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件: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个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大雨小雨》这首歌。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可以发出几种声音。
学唱《大雨小雨》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命的声音
1.教师通过猜谜语,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语: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住在山的两边,说话都能听见,相见难。回答: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加以模仿。
3.老师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听的声音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播放课本上城市、森林、村庄的声音。学生能辨别、模仿并简要解释这些声音的特征。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②歌曲《大雨和小雨》
1.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和小雨。让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大雨和小雨。
2.唱或听老师的磁带。
3.跟老师学唱《大雨小雨》。
4.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创造一些声音吗?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创造声音。
2.你能创造一些不同于课本上的声音吗?
3.用几个音一起表达某些内容。
教学评估:
1.能够积极参与对声音的探索,识别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小雨》。
3.可以发出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教学反思: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鸟》这首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鸟》,理解四分休止符和半音符,记住歌词。
2.情景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知识,并参加表演来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燕子、热爱布谷鸟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充满自然,也更美好。
教学过程:
一、情感的导入(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有节奏地进入教室。
2.用文字(风景、动物、事物等)描述春天。).
(1)老师: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谈谈春天吗?让学生用单词描述美丽的季节:花、草、树...
(2)观看课件《春景》
3.通过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来呼唤春天。
3/4530|530|212|1——‖
布谷鸟布谷鸟的春天来了。
二、寓教于乐(打春)
2.音乐游戏:玩春天
方法:师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哭声呼唤春天,每个孩子做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跟着布谷鸟的旋律走,要求跟着音乐的节奏走。
三、创作表演(歌唱春天)
1.听录音,唱“布谷鸟”这首歌。想一想:这首歌有几段?现在几点了?
2.听老师唱歌,拍手以三倍时间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
(1)动情地读歌词。
(2)用钢琴轻声唱歌。
(3)找出难唱的乐句,帮助师生解决。
(4)师生合唱。
4.激发学生带着感情唱歌。
第四,完美地完成课程
黑板预设:
疯狂的
3/4530|530|212|1——‖
布谷鸟布谷鸟的春天来了。
教学反思:
第三类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鼓小鼓》
2.声音的强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用轻快的声音唱《大鼓小鼓》这首歌。
(2)能力目标:通过敲击、表演等手段,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声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和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大鼓小鼓》这首歌,对比强弱就能唱会弹。
教学难点:区分声音的强弱,用唱歌、拍手、跳舞、演奏等不同形式表达声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程,创设情境
1.谜语
一圈又一圈,一个大木桶从上到下都是空的。
娃娃看到它,就爱打它,说,咚,咚,咚。
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可以有效的引起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清楚直观的认识乐器鼓。
2.新课程教学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习唱歌
1.用课件学唱歌。
2.学歌听音乐
3.“让我们一起歌唱”活动
4.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
5.教学和唱歌
6.参加学生唱歌
声音的强度
1.音乐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2.通过节奏发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3.通过边弹边唱歌曲来体现声音强弱。并互相评价。
4.在音乐游戏中引导学生
5.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力度规律。
6.看学生弹琴唱歌,组织学生评价。
节奏与创造
1.根据乐谱写歌词,试唱。
2.根据歌词的音乐节奏。
3.启发学生用各种方式作曲。
4.参与学生的节奏
5.学习唱歌
(1)通过使用老师设计的课件,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听和唱来学习歌曲的旋律。
(2)教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
(3)学生会选择自己的词作为歌曲的歌词并演唱。老师会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唱歌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歌唱练习中的困难。
(4)把学过的歌完整的唱出来,分组唱。一组可以唱歌词,另一组可以唱歌词。轮流。
(5)教师肯定所有学生的表现。
6.声音强度-游戏、唱歌和玩耍。
(1)节奏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区分声音的强弱,通过唱歌、拍手、跳舞、演奏来表达声音的强弱。通过节奏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介绍
××××│×××│
↘↗↘↗﹨↗
我的小鼓在打鼓,
××××│×××│
我的大鼓在打鼓,
××××│×××│
当鼓声响起时,我跺脚。
××××│×××‖
军鼓响起时,我拍拍肩膀。
让学生通过节奏和节奏游戏加深对声音和大小鼓对比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和表现音乐力度的强弱,同时加强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节奏游戏“大鼓小鼓唱”
当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了初步了解后,引入音乐的节奏。请围成一个圈,听音乐。听到鼓向你问好时,用脚有节奏地敲击“1 . 2 . 3”;当你听到鼓在和你说话时,用手拍拍肩膀。让学生体验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让学生唱、弹所学的歌曲。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展现强弱规律。让学生自由地演奏他们想表达的音乐,并伴随音乐。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唱、弹、跳的性质。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表演歌曲《我们是快乐的小音乐人》,邀请大家互相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3)课后总结
这节课,学生学习唱大鼓小鼓的歌曲,让学生在唱歌的时候认识它们,为它们伴奏。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音乐中动态变化的处理也非常恰当。请不要忘记大鼓和小鼓,还有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的歌曲。下节课见!(播放歌曲《大鼓小鼓》)
教学反思:
第四节课
教学内容:
享受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鲜活的青蛙形象。
2.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歌声来表达青蛙的样子。
3.喜欢并愿意参加演唱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感受和表达音乐中的青蛙形象。
教学过程:
首先,唱歌的青蛙来了。
1.用动物说话的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展现唱歌青蛙的形象。
2.放青蛙演唱会的开头,用音乐模仿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们根据音乐节奏和情绪用嘴和表情唱歌。
第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老师戴上头饰,邀请孩子们跟着音乐跳典型的三拍舞步。未被邀请的孩子们在座位上跟着老师。结束后展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第三,打青蛙来了。
1,你可以用你的音乐书、笔、书桌等东西,创造一些简单的节奏来模拟流水声、鸟鸣声、鼓声等等,加入到音乐中,看谁的效果最好。
2.小组讨论和创作。
3.用音乐展示。给我看看青蛙在玩。
第四,青蛙指挥来了,开青蛙演唱会。
1.夏天黄昏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玩的青蛙。看,他们多活泼啊!(展示课件)
2.演奏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老师扮演)带领青蛙们开始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3.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角色,跟着音乐中的指挥走。演出结束后,选出最优秀的歌手、舞者和演员并给予奖励。
5.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老虎、狮子、鸟和松鼠...他们也会参与其中,播放青蛙音乐会的音乐,让更多的动物表演。
第六,动物狂欢节。
课件展示了动物狂欢节的场景,播放了动物狂欢节的音乐,以歌声和笑声结束了这节课。
教学反思:
第二章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雨小雨》和活动课《寻找生命中的声音》,听听我创作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可以创造几种声音;学唱《大雨小雨》这首歌。
教学要求:
1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声源);把《大雨小雨》这首歌唱回去。
重点和难点:
与声音的联系。尽管学生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些感受,但他们没有从声音中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要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具:1,多媒体光盘;2.从生活中收集的各种声音的磁带或CD;3来自大自然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们听着音乐走进教室。关于自然界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声学都很好奇,很有趣。新课标要求你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进入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热爱音乐。)
第二,找到生活中的声音
1.老师用谜语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谜语:左右,居山两边,言传身听,难相见。回答:耳朵。)
2.启发学生听到他们走进教室时听到的声音。
老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你想去吗?
