除数的多少分为0,1,质数,合数。

自然数除以除数,0有无限个除数,除以所有自然数(0除外)。

重写

改写母字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然后降低分数。

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加上%

用分数形式写,减分。

如果%被删除,小数点将首先被写成小数。

向左移动两个位置。再写成百分比。

百分率

为了方便读写,一个大的多位数往往被改写成以“一万”或“一亿”为单位的数,有时这个数的某一位之后的尾数可以省略,写成一个近似值。

4.比较

分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更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较大;分子和分母不一样,把分数分出来比较。

数的整数比较:先看一位中的数,一位中的数越大,就会越大;位数相同,位数更大;位数相同,位数大...

小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会大,整数部分小的数会小;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则第十位较大的数较大;十分之一的数字是一样的,百分位中数字最大的数字最大...

5.数字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部分

.....亿级万级个人级。

数字的...几十亿比特,几十亿比特,几十亿比特。

一千万,一百万,十万,一万

第一千位

白微

西乌萨古尔·拉姆古兰机场

少量

地方

十个百分点,千个百分点...

计数单元...成千上万。

白一

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十亿...

整数和小数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书写的数字,其中,1、10、100、1/10、1/100是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位。这些数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数字:书写数字时,计算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位置上,不同的计算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字。

位数:一个整数的位数叫做位数。包含一个数字的数称为一位数。

6.意义

自然数:当我们数物体时,1,2,3,...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叫做自然数。没有对象,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分数: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代表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称为分数。代表其中一个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小数单位。

当两个整数相除时,它们的商可以表示为一个分数。即:a ÷ b = a/b (b ≠ 0)

小数:将整数“1”分成10,100,1000,...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例如,0.1是一个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称为有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开始,一个数或几个数依次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补充(1)四则运算:在不带括号的公式中,如果包含相同级别的运算,则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有两级操作,先做第二级操作,再做第一级操作。如果你在一个括号公式里,你要先算括号里是什么,再算括号里是什么。

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审题,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的特点,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三个。四则操作

(1)四则运算

数字范围

操作重要性

名称、整数、小数、分数、字母

加法(一阶运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和整数加法的意思一样。与整数加法含义相同。A+B = C。

减法(一阶运算)通过知道两个数和其中一个数的和来找到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和整数减法的意思一样。它和整数减法的意思一样。c-b=a

乘法(二次运算)是求几个相同加数之和的简单运算。把一个数乘以一个小数可以看作是求十分之几,百分之几...这个数字的。一个数乘以一个分数可以看成是求这个数的一个分数。a×b=c

除法(二次运算)知道两个数和其中一个因子的乘积,求另一个因子的运算和整数除法意义相同。c÷b=a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同数相加的简单运算;除法是同数减法的简单运算。

分为四种:①,②同级,③两级,④带括号,简单计算。

(2)运算法则和简单算法

加法交换律:A+B = B+A加法交换律:A+B+C = A+(B+C)

加减法的快速算法:A-B = A-C-D,A+B = A+C+D

减法的性质:a-b-c = a-(b+c)乘法交换律:a× b = b× a。

乘法结合律:a× b× c = a× (b× c)乘法分配律:(a+b )× c = a× c+b× c。

积不变性的性质:AB = (a× c )× (b× c)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 (b× c)

商的不变性:A ÷ b = (A ÷ c) ÷ (B ÷ c),A ÷ b = (A× c) ÷ (B× c)。

第四,等式

方程:包含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方程。

代数:1。用字母表示数字,可以简洁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规律和计算公式。

2.把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如1a=a×1)

3.字母乘以字母时,可以省略乘号,也可以写成乘号的简写(例如a× b = ab = a.b)。

4.数字和数字不能省略乘号。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知识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只是一个数字。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只是一个过程。

当n代表任意自然数时,2n代表偶数,因为它能被2整除。2n+1代表奇数。

方程不是比例,比例才是方程。

动词 (verb的缩写)申请问题

1,简单应用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基础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各种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合成的。

2.复合应用问题

解决一般应用问题的步骤(如下)

(1)审题理解题意(基础)(2)分析数量关系(重点)(3)公式计算(重点)

(4)验算(正确把握)(5)写句子(完整且必要)

简单的应用题可以分为四类:1,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2.大数、小数和差数的关系。3.倍数、倍数与倍数的关系。4、总份数、份数及各份数之间的关系。11种:(1)求总。(2)寻求剩余。(3)求相同数字的和。(4)平均分割。⑸包括除。【6】两个数的区别。(7)一个大数比一个小数多多少?(8)小数比大数少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⑽求一个数的倍数。⑾如果你知道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分数,求这个数。

