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爱劳动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

杭州拱墅区某小学,班主任去教室检查卫生。一到教室门口,她就惊呆了:不是班里戴红领巾的学生,而是正在洒水扫地、擦桌子、擦黑板的孩子家长。

对父母的心是一种遗憾,对父母的心是一种遗憾。

热爱劳动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是生存的重要条件。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雷特说:“所有的教育都归结于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而往往他们自己的幸福也归结于他们自己的习惯。“应该说,工作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未来幸福的重要保证。

孩子的工作素质主要是指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习惯。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培养孩子的工作习惯:

1.让孩子养成“量力而行”的习惯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应该从自己做家务开始。父母应该鼓励(而不是阻止)孩子参与家庭中的各种工作,让孩子从小就热爱工作。在劳动中,父母要给予更多的指导(而不是替他们做),给孩子一种成功感,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请看一份报纸材料:

在山东淄博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个名叫赵小亮的学生。在家里,他不得不依靠他的父母收拾他的书包。他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忘记题目,经常让妈妈去同学家给他抄。上学的时候,我没有自己处理过任何琐事。我总是向老师报告。我让他在小组活动中收集游园门票。他甚至不会数票。

原来他是独生子,父母很爱他。很多父母总是为他做事。

轮到学校值班的时候,家长去学校帮他做,怕他累。做作业的时候,我怕他用脑太多,就把答案告诉他,有时候反而做。别让他插手家务。结果他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

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从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出发,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困难”让他独立解决。比如父母故意离家一两天,让他做饭安排自己作息,让他自己洗衣服,让他收拾卧室。

现在赵小亮不仅能为他的父母做生日晚餐,还能整理他的房间。而且在学校举办的“美化小房间”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还被评为学校“十佳少年”之一。

2.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成果的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规定:“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现在有些孩子特别浪费,比如把饭扔掉,不关心学习用品。父母要告诉孩子,劳动的果实来之不易,父母的劳动收入也是汗水换来的。他们应该尊重父母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3.培养孩子参与公益工作的习惯。

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让他们参加一些公益工作,比如打扫卫生、布置花坛、植树、帮助邻居、给养老院的老人打工等。,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集体和他人,能从公益工作中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下面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1988杭州8?八级台风过后的第二天一早,父亲给了夏媛一个水壶和一些面包,并请他参加杭州市民拯救树木的活动。晚上,夏媛回家时像得了眼炎一样,人们累得都不想说话了。但是他父亲问他的第一件事是:“你明天去吗?”夏媛回答:“去!”邻居劝父亲,一个孩子能有多大的力气去帮助这棵树?不要让他走。他的父亲说:“即使一棵树都没人支持,夏媛也应该去看看这样的场景。”

这位父亲把热爱劳动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来培养是明智的。我们应该尽力为我们的孩子补上这一课。

4.培养孩子动手操作的习惯

让孩子做玩具或模型以及各种制作,手脑并用,有利于智力开发,使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一个家长很注重培养孩子的手工制作东西的能力。孩子做的东西,大部分是自己收集的废品做的。儿童房里有几个箱子,有的堆满了垃圾玩具和易拉罐,有的堆满了大齿轮、小电机、收音机零件和坏掉的晶体管收音机,柜子上还堆了一大堆泡沫塑料。他的姐姐开玩笑说他是“破布之王”,但在父亲的帮助下,他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科技小制作...大量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他动手动脑的能力。最终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一般科技生产到发明创造的升华,发明了一个可以一个人使用的太阳高度计。

父母要告诉孩子,懒惰不仅会被自己的失败所惩罚,也会被别人的成功所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