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角度的测量课件

数学[1](数学或数学)是研究量、结构、变化、空间、信息等概念的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属于一种形式科学。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角度的测量课件。欢迎阅读。

教科书分析

是基于学生对角度的初步认识,以及对角度概念的明确,知道角度分大小不同,为学生以后学习角度的分类和画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弄清楚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以及两边大小的关系。

2.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比较角度的大小。

3.使学生通过观察、运算、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树立空间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经验,并建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营造一种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感觉。

教学的重点

难点和重点

掌握角度的正确测量

课型新教学

教学方法

解释等。

教具

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话题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角度。谁来告诉老师你学到了什么?

请举手发言,介绍角度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拿出纸画一个角。

3.好吧,我们同桌比一比,谁的角更大?如果你认为你的画很大,请举手。

4.老师还在这里画了两个角(展示课件2)。请仔细看看∠1和∠2,哪个更大?

(给学生一些时间观察)觉得∠1比较大的请举手?感觉∠2大的请举手?

5.(我发现大家都举手了,有同学犹豫了一下。)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可以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可以称为称重;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角度呢?

6.(有同学说量角器,老师直接引题。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角度的测量”。(黑板:角度的测量)

二,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合作探究学习

1.观察量角器就知道了。

老师:让我们看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健康:半圆)

老师:你在量角器上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线(老师:这些线叫毕业线。)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数字(老师:这些数字呢?我们称之为标度值。仔细观察这些刻度值,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上面的数字有两个圆(老师:我们分别叫它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发现数字是有规律排列的...

老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规模都集中在...我们称之为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师生对话会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课件4随时呈现。)(幻灯片显示了量角器和各主要部分的名称,并介绍了0度刻度线和90度刻度线。)

2.建立1的概念。

老师: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的角度是1度,记为1度。这里的“度”是角度的度量单位,用符号“0”表示。

(板书: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的角度为1度,记为1度)

第三,学生尝试测量角度,探索测量角度的方法。

老师:现在,让我们试着测量书上第37页1的角度。(学生试测角度,教师巡视)

老师:好,有同学测到了1的角度。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测角度的!(先说角度测量方法,展示课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测量角度。)

老师:学生们都讲得很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的方法总结成一首童谣(板书):中心到顶点,零线到一边,刻度到另一边,内外区分。

(PPT展示并要求学生说明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测量角度2加深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测量角度的方法,并进行判断(请用“√”或“×”的手势)。(依次播放课件)

老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上的五个角。我们先来看看上面的两个角。在书的第38页,请拿出你的量角器测量一下。看看哪个能测的又快又准。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边长短不一。但是它们大小一样。

老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画的长度无关。

(PPT显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画的长度无关。)

老师:那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吗?你可以拿出一个量角器,量一下书上下面三个角的度数。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得出结论:角度取决于两边的大小,叉越大,角度越大。

第四,课堂活动

1.老师:现在,让我们再来测量一下我们上课开始时画的角。让我们在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画的角更大,画了多少?

2.衡量生活的角度。

老师:让我们看看书的第38页,做第二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少先队队旗。谁能估算一下角度1是多少度?角度2呢?角度3呢?

(学生测量角度并交流)

老师:我们再量一次。五角星上的角4和5是什么?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交流

1.老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做简要总结。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测量角度,所以我们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展示课件)

课后布置作业:1。估计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再测量一遍。

2.寻找并测量生活的角落。

板书设计

角度的测量

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的角度为1度,记为1度。

中心到顶点,

零线到一边,

看看天平的另一边,

区分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