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中高小学生学习音乐教材的兴趣?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多人认为音乐课是“三小”里的一门学科,不重视。但笔者认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音乐的基本能力,陶冶学生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健康美好的生活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音乐课程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子曰:“知者不如善者,知者不如乐者。”兴趣可以激发人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激发对知识的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善于用慈祥的目光、细微的动作、亲切的态度、热情的表扬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温柔、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欣赏的态度面对所有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关心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产生一种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老师的情绪。在小学低年级,老师得体的服装,友好的微笑,一个爱抚的眼神动作,生动有趣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课后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都会赢得孩子的喜爱。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可能会因为音乐老师不小心让他上台表演一次打击乐而被音乐老师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得体的仪表、活泼开朗的性格、亲切的话语、发音清晰、语速适中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都是影响中高年级学生人生道路和兴趣爱好的重要因素。中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以上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更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敏捷的思维、精彩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广博知识,课后与学生就同一话题的聊天,教师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当老师赢得中小学生的喜爱,他们就会把老师当成朋友,和你无话不谈,然后就会喜欢你教的科目,对它们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爱、善良、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与合作,可以激发两个学科之间教学互动的兴趣。教学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主题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主体地位,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放射状地拓宽学生在其他领域的视野,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课本,对课本有心理抵触。除了课本,有些学生对现代流行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名曲、黑人音乐都有很高的兴趣。有些同学对民族和古典名曲情有独钟。其实这些内容也是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只要课堂上不频繁使用课本,学生的“抵抗力”就会降低。这就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正确使用教材。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自己去理解和消化课本上的知识,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把知识点展示给学生;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周密的计划,充分展示自己的自信,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扩充或精简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把难点和重点逐一展示出来,达到了解和理解的目的,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收获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要在课堂上形成尊重、关爱、善良、合作、分享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老师讲到东南亚音乐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他们很可能会讲到他在新加坡和马泰的旅行以及印度尼西亚的海啸,所以老师可以抓住机会,请学生详细讲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比如,如果老师要讲皮影戏,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学生们对皮影戏了解多少?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的时候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回答,然后交换几个小组的意见,同学们就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更重要的是,老师创造了一个互相尊重、合作、分享的平台,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尊重。当学生处于快乐的状态时,他们会主动学习,愿意学习,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第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和兴趣。1,利用节假日引出话题。学生熟悉即将到来或刚刚过去的假期生活及其意义。因此,利用假期来引出话题,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得更快。如:春节序曲;端午节《汨罗江幻想曲》;中秋节有关月光的音乐、歌曲和诗歌;国庆节的内容是关于歌唱祖国,以及国内外国庆节的爱国主题。围绕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准备相关的音乐视听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2.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在欣赏课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首先介绍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年代、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完成初听、分段听、曲式结构分析和完整的复听。就这样,按照课本的规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听,思考。这对于以前不太懂的大三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但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更好,接触媒体更多,理解能力更强,不可能用这种简单直白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非常重要。比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采取先不报歌名的方式。因为大部分同学在小学学习《月光》这篇课文的时候可能都听过,所以会有一种模糊熟悉的印象。所以在演奏的时候,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联想音乐,暂时不讨论,以免束缚别人的联想,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再次听完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听的内容为音乐命名,并通过写诗、随笔、听后感想、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想象音乐形象,揣摩音乐与绘画的意境。所以在听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然后,同学们分组交流作品,进行讲解。最后,小组选出代表上台总结小组意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可以一起复习《月光》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由组合,表演“月光”情景喜剧,效果会很好。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音乐的兴趣。第四,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受到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周围环境、即时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同一段音乐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尤其是作品标题没有公开,没有给予指导的情况下。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对同一首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的心理反应是健康的,确实是逻辑联想和想象,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音乐的作用是引起听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并不局限于乐曲的标题。认可学生的想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音乐知识来讲解是很枯燥的。如果学生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那将是一堂枯燥而无效的课。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知识点要教,可以把要展示的知识点做成幻灯片,通过放电影的方式进行讲解,并配以适当的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和感官上受到触动,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用知识竞赛答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会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初中生使用电脑非常熟练,也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所以,当老师们用电脑软件让他们创作音乐,播放他们用电脑创作的音乐时,他们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他们枯燥的乐理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好的激发。在课堂上,教师利用flash动画将教材内容以可爱的卡通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灵丹妙药。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同一内容的古典、民族、流行版本供学生比较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6.教师应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我教育水平。教师只有把真情实感倾注到音乐中,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把情感融入到音乐中,从而进入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老师充满激情的演唱和演奏,不仅会让学生有真实感,还会树立老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学生就会崇拜你,受到老师的影响和感染,自觉向老师学习。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意开口唱歌。这时候老师的现场示范会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优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也能让学生有愉快的体验。开放式的座位,独特的教室布置,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还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持久学习的动力。总之,学生能否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用脑、用耳、用口、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作为非主干课程的音乐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活泼的状态下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