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徒中医

有这么一个人,是快餐时代的“幸存者”。无论这个社会多么浮躁,多么喧嚣,多么功利,他们总是用旧的方式工作,生活,总是默默的,固执的前行,一步一个脚印。

他们是一群人,也是一个人,被誉为“大国工匠”。

正是这些人,让我们发现,在这个喧嚣而匆忙的时代,仍然有一些东西值得细细品读,仍然有一些东西,永远不会被岁月的尘埃遗忘。

褚宏生是上海著名的旗袍制作人。一根针、一根线、一把卷尺贯穿他的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手工制作旗袍,在细节上追求完美和极致,一生致力于一件事,始终坚持自己单纯的心和自己。

褚宏生,大工匠,人称“最后的裁缝”。他和他的旗袍一起,为我们表演了一曲时代的绝唱。

都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女人都不会放弃对美的追求。20世纪中叶,上海街头巷尾最流行的“时尚”——旗袍,已经成为上海女性最日常的搭配,到处都有穿着旗袍的美女。

海派旗袍尽显雍容华贵,代表了女性温柔柔美的个性特征。旗袍的款式极其修身,所以现代人经常开玩笑说“旗袍”是检验身材完美与否的“终极标准”。

可想而知,旗袍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上海“时尚圈”,让富婆们争相定制最抢眼、最独特的旗袍。

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前所未有的商机,大街小巷的裁缝店也悄然兴起。

巷子里一家普通的裁缝店里,一个普通的小学徒因为交不起学费,被家人送到裁缝店学习手艺。

16岁的他,正虚心学习着繁琐枯燥的“基本功”,缝纫、熨烫……偶尔还会和进进出出的客人谈笑风生。殊不知,他的辉煌人生即将开启。

这个小徒弟就是楚宏生。

之后的三年,楚宏生一直在重复着最繁琐的基本功,苦学扣铁……再到高级版的剪裁制版设计,一步一步。凭借天赋和勤奋,小徒弟终于在师兄弟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师父的赏识。

出道之初,师父就给了楚鸿生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那就是为民国第一美女、著名影帝胡蝶定制一件旗袍。

接到这个任务后,楚宏生又惊又喜。他珍惜师父给的来之不易的修行机会,却又怕自己莽撞地砸师父的招牌。

楚宏生胆大心细,敢想敢做。他翻来覆去想了很久,最后决定赌一把,抛弃传统的制作方法,用“进口”蕾丝取代常用布料,大胆地为胡蝶设计了一件白色蕾丝旗袍。

穿着这件白色蕾丝旗袍,胡蝶看起来就像一个下凡的仙女,没有一丝俗气。也正是这一次,“第一美女”的出现,再次让整个上海滩大吃一惊。

之后,胡蝶本人也成了楚洪生的“死忠粉”;观众对这个别出心裁的设计赞不绝口,同事们也暗暗称赞他的勇气和智慧。从此,楚鸿生这个名字在上海风生水起,他和他的针线赢得了无数名人家庭的礼遇和敬仰,和当红的“明星”一样受追捧。

改革开放后,褚宏生还应邀为张可颐、巩俐等当红女星定制旗袍。一切都令人惊叹,其艺术价值无与伦比。我不禁佩服,楚鸿生做的不是旗袍,而是一件艺术品,他不是裁缝,是艺术家。

早年物资匮乏,生产力不发达。上海的旗袍店基本都是手工制作的。

一针一线一卷尺,精准的剪裁,流畅的裁剪,繁复精致的拼接和刺绣,构成了上世纪上海的“海派旗袍”风格,融合了北方服饰文化和南方地域特色,将中医文化的碰撞美和东方女性的独特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几年旗袍刚刚流行,行业竞争激烈。大家都想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所以大部分裁缝店都会花很多时间在细节雕刻上。即使是最简单的款式,再强化的制作,完成一件旗袍至少也要十天半月。

褚宏生也不例外。他精益求精,穿的旗袍都是“良品”。他在针脚上下功夫,哪怕是一颗小小的纽扣也要几个小时才能缝好,不言而喻。

对于楚宏生来说,一个流程需要几天是常事。再苦再累,他手里的线变成了漂亮的旗袍,变成了幸福的果实。

他在风格上下足了功夫,精雕细琢。楚宏生根据客户不同的年龄特点,为客户定制最适合的款式。

比如年轻女性顾客对旗袍的款式更时尚、挑剔、讲究,更倾向于最新的款式和旗袍温柔贤惠的风格,所以年轻女性顾客的扣型款式大多是婉约柔美的。

除了根据年龄特点定制款式,楚宏生还会根据季节和穿着场合定制不同款式的旗袍,致力于打造女性个性的独特美,大大避免“撞衫”的尴尬。

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缝纫机取代了手工,但楚宏生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每一件旗袍都是手工缝制。他对旗袍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八十二年过去了,不知不觉,楚鸿生已经做了上千件旗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徒弟”悄悄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匠”。

一生选择一件事。时光荏苒,几十年悄然而过。改变的是头上的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不变的是楚洪生的初心。

大国工匠们在濒临衰落和失落的边界上坚守着,在快餐时代的浮华中保持着简单和真实。他们高举经典传承的火炬,做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勇士,用生命的力量恢复曾经被余烬覆盖的繁华。

技巧可能会变,但匠心永远不会变;时代在发展,但初心永远不变。敬业、卓越、专注、坚持,永远是“大国工匠”的代名词。

工匠精神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一个匠人的热血,会伴随着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后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