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什么意思?
书法:书写表达的艺术形式。
书法是中国以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包括中国书法、蒙古书法、阿拉伯书法、英文书法。他的《中国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汉字艺术。
广义的书法是指文字和符号的书写规则。换句话说,书法是指根据文字的特点和意义,用其笔法、结构和构图进行书写,使之成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品,中国书法是汉民族的一种独创的行为艺术,被誉为:无字诗,无线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音乐等。
从表面意义上看,书法是指书写的法度。在生活中,书法一词有以下含义。一是某一文字作品的代词或所有文字作品的统称;第二,一个艺术范畴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易洸周爽谈》中说:“唐嫣构,宋商逸曲”,从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追求最高最严谨的法度,其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之最。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中国的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用图片记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文字。因为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毛笔,书法就产生了。古往今来,汉字主要是用毛笔书写的。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和手指书法,其书写规律基本相同,但与中国书法并不完全不同。
狭义的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书写、书法、点画、结构、布局(分布、线条、构图)等等。比如,笔指手掌,五指为黎齐;携笔中心展开;点画和笔一样,也是一样的;结构由文字塑造,相互呼应;分布错综,疏密适宜,虚实相生,整章气场十足;字字古为识字,字字有大有小,高不如低。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表达情感的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作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房四宝,就没有书法艺术。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式和偏旁部首的搭配是书写者比较注重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具有很强的形式意义。古人所谓的“六书”,是指汉字的象形、指法、会意、形声字、音译、借用等六种方法,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看到的自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有序性。书法理论和其他文学理论一样,不仅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还包括书法的美学理论,这些理论都闪烁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比如书法中“神、气、骨、肉、血”等范畴如何表现的理论,笔法、书法、构图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品评的理论,都有自己的体系。
4.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又称“用笔”,指的是带锋的提笔方法。词法又称“结”、“构”,指搭配、穿插、呼应、回避等关系。构图,又称“白布”,是指一个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与行之间关系的处理。墨法就是用墨的方法,指的是对浓淡干干湿墨的处理。
五种文体
印章字符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距今3000年的甲骨文是传世的最早可辨认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细而有力,直线较多。有方笔、圆笔、尖笔,写字有很多“吊针”。大篆是指金文、青铜器、六国文字上的铭文,保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征。小篆,又名“秦篆”,是秦国的常用字,也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字形统一工整,比文淑更易书写。
隶书
隶书,又称韩立[1],是汉字中常见的庄重字体。其书写效果略宽平,横画长,直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鹅尾”和“曲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编撰。东汉时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书法界被称为“韩立唐凯”。如项、韩旭制作的孔庙祭祀碑,又称汉明府孔庙碑、许释法碑、韩旭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刻,隶书。长227.2厘米,宽102.4厘米。山东曲阜孔庙。没有金额。四面雕刻,全是隶书。碑杨十六行,三十六字,文末有韩旭等九人封号。碑身及两侧均有殷题写。
楷书
