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数

能够提出正确的数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一年级数学教材里有很多要求,给了我们老师很多平台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而且这种能力经常在语言中使用,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让学生具备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含义,为解决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作用如此明显,我们教师还能忽视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吗?因为我们的忽视,学生可能口头表达的很好,但是需要用文字表达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下情况:1兔子18,比猴子少多少?218和27 * * *,有多少?有多少只兔子和猴子?兔子18,猴子27?以上问题或多或少都有错误。当然,我们的老师也不难看出,问题是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的一些老师只是认为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语言就足够了。至于学生的笔误,可以原谅,可以忽略。有些老师甚至把其中一些问题视为正确,认为一年级学生表达自己并不容易。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正因为难以表达,所以要锻炼学生。正因为我们是大一新生,所以不能忽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老师都知道语言表达可以省略,每一个字都可以在语言环境中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但是书面表达默认了这些环境,所以没有完整的书写,人们很难理解,体现逻辑思维特点的数学问题在书面表达上更严谨。我们老师责无旁贷的教学生说一句好话,正确的问数学题,那么如何教一年级学生问一些简单正确的数学题呢?在此,我留下一些思考和看法,与热爱教育的同仁们探讨。先来观察一道完整的数学题,比如“18只兔子和27只猴子——有几只?”,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包含两个组成问题:问题信息和问题模式,如图所示。有多少只兔子和27只猴子?信息题中的加法模式一个问题中至少包含两个数学信息,每个信息应该有三个组成部分:信息项、信息量和信息单位。以上题目中,“兔子,猴子”是该信息中的信息项;“18,27”是信息中的数量;“唯一”只是一个单位。要写好一条信息,你得把这三条内容写在信息里。我们老师不难把问题信息的三个组成部分分析清楚,相当于让学生明白了写好一篇数学信息的关键。学生应该能够逐步接受和掌握它。数学问题中的模型和其他模型一样是框架化的,可访问的。高一学生能问的题只有两种:加法模型和减法模型。加法型号有几个,分别是: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 *?减法模式:_ _ _ _ _比_ _ _ _ _多多少?还是_ _ _ _小于_ _ _ _?这两个模型结构简单,易于理解,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很容易地分析,直观地实施教学,所以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教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便于在教学实践中细化教学活动,便于学生直观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正确理解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应该不是问题。接受了数学知识的学生需要巩固,而巩固知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训练。我们的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地设计以下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确认老师所教的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提问能力和素质。根据图表填写问题信息。10块17块21块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一个* *,有多少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比_ _ _ _ _ _ _ _ _多多少块?_ _ _ _ _ _ _ _ _比_ _ _ _ _ _ _ _少多少块?二、根据问题中的信息,选择问题模式填写。1,有27只猴子和18只兔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猴子27只,兔子18只。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猴子27只,兔子18只。_ _ _ _ _ _ _ _ _ _ _ _?3.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些完整的数学问题吗?34 28 12 1,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根据提示修改以上几个错题。1和18兔子,比猴子少几只?(小资料:有多少只猴子)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问题信息中的信息项很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兔子和猴子有多少只? (问题信息中的信息数量缺失)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无问题模式)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拿到题就无从下手,有的停笔,有的苦苦思索,眉头紧锁,有的甚至马上呼救:什么意思? 怎么做?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初一数学课堂中渗透解题策略。1.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大三学生获取信息的关键是学会阅读问题。解题教学要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会读题开始。它们是一张白纸。老师需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慢慢教,教他们如何看题,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来说,可以从“预习班”开始训练学生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逐步训练学生说两三句话。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题目,尝试将第三句改为疑问句,逐渐熟悉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加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说的:有三个红色的气球和1个蓝色的气球,组成了四个气球。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将第三句改为“一个* * *,有几个气球?”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个* *有多少个气球?这个问题是把三个红色气球和1个蓝色气球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大三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图片和对话解决的。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策略。呈现情境图后,要指导学生明确看图顺序,学会从具体的图片或对话中收集相应的信息。经过不断探索,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采用“12③阅读题”的方法,其中“12③”是已知信息,“③”是问题。无论是画图的实际问题,还是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还是纯文字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初步看完题后都要打上“① ② ③”的标记,以提高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2.尝试探索和分析问题,如:“每艘船最多可乘坐6人。44个学生需要租几条船?”常见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计算出44 ÷ 6 = 7(条)...2(人),所以需要租7条船。但这种教学缺乏各种解题策略的尝试和探索。所以学生可以自由尝试探索:(1) 6× 7 = 42(人),7条船可以容纳42人,多2个人需要租8条船。(2)六加六名额,* * *加七次两人以上,需要租八条船。(3)44里去掉6个人,7趟下来还有2个人,就需要租8条船。(4) 7× 6 = 42人),9× 6 = 54人(人),7条船只能容纳42人,不够,9条船又太多,所以8× 6 = 48人,租8条船比较合适。尝试策略是各种方法“试错”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让学生采用尝试策略解决问题。3、画图辅助,解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运用画图辅助的策略,让学生在纸上画画可以拓展思维,启发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钥匙。如高一“数字的识别”单元,要求学生数出并写出11 ~ 20的数字。学生可以先把“十”圈起来,再把剩下的加起来,这样可以保证写出来的数字是正确的,也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十”和“一”的关系。再比如:“一只蜗牛从5米深的井底爬到井口。它白天爬3米,晚上滑2米。爬到井口要多少天?”大多数同学是这样想的:蜗牛白天爬3米,晚上滑2米,相当于一天爬1米,井深5米。那不是五天吗?通过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图,拓宽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第一天爬3米,滑下2米,相当于只爬了1米。第二天,我用同样的方法爬了2米。第三天爬了3米,直奔井口。我不会再滑下去了,只用3天就能爬到井口了。画图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亲身实践,提高解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有价值的专项活动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去校外,而是通过模拟现实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比如,在教人“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后,在教学中,教师要抽出一些时间,创设“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学会“买卖东西”。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可以识别商品,看标价,拿钱找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和存钱,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回家帮妈妈买东西,达到“虽然下课了,但学习还在延伸”的效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条件和机会外,还要鼓励学生在现实中积极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尽力去实践。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积极分析和探索解决方案,这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意识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