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记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现实、最鲜活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驱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都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才能发掘数学的乐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水平呢?

一、建立民主、和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是学生情绪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将教师的情感倾注到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与是否喜欢教的老师有关。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自然会喜欢他教的课,会觉得他教的内容生动有趣,会自觉接受老师的教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自信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要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教师的教学充满乐趣,学生的学习才能生动活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

二、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思维最活跃的状态,鼓励学生快乐学习,敏锐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比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的:有一根高不可攀的旗杆,如何才能测出它的高度?这样,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变为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将电视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起来,产生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新方式,并能即时反馈。在这种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或者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这种互动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把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动画化成了两个全等三角形和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条边的长度。学生明确得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它们对应的角。学生容易得出全等三角形对应的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第四,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比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根木棍,用铝线做一个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生将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对数学的理解不仅要从数学家对数学本质的解释中去理解,更要从亲身实践数学活动去体验数学的“诞生”。比如介绍“中心对称”的设计:老师拿出若干张扑克牌,然后让一个学生在台上拿出任意一张扑克牌,背对着老师给学生看,然后插入,洗几下,把扑克牌展开,老师马上确定这个学生抽到了哪张扑克牌。(诀窍是事先准备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中心对称的扑克牌,按照牌的多数方向排列。抽出来再插的时候注意调整旋转180度反插,就能发现了。)电视上经常看到扑克魔术表演,但回归生活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点燃了学生发现思维的火花。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中,师生共同总结图形的* * *本质,建立感性认识,然后共同运用所学将这些问题数学化,为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特点,发展空间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六,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残留的情况,或巩固新知识,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节课或一部分知识结束时,要适当设计“尾巴”的情境,让学生有话没说完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为下一节课或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教完统计图表后,我建议学生回家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然后在学生中调查统计,画一个柱状图,然后结合柱状图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这个作业既让学生练习了操作,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再比如,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我提出按照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来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