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的个人故事

一,教书育人的和谐发展

何涛教授热爱他的工作,是一名教师。为本科生讲授过《机械制图》、《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9门课程,其中双语授课3门,为研究生讲授《现代工程测试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等5门课程。承担了本科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年均教学工作量600学时,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2倍以上,从教24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教学事故。从65438到0997,他负责的《机械制图》获得了湖北省首批精品课程。2009年,他负责的《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获得了我校精品课程。

何涛老师常说,“一个老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谈得上引导学生入门。”。在教学和科研上,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在国外学习到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新材料运用到教学中。他每节课前都认真备课,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科技知识、生动的生活实例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把单一的“教授”变成了双向的“交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何涛老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引领工程,工程引入课堂”的理论教学理念,并进行了“课堂内外引入科研与市场”等多项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中,他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积极实践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特色的教学改革,开展以问题、课题、案例为主线的教学和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何老师的课不仅仅是45分钟,整个教学过程和新成果都是浓缩的。听何老师的课,根本无法分神。”。

“教师的岗位就是指导的岗位。即传播文明、解释知识、改变学生命运的职责”,这是何涛对教师职责的理解。他还认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诚实守信的原则、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认真细致的态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没有随意停过一节课,每一篇作业都认真批改。他会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指导学生完成一次课程实验后,一些学生正在收拾他们的实验资料和书包。行动迅速的学生已经离开了实验室,但他没有立即清理教案和教具,而是切断了实验仪器的电源,并开始将它们放回原位,并用防尘罩盖上。在他这一举动的鼓舞下,在场的同学都放下了自己的“私事”,自觉地加入到实验仪器设备的清理和整理工作中来。也是一次无声的教育,让学生们记住了实验后的操作规则——协助老师收拾实验现场。

第二,教育创新关注学生

“不能把学生变成书架,而要做成扳机,一点作用,一招见效。”65438年9月至1997年9月,何涛老师尝试对当年入学的7名学生进行了4年的综合能力素质跟踪指导。结果4个学生考上了研究生,3个学生在待遇高、环境好的企业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何涛老师已经指导了四个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小组。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他还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困难学生。他经常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引导,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对于学习好的研究生,给予经济奖励。每年都组织就业辅导,成功推荐多名学生就业。很多同学在外企和国家重点企业工作。

从2003年开始,何老师开始吸引本科生进入自己的科研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吴永祥等学生完成的科技作品在2007年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课外科技文化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作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吴永祥还获得了2007年大学生十大科技创新奖。周金山等同学完成的课外科技作品在2009年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作品大赛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导师钟鸣完成的硕士论文获2006年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他本人被授予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导师”称号。

第三,教学、科研、科研为湖北服务

何涛老师重视教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了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他将10多项科研成果做成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为测控专业学生创建了创新实验室和虚拟仪器实验室。2008年完成的一个教学科研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师探索教学培养模式,提出并制定了“认知实习(一年级)——认知实习(二年级)——生产实习(三年级)——毕业实习(四年级)”不间断培养模式。这些教学成果为该专业成为国家级专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十四年来,何涛先生在坚持教书育人、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同时,密切跟踪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致力于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的研究工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11项。12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论文60余篇,E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2部,参编专著教材4部;2007年,他的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有三项研究成果正在推广应用,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了科研,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和工业现场工作,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该领域国家级专家,湖北省、武汉市项目评估专家。为企业创造了数千万的经济效益,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为科学发展无私奉献

何涛同志分管学科建设多年。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1992年9月,何涛同志担任工程图学教研室主任。何涛同志提出、制定并实施了“四统一”教学改革方案,努力建设学科。何涛同志和教研室教师的开拓精神得到了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充分肯定。他带领的工程图学教研室被学校评为“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红旗单位。

* * *党员里出了一块砖,要搬。1999年3月,何涛同志自觉服从组织调度,安排担任测控教研室主任。在充分了解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后,提出了以科研带动学科建设的理念,制定了以科研为主导的新学科发展规划,使产品质量检验工程这一省级重点学科充满了青春和活力。在他的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1999中的产品质量检测项目成功申报并被批准为湖北省高校的特色科研领域,被列为2001年学校申报博士点的重点学科,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的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2003年成为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3年负责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2007年通过省级验收。2005年主持完成新一轮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和仪器仪表一级学科申报工作。2007年成功主持省级品牌专业和优势学科建设,2008年成功主持申报国家级专业。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在他的努力下,学科在全国200多所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的高校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在全国质量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领域保持领先水平。被湖北大学工委评选为“优秀党员”、学科建设先进个人、学校更名先进个人。

“为了学科建设,他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是熟悉何涛同志的老师们对他的评价。说实话,何涛同志为了学科建设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1999和2003年,我第二次在工作中病倒,医院开出病危通知书。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康复后坚持锻炼和工作,从不说苦和累。

“作为党员,无论是在商品经济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都不能忘记忠于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无私奉献。作为管理工作者,服从和服务大局的精神不能丢。”何涛同志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这一理念,践行着做一名* * *党员的真实愿望,做一名真正为湖泊事业奉献的人。

何涛老师对教育的忠诚和热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他第二次出国留学,谢绝了导师挽留。他毅然重返工作岗位,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