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对数字的理解”演示
《11-20对数的理解》讲座稿1一、教材
《11-20的数的理解》这部分教材以学生对10以内数的掌握为基础,通过操作练习、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为20年内学习加减法做准备。使本节课的新知识内化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对数感知能力。
第二,谈谈学习情况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11-20的数字,但这种理解仅限于数字与名称的简单对应。我不明白数字更远更深的含义,也就是数字的构成。这是一个量化两位数的过程。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逐渐抽象成数字。
第三,谈谈教学目标和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掌握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学目标和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运算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数字11-20,认识数字11-20的构成,了解20以内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数字的十位和单位。
3.体验用小于20的数字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字文化,培养学生喜欢和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11-20数字的读、写、写。
教学难点:数字的意义
四。口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遵循儿童对事物认识的特点,教学中应运用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搭建理解的桥梁。因此,计划编制多媒体课件和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和自主探究的方法,通过数、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11-20数”的发音、构成、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有评价台,我就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法则,让他们感受小数的计数方法,为后面的‘全小数化为一’学习做铺垫。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这个链接是这个类的中心。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循序渐进。
第一关:11海鸥以棍棒为代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找到“10的同时放置1”。这样的排列可以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1支,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运算初步感知“11”中有1个十位和65438。
第二个级别使用计数器来表示13个子级。
我用计数器直观显示“右数第一位是一位数,第二位是十位数”。然后从图像计数器到抽象数字表。并初步渗透了“全小数一”的十进制计数方法。
第三层次,根据数字表中所写的数字,理解个位数和第十位数中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级教学结束后,我们会再次设计一个小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复习和整理眼前零散的知识。总之,在这个大的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和学习,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在探究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生活需要产生的,那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一些梯度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1)基础练习。根据表格和数字表写出数字
(2)巩固练习。11-20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倒着数数。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在这个环节,希望通过“数学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如何产生的,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
最后我呼应了“导入”,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用大拇指代替!所以如果你想竖起两个大拇指,你要竖起几个笑脸?三个拇指?.....10大拇指,我该贴几个笑脸?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拓展和延伸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后和生活。
《11-20对数的理解》讲座稿2一、谈教材
“数字11-20的理解”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对10以内的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认识的延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这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正确计数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要掌握这些知识,首先要明白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字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11-20也是本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
1,导入链接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厌烦。如果能把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就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这堂课,我会从学生熟悉和向往的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海边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这节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
这是这节课的关键环节。在这个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环节:
(1)估算和计数
过关问题1: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估算沙滩上海鸥的数量,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变静态为动态”的特点,突出计数方法的引导,渗透计数策略,用标记法引导学生计数,做到不漏不重复。
(2)最初的感觉是10一就是1十。
如何摆放木棒,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 1吊坠,2吊坠,5吊坠,5加6吊坠,还有10和1吊坠。引导学生评价筛选这些挂件是关键,我会引导他们各抒己见,逐一淘汰。但是学生的这个姿势只是一个雏形,所以我用课件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讲解。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是10,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让学生认识到10个一起来就是1个十。
(3)知十而一。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有意义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老师教给学生放置十和个位的重要性,并通过11着重讲解,引出十和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进一步向学生揭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因为位置不同,身份不同。
(2)了解计数器上的数字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并找到单位和十分之一,然后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单位的位置,让学生从右边真正理解第一个单位和第二个单位的含义。
(4)书写数字
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学生可以用小棒摆或计数器来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十是20,十是2,位数是0和20,并在此基础上解释20的写法。
3.巩固练习
这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数字的阅读、书写和意义。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数字,然后通过提高练习对数的顺序来判断。
三,教学特点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过物理运算(放棍子)-表象运算(脑袋里放棍子)-符号运算(看数字直接说作文)的过程,从而建立起十和几组成十以上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11-20对数的理解”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