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小学生背诵
乡愁
余光中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一头,
妈妈在那边。
当我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
我在这一头,
新娘在那边。
后来,
乡愁是一座短暂的坟墓。
我在外面,
妈妈在里面。
现在,
乡愁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一头,
大陆在那边。
在未来,
乡愁是一座长桥。
你往那边走,
我走这条路。
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祖籍南靖。1947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厦门大学),1949随父母移居香港,次年赴台就读台湾省立大学外语系。1953年与秦子豪、钟鼎文创办“蓝星”诗社。后赴美国深造,获得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到台湾后,他成为国立师范大学、国立成大、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余光中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诗人,其文风的变化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趋势,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争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争中,余光中的诗歌理论和创作表现出强烈的鼓吹西化、忽视读者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正如他自己所说,“少年时,笔尖沾了希顿·凌克的余波,或是泰晤士河的河水。酿酒业无非是1842年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