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扬州作文
第一次听说扬州古称广陵。扬州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今天的扬州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被称为“广陵”和“江都”...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素有“竹海西佳处,淮左名地”之称。
扬州的市花是琼花和牡丹。城市树木分别是银杏和柳树。为什么柳树是扬州的标志之一?原来,杨迪皇帝下令在扬州下开凿运河,在运河两岸种上柳树,并以它们的姓氏命名,因此得名“刘阳”。
扬州有近2500年的古老历史。是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的城市...面对这一串串闪亮桂冠的“诱惑”,我还没参观就陶醉了。
花园的景色令人愉快
游览扬州,首先要看的景点一定是瘦西湖。该湖位于城市北郊,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成为扬州市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瘦西湖细长,水面5公里多,最宽处不到100米。原来是城外一条很宽的河。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建有园林。到了清代,由于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形成了“两岸花柳皆依水,一路上山”的盛况...
漫步湖边,却见几级台阶,一株柳树。这几千株柳树,像一片绿雾,柔美迷人,伴着山茶、石榴、杜鹃、橘子等花或果;尤其是听说桃花坞是《红楼梦》里林黛玉下葬的场景,更是对那一幕幕婀娜多姿的场景产生了依恋之情。乘坐一艘古色古香的游船,我们在船头发现了一盆茉莉花,香味伴随着美丽的船主柔软的喉咙里传来的情歌,让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女儿国”。
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河源,位于徐宁门大街66号。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和园,又名“姬晓山庄”,是清光绪年间何志清所建。何家留下了重学轻教的家风,先后出了祖孙、、兄弟医生、父女画家、兄妹院士——游客看到相关史料和照片,无不惊叹!也许是陶渊明在告别辞中“倚南窗为傲,登高东为慰”的启发。河源还藏着四个罕见的“天下第一”。如“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亭”。一个区区的园林包含了四个“天下第一”,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值得一提的是,“天下第一馆”是中国唯一的水上舞台。
于大成是扬州园林的精髓,它很好地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元素,河源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可惜去河源游玩那天天空不美,很多景点都笼罩在大雨和大雾之中。
个园,位于古城北隅,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由两淮盐商总经理黄芷君所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葛”字都巧妙地取了半个竹字。竹子是优雅、纯洁、谦逊和正直的象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院落“一日离不开此君”,黄芷君堪称爱竹典范。
“不离家,便是春,尘马尽歇。”在园中,随时可以感受到四季美景,寓意“春来壶中”。也就是说,园子虽小如锅,却有自己的干世,所有入园的俗世烦恼都烟消云散了。这说明花园的主人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是创新的。呵呵,不好意思。起初,我把“胡春”误读为“春胡”。难怪我在解读中解不开“心结”。旅游是大学!游客观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葛源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并驾齐驱。据说扬州市政府准备申报葛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美好的愿景值得世人期待。
名吃彰显特色
扬州炒饭闻名世界。你能尝不出这炒饭的来历吗?第一天吃饭,朋友请我们吃正宗的淮扬菜,我们吃了扬州炒饭。扬州炒饭,也叫扬州蛋炒饭,主要以精白籼米或新白粳米为原料。在烹饪之前,它需要用水清洗干净。略泡后要放在锅里煮至熟透,无硬度,颗粒松散松散。炒饭含有青豆、嫩竹笋、虾仁等食材。打扮的时候要用名瓷,俗话说“美食为美”。看来很多地方所谓的扬州炒饭,又浓又腻,并没有得到炒饭的“真相”。
扬州的小笼包也很棒。如干菜包、丁包、香菇包、萝卜丝包、野菜包等等。水饺是一种类似汤圆的包子。在扬州吃早餐的时候仔细品尝过。包子刚端上来的时候,不要“风吹走”,否则会烫到嘴唇,甚至烫到嘴巴。斯文的吃法是在包子里插一根吸管,然后轻轻吮吸,等包子逐渐收缩后再“破坏”薄皮。包子里有一点黄色的成分,就是著名的蟹黄。因为好吃的菜太多了,咽下去都叫不出名字。反正“三头”(狮子头、鱼头、猪头肉)都吃过了。清蒸鲈鱼,我知道是什么味道。一天早上去三妹和四妹酱菜店,买了几种扬州本地人也喜欢吃的酱菜。