六、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前段-分子-分红比例数-分数线-除法数

后一项-分母-除数比-分数值-商

比率是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是一个数字。组织是一次行动。

七、比例、比例

两个数的除法也叫两个数的比,两个等比例的公式叫比例。

比率的基本性质:比率的前项和后项被同一个数相乘或相除(0除外),比率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求比与化简比的区别:求比是一个商;简化比例是一个比值,前后项都是整数。

正比:两个相关的量,一个变化,另一个变化。如果这两个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即商)是一定的,这两个量称为正比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正比关系。Y/x = k(确定)

反比例:两个相关的量,其中一个变化,另一个随之变化。如果这两个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个量叫做反比例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 y = k(确定)

正负比例的相似之处:有三个量,其中两个是相关量,一个是确定量。随着一个量的变化,另一个量也在变化。

八、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的区别

方程的解是正向思维,知识量就是知识量。算术解法就是逆向思维。

1,分数应用问题

对比数量/标准数量=?/?还是?%(查找百分比)

“1”的数量×所需数量的相应分数=所需数量。

方程解:已知量÷对应分数= "1 "

九、几何图形

1,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表

名称面积字母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公式

矩形s的长度=矩形ab的面积=长度×宽度

平方s正= A2平方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s三角形= ah ÷2三角形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s平行= BH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梯形S梯= (a+b) × h ÷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

圆s圆= π R2圆面积=半径2×π。

扇形(半圆)s圆= π R2× n/360扇形面积=半径2× pi× n/360

2、图形周长计算公式表

名称周长字母计算公式周长计算公式

矩形的长度C = (a+b) ×2矩形的周长=(长+宽)×2

平方C为正= 4a平方周长=边长×4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c平行度= (a+b) ×2平行四边形周长=(斜边+底边)×2

梯形的

圆c圆= 2π r周长=直径×π。

扇形(半圆)C扇形= dπ× n/360+2r扇形周长=直径×pi×n/360+半径× 2

3.掘进速度

①长度单位:

1km = 1000m 1km = 10000分米1km = 100000cm 1km = 100000mm 1m = 65438。

1分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

②面积单位

1平方公里=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00000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分米= 10000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③体积(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1立方厘米=1毫升。

④质量单位

1t = 1000kg = 100000g 1k g = 1000g。

⑤时间单位

1世纪=100 1年=12月=52周=一年365或366天=四季1季节=3个月。

1个月= 30天(早到晚)1周=7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12个月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小月。大月份是1,3,5,7,8,10,65438+2月;流产是4月,6月,9月,165438+10月;月亮是二月。闰年二月有29天,平年二月有28天。

4.姓名号码

标称数:测量结果要用数字表示,要带单位名称,通常一起称为标称数。例如:

数数

5米单数3米复数3分

组织名称

重写名称:实践中,数量相同但单位不同的名称往往需要重写。把高等级单位的名字改写成低等级单位的名字,乘以推进率,把低等级单位的名字改写成高等级单位的名字,除以推进率。在重写名字时,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应用移动小数点导致数字大小变化的定律。

5.角

直线;直线是无限的。

线段: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称为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无限延伸线段的一端,你得到一条射线。一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角:从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度通常用符号“∞”表示。如下图所示:

边缘

小尖塔

边缘

比较角的大小:先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边,再看另一边的位置。哪个角有另一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边也重合,则两个角相等。

角度的大小取决于两边的大小。叉越大,角度越大。角度的大小与角度两边画的长度无关。

角度的度量:角度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表示。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的角度称为1度角。写成1。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时,将量角器放在角度上方,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度的顶点重合。0度线与角度的一边重合,角度另一边对面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度的度数。

角的分类:大于0°小于90°的角称为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称为钝角。角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等于180的角叫做直角。光线绕其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360°角称为圆角。

垂直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称为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称为另一条的垂直线(如下图1),这两条直线的交点称为垂足。

平行度: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如下图2)。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

垂直平行度

6、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两条边等长,正方形的四条边等长。它们都有四个直角。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7.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有三个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两条相等的边叫腰,另一边叫底;两腰之间的夹角称为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称为底角。

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直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称为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平行的平行四边形称为平行四边形。四个角都不是直角。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一点到另一边画一条垂直线。这个点和竖脚之间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对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梯形

只有一组平行边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在梯形中,一组相互平行的对边称为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称为上底,较长的底称为下底);一组不平行的对边称为梯形腰;从上底上的一点到下底画一条垂直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梯形的高度。

等腰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9.圆

圆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称为半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和圆两端的线段称为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一个圆有无数的半径和直径。所有的直径和半径都是相等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1/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3.141592653……