楷书又叫楷书、真书、隶书。由程淼创立的李殊逐渐演变,变得更加简化和水平。楷书有模型的意思,最早是在张怀瓘的《书段》中提到的。六朝人仍习惯性地使用,如杨信《蔡》篇,《论魏寿字传》曰:“寿字为将军,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块法”的简称直到北宋才取代了正书的名称,其内容与古名明显不同。大概就有上面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例子。
半草书/行书/手书(中国书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和起源的,产生了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以弥补楷书书写速度慢和草书的模糊性。“行”就是“走”的意思,所以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笔直。本质上是草书还是草书。花纹多于草花纹的,叫“跑花纹”,草花纹多于花纹的,叫“跑草”。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笔画连续。形成于汉代,为书写方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有曹彰,有现代草,有野草,在疯狂中感觉很美。《说文解字》曰:“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守字纲,损官规,冲逸,冲去快,因有草造之意,故称草书。
苍朔,俗称鲁、老、道士、老苍、苦铁、聋子、石尊、妹子、破莲亭、五湖印、斩鲁、萝卜亭等。,是浙江安吉人。晚年当选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的诗、书、画、印都自成体系,影响深远。他是《陆璐纪》的作者。他不仅是清代书法的统帅,也是现代书法的开创者。他致力于篆书和隶书,尤其是石鼓文。他一生浸淫,晚年改笔墨,引入草书意趣,使其笔墨趣味,字里行间流淌,篆书复兴达到新的高度。行书以王铎为原型,融入欧美,并引入了平板法的活力与简约,使行书再现辉煌。印度刚开始统治的时候,我学的是浙皖,后来又出入秦汉。我从泥封陶器中学习,融入写意绘画的趣味中,形成了斑驳、清高、威严的新面孔,就是做小印章,找老公。尹稚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修剪印刷表面和边栏。雕与剪并重,返朴归真,古今贯通。吴昌硕的成就是清中叶以来两大传统深度融合的果实,标志着清人重经工作的完全成功,为现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历代著名艺术家
里斯
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编纂了《小篆》。宜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惠济石刻都是李斯写的书,历代都有很高的评价。
钟友
钟友(151-230年),字正。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圪洞)诞生。曹魏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钟友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潜心研究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王钟”。南朝于建武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唐代张怀瓘在《书端》中将他的书法评为“优”。
张之
张志(公元?-192)博瀛,东汉时期的大书法家,人称“曹圣”。敦煌县(今甘肃省安溪县东)袁泉人。张芝草书发源于杜杜、崔原,后独立成家。被于建武的《书品》评为“功夫第一,自然第二”,与钟繇、王羲之并列“第一”。
魏太太
魏硕,又名魏夫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名硕,字茂毅(公元272-349),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魏硕是汝银太守李矩的妻子,人称魏夫人。魏家世代写书法,魏硕也擅长隶书。魏夫人师从钟繇,教法奇妙。王羲之幼时向他学书,魏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303-361)被誉为“书圣”。东晋的书法家,名叫邵毅,名叫连斋。他原籍临沂(今山东),后迁居殷珊(今浙江绍兴)。他的著名书法作品包括《兰亭序》。晚年隐居单县金亭,历任秘书、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刺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擅长书法,世人统称他为“二王”[1]。所以《乐记》总是:“汉魏有一铃,张绝,晋末有二王。”这四位被称为古代书法家的“四圣”。
王献之
字,东晋临猗人,书法家兼诗人,以行草著称。王献之童年时跟随父亲Xi学习书法,还学习了张芝。书法皆精,尤以草书著称,敢于创新,为魏晋以来的现代书体和草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书法史上的“小圣人”,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以其严谨的笔法和险峻的笔触被称为唐代第一楷书。
余世南
余世南,名叫卜式,余姚人。初唐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杨迪是唐代的一位官员,曾任弘文馆的秘书监和学士。唐太宗称其德、忠、博学、文风、文笔为五绝(“士南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也有五绝。”一是忠诚,二是友情,三是博客,四是修辞,五是写作。" )。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本名邓山,政治家、书法家,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杨宅(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览群书,精通文史。隋朝末年,他跟随薛举做了总经理。后来在唐朝担任谏官、秘书。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诏书中孙昌戊己辅佐。在坚决反对武则天后,被贬为潭州(长沙)巡抚。武侯即位后,调任贵州巡抚(桂林),后被贬为艾州(今越南北部边境)刺史,标志着他于658年去世。褚遂良是一位好书法家。他最初学的是虞世南,后从法取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琦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有《孟夫子碑》、《雁塔序》。
