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做作业的行为习惯
有个好习惯比历史悠久好。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事物有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大量的实践也证明,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不能和课堂上耽误的作业相比,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写得工整、工整、准确;拖延症就是马虎,马虎,正确率低。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态的结果。拖延导致工作环境不好,学生心情不好,使学生心态异常,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作为老师,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第二,明确规则
“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非常有必要建立具体的行为规范,将良好的工作习惯具体化为日常行为。我要求我的孩子在做作业时做以下事情:
(1)先复习再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要专心细心,三心二意,很多遗漏的事情也要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2)作业字迹要工整,表面要干净。
(3)有良好的操作规范。书面作业要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和规范。比如科目要先写语文,习题要先写数学。写下题号,作业做完后用尺子划个分数,写下作业日期。
(4)注意完成口头作业(如朗读或背诵课文、概念、规则、公式,练习复述课文内容等。)和动手实践作业(如制作简单的学习工具和标本,观察和做小实验等。).
制定具体要求后,还要做好学习、落实、检查、督促工作,检查中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做得好的作业及时展示。在家长和学生眼里,往往觉得粗心不是缺点,但值得理解。其实粗心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会影响孩子学习时的成绩,长大后会影响作业质量,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特别强调的是“能做的永远不要做错”,要求学生及时检查和把关。
第三,学会冥想
“做作业不要浮躁,静下心来认真做”是做好作业的前提。我们要求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作业中,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地完成作业,然后快乐地玩耍。用自己的话复述问题的意思,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情境。复述问题的意思可以准确地反映儿童对问题意思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审题的能力。
我们经常把孩子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改编成判断题,供孩子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然后不加评论地说:“说出你的理由。”
第四,培养责任感
如今的家庭中,“陪读”现象严重。虽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是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父母在学习上陪伴。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高年级就很容易形成拖作业的习惯,很难再改。他们觉得检查作业是父母的事,自己完成就好,失去了对学习的责任感。为父母学习。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这种资本不断增值,人们一生都在享受它的利息。”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他未来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每个老师和家长的重要职责。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家长长期的教育和培养。只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引导,反复训练,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