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低水平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

趣味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

趣味教学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这里的趣味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了解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而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来说不是简单的指导,而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创设一个好的、有趣的、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数学内容来考虑。一般有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情境。

1,故事有趣。

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注重“有趣、好玩、新奇”的东西。因此,学习材料的选择和呈现,学习活动的安排,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和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愿意走近数学。创造一个讲故事的情境是一种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方式。将教材中图片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小故事,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比如一年级的“跳绳”课,我告诉学生,今天灵武市第一小学为老师举办了跳绳比赛,数学老师也参加了跳绳比赛(学生安静地听)。你想知道老师跳了几次吗?(同学们神清气爽。).于是我出示了统计表,把原来的小东小红梁潇跳的数据改成了三个老师跳的数据。同学们哭了:数学老师跳起来70,比他们还多!还有多少?能问一下数学减法的问题吗?我顺势“步步逼问。”学生想知道数学老师比其他老师多跳几倍,于是孩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时效性充分体现在学生提出的三道数学题上。与此同时,另一个学生问:那两个老师和数学老师一样多吗?多么创新的问题!而在解62+48-70的公式时,教材是100-52。而62+48=110,110-70正好解决了百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2.活跃的兴趣。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是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的,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的。在教学中,让问题情境活跃起来,就是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说、做、听、看、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在“饭”的课上,我创造了这样一面镜子:我展示了一张图片。在一辆公交车上,调皮和售票员阿姨商量要不要买票坐车。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调皮是不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到了坐公交买票的年龄了。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教室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盛1:我现在想坐车买票,因为买票的阿姨说我一米八,所以我觉得调皮和我的年龄也应该买票。学生2说:我也觉得调皮的学生应该买票,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在一米以上,也就是一米二左右。老师:你怎么知道?生二说:我妈告诉我的。生3:那倒不一定。如果淘气的小男孩太小,不足一米,就不能不买票吗?生4:我知道车上有计价器。看门上一米的高度!量一下就知道了。老师:学生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看来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善于积累人生经验。重要的是使用相关的数学题。那么怎么才能知道一米淘气够不够呢?一米多高?今天,我们将和你一起了解大米。于是,我先让学生认识米尺,告诉他们是一米。我还让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软尺上的米,然后伸出手臂感受一米的长度。重要的是要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主要体现在我要求学生使用自己带来的测量工具同桌合作开展测量活动。学生们非常认真地测量。一个学生拿着软尺,另一个在记录数据。学生们总是积极参加活动。

3.生活很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带入生活,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中体验情境中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问题,又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认识图形”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带一些各种颜色和大小的立方体和正方体。学生们很惊讶。他们怎么可能在数学课上有美术课?突然来了精神。在我简单说明要求后,同学们认真地拿起学习工具,在纸上画出各种图形。画完之后,同学们会讲解“画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画出这个图形的”。然后我设计了猜图的活动,就是我说三维图形上的面,让学生猜自己会画什么平面图形。在逐层构建的设计中,学生以四人为一组,使用他们的学习工具构建大量有创意的图形。实际上,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不仅重新认识了图形,而且区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使学生的空间概念得到发展。而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汇报自己的发现...所以,我认为通过生活作为载体认识图形,然后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在生活之镜中的学习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维的提高,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

总之,新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一切都得靠老师来组织、引导、创造,所以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称得上有效的学习。如果靠高压政策或管制来获得数学成绩,那就牺牲了学生的兴趣、自信和真诚,得不偿失,也违背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情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有勇气和信心挑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