雪姬
薛基(649 ~ 713),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文史侍郎为玄孙,唐代书吏薛为玄孙。汉族,周浦汾阴(今陕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助工、少保亲王、礼部尚书,后被赐死于狱中。书法师从褚遂良,与余士南、欧阳询、褚遂良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易说709-785)是中唐时期杰出的书法家。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Xi安),祖籍琅琊临猗(今山东临猗费县)。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刘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刘公权
刘公权(778 -865),本名程玄,靖远(今陕西耀县)人,唐代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神秘塔碑》等。
徐章
张旭(675-750?),字,字,汉族,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常熟县令曾观与吴金的悠久历史。善草书,善性酒,号称天下张典,也是“饮酒八仙”之一。当时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他的诗也是绝,擅长七绝。与李白、何、等人* * *其中之一的八仙。唐文宗曾经写过一封信,把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作为“三绝”。他还写诗,与何、张、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君子”。
怀素
怀素(725-785)生于唐朝,字藏珍,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小小年纪的好佛,成就了一个和尚。他是书法史上一代风骚草书的领军人物。他的草书被称为“狂草书”,用笔圆润有力,使之如环转,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他与唐代另一位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典狂”或“张颠醉”。
苏轼
苏轼(1037 65438+10月8日-165438+8月24日)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人,字子瞻,字何中。世人称他为“东坡居士”。我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诗人代表。他的诗、词、赋、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擅长书法和绘画。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人之一。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并称为瓯塑;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书法列北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出生于鲁直,谷中道士,晚赋翁,洪州汾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创始人。书法是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来自北京的教授叶贤伟、国子监教授郎咸平、校书郎、曹作郎、秘书程、福州别家、贵州安置房等。廷俭信佛,崇道。虽然他是个官员,但是他自己洗厕所。他也是24孝之一。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生前与苏轼齐名。被称为苏黄。《山谷词》作者。
米芾
米非[fú](1051-1107),自封为米、钱、毕或傅[fú]。北宋书画家。原籍安徽无为,后迁居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天赋高,人物散,还这么干净上瘾。被唐人伺候着,积累了更多的奇石。字画是一家人。能画枯木竹石,有新意,又能画山水,创造了一幅水墨画云山水墨戏,被云遮掩,质朴天真。好诗词书法,鉴定准确。擅长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擅长临摹古书,达到了易混淆的程度。宋四家之一。
蔡祥
蔡襄(1012-1067),本名莫峻,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叶专家,汉奸蔡京的嫡亲弟弟。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安村,后迁居莆田蔡庵村,1030(天盛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关阁校勘官、谏院、史馆、知识专利、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秘、枢密院进士。卒被赐为礼部侍郎,谥号钟。他主持修建了泉州洛阳桥,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跨海梁式石桥。蔡襄诚实、正直、守信,学识渊博,书法精深。在书法史上,他论及宋代书法,与苏、黄、米、蔡并称四大书法家。蔡襄的书法自成一体,有着深邃的庄严、质朴和美丽。
