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有哪些要求?
意识和态度
(一)理解的重要性
1.可以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促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应用意识
1.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教学中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有利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评价和反思
1.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3.有对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终身学习
1.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和态度。
2.具备运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识和态度。
知识与技能/主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研究方法。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和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开发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应用与创新
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正确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技术的机会,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够应用技术来评估学生和教学过程。
教学支持和管理
1.能够收集、识别、整合和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
2.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
3.教学中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
4.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管理教学过程。
科学研究和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够研究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 .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业务能力。
合作与交流
1.可以利用技术与学生交流学习。
2.可以利用科技与家长沟通关于学生的事情。
3.能够运用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与同行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4.能够运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进行交流。
5.能利用技术和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和开发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
6.能够运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合理利用
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学习资源使用机会。
有效应用
努力使不同背景、性格和能力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学习资源。
健康使用
促进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规范行为
能够向学生演示和教授与技术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观念。
管理者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意识和态度
(一)理解的重要性
1.可以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促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B)应用意识
1.有促进教育技术在管理中应用的意识。
2.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在教学中整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有支持教师利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有关注新技术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3)评价与反思
1.有促进对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有促进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3.有促进对教学效果和效率的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有对教学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终身学习
1.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和态度。
2.具备运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实现管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持续提升。
3.具备运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和态度。
知识和技能
(1)基础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和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方法。
应用和创新
决策和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和应用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
2.能够根据地域特点和教育实际情况,宏观配置学习资源,规划设计教育体系。
3.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来辅助决策过程。
(2)组织与应用
1.能够组织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实施和执行。
2.能够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立。
3.能够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3)评估和发展
1.教师和管理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
2.能够利用技术协助评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3.能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4.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5.能充分利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4)合作与交流
1.能运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2.能够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和服务进行交流。
3.能够利用技术与家长和学生就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进行交流。
4.能够运用技术与同事在管理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
社会责任
(1)合理使用
它可以保证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很好地利用管理系统中的学习资源。
(2)有效应用
1.它可以促进学习资源的最大应用潜力。
2.可以促进技术的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安全使用
1.它可以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它可以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4)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信息伦理的宣传教育。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和言论。
3.具备技术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该类知识产权。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意识和状态
(一)理解的重要性
1.可以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促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
2.可以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B)应用意识
1.有研究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2.具备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3.具有积极协助和支持教职工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4.有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发掘其应用潜力的意识。
(3)评价与反思
1.有选择和评估技术和应用方案的意识。
2.有评估和反思技术发展的意识。
3.对技术支持有评估和反思的意识。
4.有对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和反思意识。
终身学习
1.有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2.具备运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知识和技能
(1)基础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理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原理和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
(2)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和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开发技术。
4.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和管理方法。
5.掌握学习资源的维护和管理方法。
6.掌握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应用和创新
(1)设计和开发
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2.能够设计和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能够收集整理现有的学习资源,设计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2)应用和管理
1.可以为教职工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2 .为管理者的管理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使用。
(3)评估和发展
1.能够评价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应用效果,并提出发展建议。
2 .能够评价自己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反思自己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
3.能够参与对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4.能够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2.能够运用技术与管理人员沟通。
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和家长沟通。
4.能够使用技术与同行和技术专家交流。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合理利用
它可以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证所有师生都能很好地利用学习资源。
有效应用
1.可以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2.能够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
2.能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