下面请散文大师朱自清来点评一下家乡的名吃。朱自清在《谈扬州》一文中写道:“扬州有蒸小吃,有肉馅的,有蟹肉馅的,有竹笋馅的。最好吃的就不用说了,就是馒头和包子干。选最嫩的菜,剁成泥,加少许糖和油,蒸至须生须烫,入口即化,留点余味...吃个饭,还能悠哉游哉。但只有一个经验丰富的饮茶者才会如此慎重;偶尔上次茶馆里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忍不住狼吞虎咽,到了就捂着肚子走出来。”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丽、温柔、富裕的小城。古人云:我财大气粗,骑鹤去扬州。可见,人生的乐趣莫过于此。扬州有许多风景。但瘦西湖的柔美,大明寺的宁静,大运河的沧桑,一园一园的精致,都不值一提,要么是因为不在春天,要么是因为华丽奢华。单单是史可法祖屋的简朴和宏伟就打动了我的心。一进正门就看到两边各种着一棵古银杏树,都是乾隆年间种的。如今,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周围是其他森林,有厚厚的阴影遮蔽。周围的走廊里,有前辈书写的石碑,或草或行,字大如斗,紧张而又充满了势,使这座寺庙更加引人入胜。中间一条笔直的青石路通向石龚克法的饭堂,饭堂很大,供奉着一尊干漆石公像,长着长长的胡须,目光凛然。平地上写着“苍劲山河”四个字。
闯王进京,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明朝灭亡。此时江南半壁江山尚未沦陷,凤阳太守马士英在南靖立斧王继位,史称南明。但新皇帝一继位,就不想收复中原的河山为父报仇了。相反,他决定选举美女,为了一个人的享乐而终日饮酒。自古以来,国必亡,必有邪灵。马士英、阮大铖等朝臣卖官鬻爵,党争分歧。此时清军一路南下,驻守淮河,所过城市大多不战而降。史家害怕了,再三劝昏君和朝臣团结一心。此时国危,扬州城要重兵把守。扬州是长江以北的重镇,位于江淮地区。如果扬州城破,北方防线失守,首都(南京)将难以防守。但屡谏屡败,昏君嫌他啰嗦,提拔他为五营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派他镇守扬州,却只给了他三千兵马。石公是个忠厚之人,明知道去此必遭失败,死路一条,他还是大方地走了。后来支援部队到了,又多了4000人。
当时宁南侯左良玉驻守武昌,有70万大军。军队沿河冲向首都,与马士英争夺权力。这个时候,石公恳求京城增援,镇守扬州。马士英起兵对付左良玉,曰:“不守信者,斩之!我们宁愿死在清人手里,也不愿死在左良玉手里。”利己,利己,谦让回报。如果你几次求助,都没有成功。
有一天,我去燕子矶头,却见河长,柳长,日头如血。本以为山河破碎却无中兴之王,大好河山落入洋人之手。我也想起了年迈无助的母亲,整天忙忙碌碌无暇报效国家,处境凄惨。此刻,悲愤、怜悯、自责的感觉一齐涌上心头,我不禁心酸泪流满面。我写了一首诗:来京不见母,千里之外。石头脑袋流下了清澈的眼泪,水滴沉到河底。然后我带着痛苦回到了扬州城。
二十万清军南下,兵分三路。其中东路兵十万,由和硕、河南亲王多多领兵,攻打扬州。围城前几天,甘肃总兵带了4000人的散兵加入石弓。有一天,石公和连长登上城头往外看。当他们看到清军已经把扬州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像铁桶一样,旗帜遮天蔽日,铠甲生光,军事势非常强大。总指挥士气大受惊吓,有投降之意。然而,仅仅4000名士兵如果倒下,将不会得到重用。如果能说服史可法跟我们一起倒,荣华富贵就唾手可得了。他趁机游说石公,石公严词拒绝,认为城内兵力本已单薄,再战必灭。他慷慨地说:“我发誓与这座城市同生共死。你想要什么?”如果你想变得富有,请自便!“是日本总兵带领四千将士出城投降清军。
多多已经知道城中真假,多次劝石公投降,毁书斩首,至死不肯投降。在史可法祖屋,有一部《伏多尔衮书》的历史,逐字逐句读来,浩然之气跃然纸上。石知势不可当,遂召副将刘德威,嘱其一旦破城自刎,以成全其殉难之大节。德威大方地放手了。丈夫结婚多年,膝下无子。他的妻子曾多次劝他娶一个妾,但他总是以“匈奴人为什么要在家里不死”的野心拒绝这样做。这时刘德伟被收为棉铃虫的义子,他写信告诉母亲把它编入家谱。
扬州城一日攻破,清军大肆杀戮放火泄愤。石公和他的将军们正在突围,当他们看到秦冰和人民一个接一个地躺在血泊中时,他们一想到他们不能保卫山河和拯救下面的人民,就感到心碎。但是,他抖抖衣服,挺着剑骄傲地站着。清亮的声音说,“我是内阁成员!”
清兵围住他,来到多多的帐前。多多以王先生的礼遇迎接他,劝他投降。“我的国家是一个重要的部长,我无意投降。我讨厌跟随我已故的皇帝进坟墓。现在被抓了,我想快点死。没什么好说的了。”多多见此,都督不能而为之,杀之。后人将衣冠冢葬于梅花岭。
石弓死后几年,反叛者不断冒充他。渐渐的,连大清人都开始怀疑了。吴中孙昭奎在反清起义中被捕时,洪承畴见到他问道:“先生,您知道扬州亭的石功国死了吗?”没死?孙公曰:“吾自北地来,知嵩山烈士都督郭已死。"?没死?”原来洪承畴在崇祯年间在松山与清军作战,被清军击败。崇祯以为是为国殉难,立坛痛哭。
清朝乾隆皇帝为石公建庙,褒扬和安慰忠魂,告诫朝臣要精忠报国,不要学洪承畴。
古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只以对错论英雄。如史公,虽事不可为,忠义长存,享庙千年。时至今日,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曾经有很多英雄冒着生命危险保卫山河,现在都老了。对斯里兰卡感触颇深,怀念过去,留恋今天,因为这是一部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