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教学中使用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激发孩子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在我们的教室里设置一个竞争的场景。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做到“低起点,突出重点,分散困难,重视过程,慢下来,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竞争、赶超、超越。比如在教“认识八”时,做课堂练习时,老师拿出0到8两组数字卡,指定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代表男团和女团。虽然此刻老师还没有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但是一下子就引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语言激发兴趣
比如上课,给学生一点表扬,“你坐得真直”,可以让学生知道老师关心他们,好好学习。在批改作业时使用恰当的语言不仅能引导学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小学生喜欢被肯定。得到表扬就是得到老师的肯定,有成就感。所以,对于一些功课做得好的同学,写“你真棒!继续努力!”等一下。作业差、写得潦草的学生不应该被责骂,而应该被鼓励。展示优秀的作业本作为示范,让他们用心学习,努力跟上优秀的作业。同事要抓住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并写上“进步,加油!”和其他鼓励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用好奇心激发好奇心,让学生喜欢探索。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喜欢对很多事情问“为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喜欢探索,并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时,学生可以在课开始时随意说出一些数,老师就会知道它们是否能被2和5整除。这种人为的神秘色彩可以让学生好奇、惊叹、羡慕,然后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探索,寻找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四,利用生活案例激发兴趣,增强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今世界政治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竞争和国民素质竞争。为了满足21世纪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更加重视数学应用教育。数学教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数学思维和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这就需要教师提出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和解决。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挖掘课本中知识应用的素材,让学生自觉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我经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变成数学智力竞赛来充分锻炼同学的思维能力,比如节约,商品打折,粮食丰收等等。通过引入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变式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师生愉快。
第五,发挥图标和教具的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的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更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直观生动,印象深刻。所以目前的通用教材都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大量直观的视图,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概念、性质、规律、公式等数学知识。这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逐渐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一样多”的概念时,先把两队孩子拔河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中建立“一样多”的概念。因为学生喜欢拔河游戏,所以对学习很感兴趣。说多(少)的时候,提前用黑白卡纸剪出9和7的兔子纸样。在教学中,将“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展示在教学磁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等量”、“多多少”、“少多少”进行图解或自行设定数字。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