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用公式表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公式在我们的学习中很常见。其实我们学校大部分的解法都是可以用公式来解答的,而且公式的种类也很多。以下是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列表。
表1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和不变的位置。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数,或先加后两个数。
把这些数相加,再加到第三个数,总和不变。
3.乘法交换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子的位置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把这个数相乘,然后再和第三个数相乘,他们的乘积保持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之和乘以同一个数,可以加两个加数。
将这个数分别相乘,然后将两个乘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3) × 5 = 2× 5+3× 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
同样的倍数,同样的商。用0除以0以外的任何数得到0。
7.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方程叫做方程。等式的基本属性: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还是相等的。
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方程。
9.一元线性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称为一元线性方程。
10,分数: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代表这样一份或几个点的数称为分数。
11,分数的加减:带分母的分数的加减,只做分子的加减,分母不变。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和相减,首先相除,然后相加和相减。
12.分数的比较:与分母的分数相比,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先除后比;如果分子相同,分母较大的分数较小。
13.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整数相乘的乘积为分子,分母不变。
能减的先减,再算。
14,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为分母。
能减的先减,再算。
15,分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称为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大于等于分母的分数称为假分数,假分数大于等于1。
18,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数称为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被同一个数相乘或相除(0除外)。
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
20.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该数乘以该分数的倒数。
21,数A除以数B(0除外)等于数A乘以数B的倒数。
22.比率的基本性质:
比率的前后两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率不变。
23.什么是比例?
两个比值相等的表达式叫做比例。比如3:6=9:18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全集(单位换算表)
(1)长度单位转换
1公里= 1000米= 1公里=2里。
1里=500米
1米= 10分米
1分米= 10厘米
1厘米= 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m = 1000mm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 100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00平方毫米
1公顷=1万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公顷
(3)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
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 1000立方毫米
1升= 1立方分米
1L = 1000ml
1毫升= 1立方厘米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 1000千克
1公斤= 1000克= 1公斤=2公斤
1千克=500克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度=10点
1元=100积分。
(6)时间单位转换
1世纪=100年
1年= 65438+二月。
大月份(31天)包括:1,3,5,7,8,10,65438+2月。
流产(30天)包括:4月,6月,9月,165438+10月。
平年2月28日,闰年2月29日。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正常年份上半年181天,下半年184天。
闰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184天。
在非整百年的商中,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在整个一百年里,400的商没有余数是闰年,余数是平年。
1天=24小时
1 =60点
半小时=30分钟
一刻钟=15分钟
1分钟=60秒
半分钟=30秒
1 =3600秒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的计算公式)
1,单个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产出/数量=单一产出
总产量/单个产量=数量
2.速度×时间=距离
距离/速度=时间
距离/时间=速度
3.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附录+附录=总和
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负-负=差异
负差=负
差值+减=减
7.因子×因子=乘积(因子不为0)
产品÷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
8.股息红利=商
被除数=除数
商×除法器=除法器
9.带余数的除法
除法器=商...剩余物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表2 1,小学数学常用公式的矩形面积
=长×宽,计算公式为S=ab。
2.正方形区域
=边长×边长,计算公式为S=a×a=a2。
3、矩形周长
=(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
=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计算公式为S=ah。
6.三角形区域
=底×高÷2,计算公式为S=a×h÷2。
7.梯形区域
=(上底+下底)×高度÷2,计算公式为S=(a+b)×h÷2。
8.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计算公式为V=abh。
9、圆的面积
= pi×半径平方,计算公式为V=πr2。
10,立方体体积
=边长×边长×边长,计算公式为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为V=sh。
12,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度,计算公式为V=sh。
计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计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计数。但是,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所以学习的程度不一样。
既然所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都能在100以内成功计数,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如何解决计数过程中的难点,首先要让学生知道1、10和100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以“10”为单位计数的优越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兴趣。第二步,在电影院找座位,解决学生数十个时“满十进一”的困难。设计数字接近十的习题,有助于学生更正确地计算,打好基础。第三步,数与数挂钩,提高学生的计数能力。
教师从学生喜欢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还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出身边的数十,开展抓糖果、猜糖果等一系列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中的规定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有一个时期,人们对创造性思维谈得很多,但对逻辑思维谈得很少。众所周知,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化。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性思维。
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客观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来看,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
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我们就千万不要认为教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仅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果不重视这一点,教材编排不自觉,教学方法违背了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能逐渐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就我们班的同学来说,刚来我们班的时候,数数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数到一百,而另一些人几乎不能数到十。可见,在幼儿园阶段,数字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是不同的。所以我带了几个人的小团体,帮助这些同学提高,进步。
同时还采用了“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学,可以拿我们经常看到的东西,比如各种水果,教室里的黑板擦等等。总之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东西。
计数活动为帮助学生更正确地计数和正确理解计数的意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以后的教学才能开展,以后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计数能力,希望能让他们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