生:我想...
老师:有一个“快乐”小组带孩子去旅行。看啊!火车来了。孩子们,我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已经开走了。)
老师:大森林来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学生都很熟悉,很容易分辨和模仿。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声音,尤其是在农村,学生是否会对大自然中的声音有深刻的感受。)
三、《大雨小雨》这首歌
1,老师:雷爷爷生气了。天要下雨了。去躲在船舱里。多媒体课件:关于下雨的全过程。)
老师: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和小雨。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老师:让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大雨和小雨》。
2.唱或听老师的磁带。
3.跟老师学唱歌。
4.歌曲处理: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启发学生唱歌。
5.老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洗了个好澡。看,他们在对你微笑!师生一起唱,感受歌曲的整体效果。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
第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老师:雨后空气真清新。让我们在外面玩游戏。(坐成一圈)
老师: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声音。我们该如何报答他们?看,我们周围有树叶、树枝等等。你能用你周围的东西创造声音吗?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学生:听着,老师。(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创造声音,提高积极性。)
2.老师:学生发现了吗?用两个或三个声音把它们连接起来。
它们一起可以表达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仿佛是一个孩子放学回家,开门口渴喝水的场景。能不能找几个身边的声音,给学生讲讲小故事?
生:(讨论)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机会,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没有“标准答案”,是新课标的体现。)
4.摘要
观察你身边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组织班级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
表演并演唱《弹钢琴的娃娃》
教学目的:
1.听跳舞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歌曲《与娃娃弹琴》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变得甜美。
用灵活的嗓音演唱时,可以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理解歌曲中四分休止符和流畅线条的表现。
3.知道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热爱集体的意识,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
教学内容:1。听跳舞的洋娃娃。
2.歌曲《弹钢琴的娃娃》
教学难点:1,能以甜美富有弹性的嗓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节奏。
2、能感受音乐的意境并随音乐做节奏,用动作感受节拍。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星光陈文静的节奏。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老师:1 (3)班的音乐舞蹈真的很活泼!看,谁被我们吸引了?
来吗?引出“娃娃”
老师:猜猜她在想什么?
老师:不瞒你说,她看你跳得这么好,想跟你学跳舞。你们
看,孩子们!她忍不住跳了起来。
2.听小提琴《跳舞的娃娃》
老师玩洋娃娃,跟着音乐走。
老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走。
老师: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我们一起去她的音乐舞会,好吗?
师生听音乐的节奏,注意节奏的准确性,用行动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地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速度。(用简单的节奏表达节拍)
从活泼开朗——优美抒情——活泼开朗?
(2)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
(3)听音乐,跟着音乐节奏走。
3.学唱新歌《和娃娃一起弹琴》——边听边唱边学。
老师:有了孩子们的参与,娃娃的舞蹈变得特别活泼,为了给你们看
多亏了孩子们,娃娃弹着她心爱的钢琴,唱着优美的歌曲。听着!
听录音,感受歌曲。
老师:你听到她唱的了吗?
(2)范念老师的歌词(配乐)。
(3)听老师示范唱歌,学生跟着唱拍手。引出三拍。学生使用简单的节奏。
代表三倍时间。
(4)学生用钢琴哼唱《鲁》的旋律。
师:在娃娃的歌里,他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认为是谁?
引出“休止符,连台词”,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中的角色。
(5)学生和Chin尽量温柔地唱歌。
注意两个地方的语调,四个地方的停顿和“叮叮”
董”轻快地唱起来。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唱歌,注意
学生慢慢唱,不要。
拖延使歌曲的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7)学生用身体乐器演奏三拍子节奏,再演唱歌曲。
第三,巩固歌曲
1,学生听音乐变换形状,讨论如何创造简单的节奏。(配乐)
2.老师选择叮当铃、三角、弦铃和铃鼓各小节的节拍分组来伴奏歌曲。(配乐)
3.用这两种方法再次巩固歌曲。(唱歌、跳舞、器乐)
第四,老师总结课。
学生们一边跟着音乐唱歌,一边跳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