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第一,从零开始培养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是刚进入二年级的新生,刚开始感觉很新鲜,尤其是开学前几周,让他们异常兴奋。每次下课,他们都冲出教室,像一匹出笼的小马在操场上狂奔。结果可想而知,从破头到哭喊尖叫。下课都这样了,那上课呢?有的随意溜达,有的大声说话,有的嘴里叼着什么东西,有的刚坐下就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出去。原来他只是想起来上厕所。刚开学的几个星期,我觉得自己像个老太太,每天都在唠叨:教室里下课铃响了,静静地等老师。课后及时上厕所,课前做好准备。上课说话请举手,不要随便离开座位。不要随便扔垃圾,看见就捡起来。上下楼梯往右走,见到老师打个招呼,上学不要迟到,也不能就这么离开校园回家。着装整洁,生病请假。

第二,要坚持不懈地培养教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养成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做好就不容易了。孩子懂了,学了,不代表会按要求去做。要想让他们形成习惯,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让他们形成习惯。也要经常检查引导,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局面。“习惯成自然”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作为初三孩子的班主任,要持之以恒,要有耐心。

我们需要耐心地在孩子耳边唠叨,以身作则,让孩子听得见,学会效仿。不懂就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生的坏习惯一次改不了,两次还是成绩差,我们不能气馁。要知道,改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竞赛。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坚持才能收获。有的同学写作业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不对,经反复教育仍不肯换;有的同学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有的同学喜欢吮手指;其他人喜欢课后跑步...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你不可能让他一下子改正。往往你刚提醒他,他一转身又来了。再比如扫地。有的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到处拉。我让孩子们弯下腰,用扫帚的整个斜面触地,按顺序从后往前扫。把扫帚放在角落里,扫一扫。抹灰时,有的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平台上留下脏水印。我会教孩子们先把抹布拧干再擦。成排的桌子应该横向和纵向看。劳动程序越清晰,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习和学好的可能性就越大,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平时要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会看到成果和回报。

第三,教育的培养要多元化。

1,用儿歌规范学生言行?

比如说说到握笔,有句童谣:“头直,肩平,脚着地,一寸,一拳一脚。”学生们突然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并注意到在做作业时互相提醒。

2.用故事引导学生的言行。

我们班有60多个孩子。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矛盾。有时候事情一件接一件,老师都在忙着解决这些事情,很费力。虽然我在班会上教过他们很多次“初级码”,学生们知道学会了以后要好好相处,互相帮助,但是他们毕竟太小了,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我找来了、萝卜头、秋和雷锋的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同学们听。通过讲故事,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3.以身作则,感染学生的言行。

模仿是三年级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他们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非常在意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于引导三年级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在与学生、家长等人的交流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我在卫生区和教室里发现一张纸时,我总是马上捡起来;教室里桌椅不整齐的时候,我总是轻轻的放整齐;当讲台不干净时,我总是及时清理干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会学会去做。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抓住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这样做是为了清洁工具的安排:有一次,大家收拾完之后,大部分同学都入座了。这时,李惠拿着一把大扫帚匆匆走进教室,他把其他扫帚放好,才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时,我大声表扬了李惠,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然后我慢慢教育全班,让学生也印象深刻。从此,每个人用完清洁工具后,都会把它们整齐地放回原处。

发展小学生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起点要低。要从最根本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做起,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开学第一周要教孩子坐、站、听、写、答,老师要边问边指导孩子做。在此基础上,他们要经常进行强化训练,正确的坐、站、听、写、答等姿势都会养成。

第二,斜率要小。抓行为教育,从容易做到但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小事做起。教学生进办公室或“在学校”与老师说话时“轻声细语”,不要干扰其他老师的工作;“在家”,如果有人在工作、学习、生病或睡觉,就“轻声”地说、做。小坡的这种要求和训练,既培养了小学生讲文明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第三,就近做教育小学生的事情,坚持从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了之后看效果的事情入手。如果教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首先要教会他们量力而行,学会穿衣、穿鞋、洗红领巾,逐步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别人做事”、“集体的事抢着做”的初步观念。

第四,要求要详细。对小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要具体,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如果教小学生认真听讲,可以打个顺口溜:“要想取得好成绩,认真听讲很重要;课前好好准备,坐直身体前方;不玩东西,不说话,举手答声。"

5.注重实践教育的养成,关键在于进行,在于讲道理和指导实践相结合。行为教育要“看得见、学得会、模仿得来、可行”。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生命线,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游戏、玩耍和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天真,可塑性强。他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什么不呢?我组织过学生开展“给家人一份爱”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回家为家人做点事,说一句问候。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三年级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关键期,从零开始,持之以恒,加强训练,深化品牌,习惯自然,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

取得的成果: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也实现了课改的新要求。初三学生因为年龄小,自制力差,正处于容易崩溃的阶段。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在课堂上进行趣味教学,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学生的纪律性。利用下课铃后的时间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注意观察学生课后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做出表率。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养成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课后好好休息、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如今,我们班的学生不仅养成了上课的好习惯,而且集体荣誉感很强,全班集体形成了健康向上、合作凝聚的氛围。

虽然我们在养成教育方面的成绩是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今后要更加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和吸收别人的经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另外,行为准则培训落实不到位,没有从细节入手。很多活动都在尝试和探索中,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重要的是坚持和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准则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请补充详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