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情境分析(一)课堂情境分析:
这个班有27名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他们对学习数学感兴趣,愿意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合作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是遇到难以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有退缩的情绪。虽然孩子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反映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所以对于这些同学,我更应该注意的是保持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逐步引导思考的乐趣和从成功经验中获得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组合、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1)、认识时间、发现规律、统计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注意选择充满儿童兴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合作和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精彩语录”。
三、本学期教学要求的主要目的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一”和“十”的计数单位,初步理解单位和十中数字的含义,能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字,能读写100以内的数字。掌握100以内数字的构成、顺序和大小,用100以内的数字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2.巧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计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和整数十位,能用加减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1 =10,珍惜人民币。
4、能读写几分钟,知道1小时=60分钟,懂得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维
1,能运用生活经验解释相关数学信息,初步学会用具体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运动,发展空间概念。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问题解决。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明白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D)情绪和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感到好奇,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次成功的经历,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3.体验观察、运算、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5、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工作,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第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数花生”等活动,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字的模型的过程:能在100以内数、读、写数字;把握具体情境中数字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用数字来表达和交流,体验数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第一单元“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加减法(二)”和第六单元“加减法(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公式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探索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包括不进位、不退位和进位、退位)、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六单元“购物”。在本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和生活经历了解元、角、分及其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况,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空间和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将观察他们周围的简单物体,初步了解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发展空间的概念。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到自己是在形体上;通过大量的“动手”活动,进一步认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概念;体验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性,设计有趣的图案。
第三,实践活动
本教材安排了趣味的数学实践活动(劈按钮、填数字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动手、小调查等活动,针对某一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发展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习100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并解决相关应用问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ww绿W色。在幼儿园,小j通过教学来学习。c教育o网络m
1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初三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学生47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他们对学习数学感兴趣,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他们愿意上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特别是一些动手、合作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是遇到难以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有退缩的情绪。所以,对于这些同学,我更应该注意的是保持长期以来基本形成的兴趣,并逐渐引导思考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数,十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两位数加减,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直观认识,简单统计和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注意选择充满儿童兴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合作和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要求的主要目的
知识和技能
1,通过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初步认识位数和位数序,初步了解100以内数字的构成,掌握位数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数十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方法的过程,口算也能熟练。
3、在真实情况下,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1 =10,珍惜人民币。
4、通过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了解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感受“形”与“体”的联系,“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区别。
6.可以围起钉板,在方形纸上画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7.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我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将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中。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格,并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维
1,在数字识别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在知道计数单位和位数顺序时,学会从具体现象中归纳出数学规律;当学习数的构成和规模比较大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字顺序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些“百表”的规律。
2.在探索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的多样化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了解乘法的过程中,我对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空间的概念是在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将其转化为折叠、裁剪和拼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起来的。
5.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不紊的思考,对使用方法和取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初步判断。比如估算监测计算次数,检查解题答案,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合理推理。
(3)问题解决。
1,在老师的组织下,可以用知识的数量来描述和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可以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粗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老师的安排下复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和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更要关注中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少一些死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