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开学一个月,听了两节古诗词教学课,分别是王安石的《登瓜州》和白居易的《木江颂》。两位老师从诗名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熟悉全诗,理解诗歌,最终体会到读歌所表达的感情。其间巧妙地穿插了王安石炼字(“青”)的故事,或者补充了“残”字。

但是在评课的时候,一位老师说,看来古诗词的教学早就有了公认的套路,连孩子都已经熟悉了我们的套路。无非是“解决诗的问题——认识诗人——理解诗——理解诗”四个步骤,其中最多穿插一些类似的诗作为补充。古诗词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没有人想走出这个怪圈,也没有人知道如何走出这个怪圈。

仔细回顾这几年的古诗词教学,确实形成了这样一种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得到的学习有限,老师觉得教学没兴趣。如何才能打破当前古诗词教学中的这样一个困境?

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客观事实是,近年来,古诗词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是国家层面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于是传统节日在各种媒体上对经典古诗词的阅读、解读和萌发,到举办的各种诗歌比赛和诗歌讲解活动,再到不久前成立的诗歌教学试点学校,可以说近几十年来诗歌教学没有受到任何重视。应该说,中国是一个有诗歌教学传统的国家。为什么现在非要把诗歌教学提升到这么高的高度?

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忽视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导致社会功利主义盛行,人文主义衰落,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焦虑和内卷化,很多人成为了工具人;

其次,科技的繁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电子游戏、短视频、各种社交软件、快餐文化的蓬勃发展,让整个社会浮躁空虚,再也无法安身立命等等。很多人都成了空心人,失去了人生方向。

第三,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明显,使人们失去了真实的感受,导致部分人的是非观、价值观扭曲,整个社会真善美丧失;

第四,近几十年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导致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迫切需要帮助年轻一代建立充分的文化自信。

我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拾诗歌的教学,即通过诗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陶冶、净化、丰富和提升人的心灵,即通过学习诗歌来提高人的精神品质。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经典古诗词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梦想,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领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朱光潜先生说:“诗歌教学就是美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教孩子古诗词的时候,就应该引导孩子充分欣赏古诗词的美,通过欣赏这种美来达到以诗育人、以诗育人的目的。

中国古代诗歌的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韵美、语言美、理美、意境美。根据孩子不同学习时期的特点和编写教材的目标,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以形象思维为主。一般他们需要通过反复实践或重叠训练来建立与知识或技能的联系。同时,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期。古诗词教学不妨抓住古诗词朗朗上口的特点,以诗词之美为教学重点,以诵读和背诵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读出韵律和韵味,还介绍了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校歌,用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经典古诗词的种子撒进孩子们的心里。

三四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仍以具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意识,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另外,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时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在背诵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从而逐渐学会理解诗人的感情。可以以诗歌的画面美为重点,以想象和联想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和描述插图,感受诗人(文字)写出来的生动画面。通过朗读和默想画面,将诗歌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古诗词的学习还原到诗人(词)创作时的场景,真正走进诗歌,体验诗歌(词)。

5-6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对语言有一定的领悟和鉴赏能力。这时的古诗词教学,要以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为重点,以联想和鉴赏为主要教学手段,带领孩子在诗词中来来回回几遍,去品味语言的凝练,文字的巧妙运用,去欣赏文字间传递的美。引导孩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代入诗人(诗人)生活的时代和环境,自然进入诗歌的意境,挖掘作品中隐藏的意义、情感和内涵,增强孩子的品鉴能力。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个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那么老师就是这个大花园的导游,带领孩子们大声朗读、背诵,想象画面,联系生活,感受真实,体味情趣,分时段、有重点地享受游览,就一定能袖带花香,甚至流连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