≈3.14

10,扇形,半圆

圆周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弧”。

由一条弧和通过弧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称为扇形。

顶点在圆心的两个半径之间的角。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度叫做圆心角。在同一个圆内,扇形的大小与扇形的圆心角有关。

1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叠,这个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称为对称轴。

12,长方体,正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称为边。三条边相交的点称为顶点。

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三维图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边长度相等。长方体有12条边和8个顶点。在一个顶点相交的三条边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立方体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包围的三维图形。立方体也有12条边,它们的长度相等。立方体也有八个顶点。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面、边和顶点的数目是相同的。只是立方体的长度。立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13,气缸

圆柱体的上下表面称为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体有无数的高度。圆柱体有一个称为侧面的曲面。圆柱体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称为高度,也称为长度、宽度和深度。切掉垂直线的边会使它变成矩形,或者你会得到一个正方形。

14,圆锥形

圆锥体的底部是圆形,圆锥体的侧面是曲面。从圆锥体的顶点到底面中心的距离是圆锥体的高度h。圆锥只有一个底,圆锥有顶点和高度。圆锥体的侧面呈扇形展开。

体积计算公式

名称体积字母公式体积公式

长方体v长方体= a× b× h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长方体v长方体= a3长方体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圆柱体v圆柱体= π R2× h圆柱体体积= pi ×半径2×高度

圆锥体V圆锥体= 1/3 π R2× h圆锥体体积= pi×半径2×高度× 1/3

表面积计算公式

名称表面积字母公式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s长方体= (a× b+a× h+b× h )× 2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立方体s的立方体= a× a× 6立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 6。

圆柱s圆柱= π R2× 2+π d× h圆柱表面积= pi ×半径2× 2+直径× π×高度。

圆锥体的体积= 1/3底部×产品高度。公式:V=1/3Sh

65438+每份0×份数=总数

总份数/份数=份数

总份数/份数=份数

2 1倍数×倍数=倍数

倍数÷1倍数=倍数

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距离

距离/速度=时间

距离/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总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被减数=差值

负差=负

差值+减=减

8因子×因子=乘积

产品÷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

股息=商

被除数=除数

商×除法器=除法器

小学数学图形的计算公式

1平方

周长面积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立方

体积a:边缘长度

表面积=边长×边长×6

s表=a×a×6

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V=a×a×a

3矩形

周长面积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度×宽度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度b:宽度h:高度。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部×高度÷2

s=ah÷2

三角形的高度=面积×2÷底边。

三角形底=面积×2÷高度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部×高度

s =啊

7梯形

s区域a上底部b下底部h高度

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

s=(a+b)× h÷2

8圈

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 =∏d = 2r

(2)面积=半径×半径×∈

9缸

v:体积h:高度s;底部面积r:底部半径c:底部周长

(1)横向面积=底部周长×高度。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部面积×高度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

v:体积h:高度s;底部面积r:底部半径

体积=底部面积×高度÷3

总数÷总份数=平均值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 2 =大数

(和差)÷ 2 =小数

和折叠问题

sum \(倍数-1) = decimal

小数×倍数=大数

(或总和-小数=大数)

差异问题

差值÷(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 2 =大数(和-差)÷ 2 =小数。

求和公式与多重问题

sum÷(multiple-1)= decimal×multiple =大数(或sum-decimal =大数)

微分多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 =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配方

1未闭合线植树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树木种植在非封闭线的两端,则:

株数=节数+1 =总长度-1。

总长度=株间距×(株数-1)

株距=总长度÷(株数-1)

2如果你想在非封闭线的一端种树,另一端不种树,那么:

植物数量=节段数量=总长度÷植物间距

总长度=植物间距×植物数量

植物间距=总长度/植物数量

(3)如果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种植树木,则:

株数=节数-1 =总长度-1。

总长度=株间距×(株数+1)

株距=总长度÷(株数+1)

封闭线上植树的数量关系如下

植物数量=节段数量=总长度÷植物间距

总长度=植物间距×植物数量

植物间距=总长度/植物数量

损益问题的公式

(利润+亏损)÷两次分配的差额=参与分配的股份数。

(大利润-小利润)÷两次分配的差额=参与分配的股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的差额=参与分配的股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会议距离=速度×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会议距离÷速度和

速度总和=会议距离/会议时间

追踪问题的公式

追赶距离=速度差×追赶时间

追赶时间=追赶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赶距离÷追赶时间

自来水问题

下游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重量+溶剂重量=溶液重量。

溶质/溶液的重量× 100% =浓度。

溶液重量×浓度=溶质重量

溶质重量-浓度=溶液重量。

利润公式与贴现问题

利润=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 100% =(售价/成本-1) × 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 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20%)

最后祝你中学好,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