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山美水库

百花美山河,千树争新春。

辛丑年正月初三的早晨,阳光明媚,天空晴朗。我的妻子,我的四哥,我四哥的媳妇,我的侄子和我的亲戚蔡先生,在我的好朋友叶先生和我的父亲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山美水库,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大坝和周围的景点。

停车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沿着小溪边的“亲水栈道”蜿蜒前行,走在绿树成荫的栈道上。扑面而来的是充满芳香草木的凉风,潺潺的溪水回荡着不知名鸟儿的歌声。成群的小鱼在茂盛的水草旁被海浪嬉戏,阳光照在鱼儿身上晶莹剔透...温暖的春天,万物各就各位,其乐融融!山美水库,环境优美,自然生态无与伦比,美不胜收。我们一行人在一个天然的氧吧里,就像在仙境里一样。面对美丽的风景,我们不禁发出由衷的惊叹和赞美。

据说山美水库和溪边栈道是一家公司修建的,原本打算开发成旅游区,但山美水库的功能从发电、防洪、灌溉变成了饮用。整个库区都成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以旅游项目都停了。严格地说,我们今天是来应聘的,不是来观光的。

高耸的石坝雄伟壮观。大坝是土做的,但是上面覆盖了一层不规则的石头,所以暂时叫石头坝。从石坝底部往上看,有些山倒了的感觉。据介绍,整个石坝高度约80米。20世纪60年代,虽然当时已经使用了大型机械,但仍然采用传统方法人工夯土,从泥土中突兀地筑起了一座能拦截6亿立方米水的大坝。60年代勤劳智慧的劳动者,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泉州奇迹。我们沿着“巡逻路线”走上台阶,爬了几十级石阶。我们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于是我们都想起了工人们争天抢地的劳动场景,想起了“同志们,哎呀,加油,哎呀……”劳动歌曲,那时的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仍然流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

爬到坝顶,你会豁然开朗,有一个美丽的湖泊,依偎在群山之中。好心情遇上好天气:天是蓝的,水是蓝的,一湖波光粼粼;云在飘,鱼在飞,湖光山色,蓝天倒影荡漾。一尘不染的山美水库是泉州下游500万人的饮用水缸。保护一个清澈的湖泊,是保护500万人的生命线,任重道远。从闽南的角度来说,没有第二个山美水库,所以称山美水库为“闽南第一美水”一点也不为过。

我爱山美水库五十年了。从我记事起,我去过山美水库五次。第一次,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和表哥一起回家。那时候山美水库还没建好,我表哥家当时就在九都市场旁边。我的表弟和姐夫已经知道水库要建了,他们需要搬家。表姐道:“这次不来,下次就搬。如果你建了水库,你就不能来了。”表哥抱着我上“大后架”自行车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

第二次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斗南小学组织师生参观山美水库工地。对于大三学生,可以选择不去。我又小又壮,又哭又闹,干粮勉强跟上。去他妈的小路和山路。步行到那里需要两个小时。当我到达石南(地名,村名)时,我不得不涉水穿过西施,水深很深,因为害怕不安全。班主任黄老师也背着我穿过了,面对同学们惊讶异样的目光,我有点害羞又有些开心。

第三次是在我初一的时候,红旗中学组织师生去山美水库工地参观学习。当时山美水库施工现场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初一有十二个班。当我回来时,我穿过西施河,那里只有一只“带着一片叶子的小木船”。一次只能有一个班过河。我在十二班,等啊等,急死我了,急死我了!

第四次是1982。那一年,我二叔二姨从印尼回来探亲。我二姨的侄子付先生在山美水库工作。我和爸爸、妈妈、四哥陪二叔、二姨去山美水库探亲。付老师带我们参观山美水库。那一次,我们参观了一个大山洞,傅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水库的水是怎么通过隧道带进来的,涡轮是在哪里安装的,怎么发电,产生的水是从哪里排出的。我们听着他的解释,不理解,点着头。往事如烟,老一辈相继逝去。如今,洞内的水轮机仍在发电。今天我们路过洞口,门已经关了,拒绝参观。

今天的参观,对我来说,是第五次近距离接触山美水库。我很荣幸地感谢叶先生对我们申请的帮助。叶先生是我哥哥的老同学,老朋友。叶先生父子亲切好客,全程陪伴,热情招待,服务周到。在此,再次向叶先生父子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