赵霁
宋徽宗·赵霁(公元65438年+0082年5月5日-65438年+065438年+035年6月5日),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宋哲宗的弟弟,宋朝第八任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段王。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病死,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年号改为“建中郭靖”。在位26年(165438+2000年2月23日-165438+10月18),郭武被俘,被折磨致死,时年54岁,葬于尤勇陵(今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他创造了一种书法字体,后来被称为“瘦金体”。是古代不可多得的艺术天才和全才。被后人誉为“宋徽宗可以为所欲为,但不是为你的耳朵!撰写宋史的历史学家也感慨地说,如果张盾的意见被采纳,北宋可能会是另一个结局。他还举例说,“如果宋朝没有建立惠宗,虽然金强盛,为什么还要割据宋朝呢?".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出生于宋雪,宋雪道士,水镜宫道士,古尔波人。他是一个中年孟府人,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刘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览群书,擅长诗文,通晓经济,工书法,精绘画,善金石学,音律流畅,懂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在元代取得了最高的成就,开创了新的画风,被称为“元人之冠”。善篆、隶书、真迹、书法、草书,尤以楷书、行书见长。
仙浴树
冼玉书(1257—1302),河北省榆阳县人,现居杭州。与赵孟頫并称为“南赵北咸”。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主要在于草书。草书学怀素与创新。他的写作方法很有特点,采用了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毛,写字强调骨骼强度。代表作品有《安史杂史卷》、《金学杰卷》、《苏世海唐诗卷》等。与赵孟頫、邓并称“元三年大家”。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本名玄宰,号四白、祥光居士。汉族,松江(今上海闵行区马桥)华亭人,明代书画家。曾经在松江生活过。万历十七年,中进士,翰林院授编修。他是南京礼部的官员,死于文敏之后。善画山水,师从董源、、黄、倪瓒,笔法清丽中性,清幽疏朗;干净明亮有墨香,温柔平淡;绿色简洁大方。他以佛禅喻画,倡导“南北派”理论,是“华亭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绘画和绘画理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很大。书法进出晋唐,自成一格,能作诗。现存作品有《岩居图》、《秋色八景图》、《周金堂图》等。著有《画禅房随笔》、《荣泰文集》等。,并刻有西洪堂帖。他的书法既有“燕谷赵子”之美。
刘勇
柳永(1719 ~ 1804),本名崇儒,是世安、世安、世安、睦安、清远、、徐宅、、华、日观风道士等。,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年间为重臣,历任国子监编辑、江苏内阁学士、湖南巡抚、左都御史、工部官员、上书房官员、大学士协办等职。嘉庆初,体仁阁大学士,少护太子,死于文清。他是《石安诗集》的作者。他的书法从董、赵开始,到晋、唐、宋各派,特别是晋、唐时期的苏东坡、颜真卿、,融会贯通,自成体系。他的书篇幅短,丰满厚实,力度大,对比强烈;用词内敛朴实,却从不拥堵,结尾厚重沉稳。构图错落有致,舒朗很优雅。整体风格含蓄深邃,实质内敛,浑似太极,外表恬静和谐,有儒士老臣的尊严,又似包罗万象,深不可测,令人尊敬。因为他喜欢用浓墨,时间号是“浓墨宰相”。
吴昌硕
吴昌硕(1844 ~ 1927),本名、君,又名,中年以后更加繁盛,又有仓石、仓硕之称。
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江苏江浦吴江人,别号三只,第三个呆子,河上老人,左耳,半残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是草书,举世闻名,被称为“草圣”。
气功
启功(1912—2005),姓艾辛乔罗,字白,又名袁波,元北俗人,北京满族,清朝皇室之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赵朴初
赵朴初,10月5日生于安庆,1907 165438,杰出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者。?
李志敏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书法家李志敏(1925-1994)率先倡导和实践,他的探索准确把握了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书写用的动物毛分为软(软)和硬(硬)两种,软毛主要是山羊毛;郝建是用兔子的脊骨毛和黄鼠狼的尾巴毛做成的,而肉毫和郝建被称为双刷。笔尖是由中间一簇叫做前端的长毛构成的,也就是笔尖;周围有一根较短的毛,称为副毛。好的毛笔有四个优点:尖、齐、圆、健。从唐代到宋代,安徽省宣州是最著名的毛笔产地。老紫兔毛笔是最好的,它们的价格和黄金一样高。明清时期,取而代之的是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生产的制作精良的湖笔,一直沿用至今。
文房四宝
中国毛笔
毛笔的笔杆一般用竹子控制,有的用斑竹,有的用犀角、象牙或金银,都是工艺品。
黑色
墨很早就出现了,书上说西周的时候邢仪就开始做墨了,说是用烟灰做的,其实是西汉以后的事了。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它们由桐油、生漆、松枝烟、黄明胶、麝香和冰片制成。南北朝时,伊州漠河县的纸非常有名。
