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有哪些?
最常见的有两种:冲动和胆怯。
1.冲动是由于轻微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来的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可接受的情绪,它往往伴随着冲动行为。小学生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容易被激怒,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他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爆发出强烈的愤怒和攻击性,难以控制,事前不考虑后果。虽然他对袭击后的行为感到后悔,但他无法阻止它再次发生。强烈的冲动会给小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同学之间的隔阂,师生之间的紧张。过度冲动甚至会使人失去理智,导致犯罪、自残、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
2.胆怯胆怯是一种贬低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消极情绪。有这种情绪的人往往很敏感,自尊心很强,但是胆小,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在小学生中,胆怯主要有两种表现。一个是自卑。自卑的学生总喜欢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处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敢和老师说话;
第二是冷漠。因为胆怯和警惕,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这样的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对同学漠不关心,对班级漠不关心,对老师的批评麻木不仁,与自己无关。胆小的学生普遍不合群,无精打采,甚至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小学生情绪问题的成因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任何情绪问题都有其诱发原因。和成年人相比,小学生比较单纯。他们的情感问题虽然有性格等自身因素,但大多受外界影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
1,家庭影响众所周知,现在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往往呈现“124”的结构,即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爸爸、妈妈),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特定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教育存在各种误区。误区之一:服从。
“124”的家庭结构,让孩子处于金字塔顶端,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却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意志锻炼和人格培养。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物质的需求是无节制的。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冲动、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
第二区:绑住手脚。有的家长还受封建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把“听话”“顺从”作为好孩子的标准。他们必须干涉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得越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没有独立的空间,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心灵压抑,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等不良情绪。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增加。这样的父母往往责任心不强,对待孩子简单粗暴,经常拳打脚踢;要么不理,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自然有更严重的情感问题。
2.学校影响相比幼儿园的轻松和自发性,进入小学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压力。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竞争依然不可避免。如果老师的教育思想不正确,不能一视同仁,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会让大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而少数尖子生往往有优越感,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产生骄傲、嫉妒等负面情绪。如果教师不理解或不关心关爱学生,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问题。另外,社会环境中那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也会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他们的情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