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小学音乐课?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歌唱为主,学生往往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教学不灵活,学生被动。所以显得枯燥乏味,不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让一堂音乐课真正充满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变观众为演员,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第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调整教学方法
音乐课本身就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如果只是提问和唱歌,课堂气氛就会单调乏味,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更不能发挥积极的主动性。相反,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游戏、歌曲表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歌曲《春天来了》的教学中,由于单调的乐谱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扮演“小鸟”的角色,老师演奏旋律,邀请“小鸟”找到这个旋律作为朋友一起唱。学生们专心学习,每个人都能踊跃发言,高高举起双手。此外,用器乐丰富课堂内容也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比如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请互相讨论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声音。请自愿上台,带着能表达春天美妙声音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坐在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很积极的思考,为歌曲伴奏。有的用沙球表示下雨,有的用三角铁表示打雷。很热闹。不仅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到了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再者,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作。没有创造就没有发现和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音乐实践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作特征,这为鼓励这种音乐创作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小组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到相同的目标而一起学习和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他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例如,在小的节奏教学中,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几个人一起自由练习黑板上显示的高难度节奏。开始的时候,有的同学打对了,有的同学打错了。但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和各抒己见,小组内的同学们就会互相指正,练习达到正确的发挥。老师问个别学生的问题,一般都能准确打节奏。有些同学可能会有一些小的节奏错误,但是随着老师的示范和再次分组练习,学生第二次反馈给老师的节奏是正确的。与教师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相比,它更灵活,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节奏教学贯穿学生的主体,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比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大象的音乐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学问题:“同学们,这音乐是关于什么动物的?”同学们听后,有的认为是狮子,有的认为是野猪,有的认为是大熊猫,有的认为是熊。乍一听,学生的感觉都是对的。老师说只有大象是对的,这是不科学的。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的个人智慧。因此,如何理解一部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