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已经出现了麻纸,但很粗糙。自汉代以来,流传于世。
砚
字画都是以桑皮纸(又称汉纸)为底子。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改进造纸方法,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因为纸的广泛使用,晋安皇帝下令废除了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竹简,将历史推向了纸的全面使用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六合纸,广州竹纸,都是精品。
砚
墨水是在西汉时期使用的。湖北荆州凤凰汉墓出土墨迹。中国有四大传统砚台,即端砚、佘艳砚、闫涛砚和程妮砚。
学习方法
找到;查出
握笔姿势:五指握笔法:先将大拇指和中指紧紧夹住,掌心空出的位置要像一个4厘米左右的立方体,然后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放在画笔后面,使身体挺直,手臂与桌子保持合适的距离。
常见方法:用薄纸(绢)覆盖原稿,照原样书写或绘画。涂成红色是方法之一。
谢琳
学习者对照原书法帖,尽可能精确地写在另一张纸上。
亲写一定要用科学方法。很多喜欢书法的人,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亲书方法,很久都没能进入书法的殿堂。汉字临时书写的根本原理——五千年来书法家不计其数。他们虽然留下了相当多的优秀书法作品,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科学的书写方法,比如为什么像临写?林为什么不这样写?大连小学教师刘向东提出了汉字临写的基本原则,并著有《汉字临写的秘密》一书,解决了汉字临写的根本问题。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汉字的临时书写,也适用于世界上所有文字的临时书写。《写汉字的秘密》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
北林
写了很多遍之后,我又按照脑海中留下的原图写了一遍。
创造
根据不断修正的写作习惯和风格,重新选择写作内容和表达风格,写出新的作品。
书写姿势
学习书法的正确姿势非常重要,尤其是刚学书法的青少年。不正确的姿势不仅难以纠正,还会影响骨骼和眼睛的健康。所以学书法姿势一定要正,就是头、身、手。书法大概有以下几种姿势:
坐姿
任何在三寸之内写字的人都可以坐在书里。阅读用的桌椅高度要适中。保持头部挺直,但身体稍微前倾,但不要侧身。臀部要直,腰要直,胸要直,不要趴在案上,胸部一般与桌子保持3-5寸的距离。双腿自然张开,双脚平放,左手压纸(纸也要放直)。笔的位置应该离鼻子大约6英寸。有人主张写字时,笔对准鼻尖,太机械僵硬,容易分散注意力,不用那么死板,只要笔位于鼻子左右,写的字在眼睛中间即可。
梨树
写三寸以上的大字,要立起来写悬臂,这样才能使劲,顾全大局。站立时,应保持双脚平稳,右脚微踏出,略呈丁字步,右半身略前伸,腰部略前倾,左手压纸或向后摊开。前人主张将下半身的力量集中在腰部,以腰部的力量推动肩部,以肩部带动上肢,通过上肢和手腕将力量送至笔尖,即所谓“力来自腰部,根在足部”。这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实现。
跪着看书
写两尺以上的大字,可以跪着写,也可以俯卧写,容易掌握字的结构。方法是左膝下跪,右膝弯曲支撑身体,左手伸直扶地。这种方法过于灵活,难以奏效,如果可能最好准备一个简短的案例来写。
无论坐着还是站着看书,写字时眼睛与纸张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要随着写出来的字的大小而变化。小字宜近,大字宜远。平时要用正楷和大字书写,大概一个市尺左右,小字要略小于这个距离。写一尺多的大字,要有两尺多的距离,否则很难照顾到笔画和整体结构的关系。
米字格
“米”字的用法在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中一直存在争议。启功先生1986年出版的《书法概论》第48页对“米”字的解释有误。今天详细写了气功告诉我的东西和我的实践经验,让别人练习书法结构的时候少走弯路。
启功先生所说的“米”字,是书法结构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对书法艺术的一大贡献,不同于红模上打出的“米”或“井”字。红模上的格子是给初学者安排笔画位置的,供参考。“米”字格的结构规律是写米时,认为∠1小于∠3,∠2小于∠4,∠5小于∠7,∠6小于∠8。
也就是说,米字上半部的两点要略正,下半部的左右笔画要略平,这样字才好看。
最常见的误解是把汉字的两点和一左一右都写在画的红格子上成45度角的对角线格子上,就认为是标准。这和所谓的写字要横要竖一样糟糕,这样写出来的字没有美感。
汉字中有很多字可以用“米”格的规律。
第一类是上半部两点一竖的人物,如:轻、时、当、萧。
第二类是下部一左一右一竖的字,如:木、东等。违反“米”格规则写这些字,效果一目了然。
描绘字符笔画的轮廓
双钩书法的“五指法”(双苞),也叫“双苞”,是一种书写方法。唐代书法家韩在《赠笔要诀》中说:“夫书之美,在于其理,即既是双指管,又是五指。应该是虚掌,一勾压平,也叫送,为口服送做准备。”方法是大指向外压,食与中指向内勾,无名指向外露,小指卡在无名指下,五指都派上用场。“五指法”也是“双钩”的一种。双钩书法的由来及介绍所谓“双钩书法”,是指直接用单行书写某种风格的空心字。这种方法起源于唐朝。当时因为没有印刷技术,为了让书法名家的作品流传开来,人们根据原作勾勒出空心的文字,然后用黑色墨水填充,这样观者就可以得到与原作相似的作品。后来,这种临摹方式成为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式,发展成为中国灿烂的书法艺术瑰宝。“双钩”也是书法术语。书法叫“双钩”,用来画一块石头,用细线沿其笔画两侧外缘勾出来。南宋姜夔在《续书》中说:“双钩法要求笔墨不能昏出字外,或轮廓填于其中,或朱祁背为肥瘦体。”宋代大诗人陆放翁曾以“墨妙双钩帖”的绝句赞美“双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