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相互帮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也是第一步。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在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合作团队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搭配团队成员,既能给每个成员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又能使团队和谐一致,提高合作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愉快合作,培养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征、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了解,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化学生的参与率,一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相对专注的责任,并扮演特定的合作角色。例如,组织者、记录员、图书管理员、演讲者等。小组讨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鼓励每个队员积极参与并发表意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和修改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不愿意或者不敢说话的学生,让大家在活动中做到:倾听、表达、讨论。保证每个人都有事情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对群体承担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
在教学中,要顺利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满活力,就必须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愿望,对合作学习内容感兴趣。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所讲究。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事实上,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中采用合作学习,应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现状来选择。
1.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要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思考内容。问题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开发区”,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吃,也不能太简单。如果合作中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不加思考就得到答案,影响了合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不仅耽误时间,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2.尽量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柱状图”的时候,学生可以统计小组中每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每个人的平均零花钱,每个家庭的人数等。,然后整理数据,做一个柱状图。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激发了他们对合作学习的浓厚兴趣,又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提高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矩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分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度进行剪贴和拼读。让学生讨论矩形的长度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之间的关系。矩形的宽度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度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讨论时,让各组分别发表意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会深深记住这个公式。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积极参与的欲望。
合适的时机是群体合作的有效保证。教师要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愿望从事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要抓住时机,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实践表明,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一些熟悉的问题,并有合作学习的愿望时;或者一个问题有多个答案时;或者当所教的知识需要学生合作、集体分工时;或者在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感到困惑的时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教“体积和体积”的时候,老师展示两个杯子。杯子的形状不同,但体积几乎相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哪个杯子装的水多的问题。这种实验方法不是唯一的,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而且学生的个体操作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而且,学生自己对实验也很感兴趣。教师恰当地把握合作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个机会恰到好处,学生才能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享受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小组合作才是实质性的。
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精心设置疑点,让学生无法自己回答,或者无法确定自己的结论是否准确,迫切需要与他人交流,听取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正好可以进入合作学习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比如教十减九的退位减法时,老师展示了课件。一只小猴子在卖桃子,盒子里有十个,外面有三个。小猴子说:一个* * *有13个桃子,兔子说:我买了九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挠头想不通。老师说,同学们可以帮帮小猴子吗?学生情绪高涨,开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几分钟后,有同学皱起眉头,一脸不情愿。老师顺势说:组里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可以一起出主意,一起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换着自己的看法。这时,合作交流学习就成了学生们最大的心愿。
(3)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当一个人无法独自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合作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合作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简单统计学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提出一个要求:统计初三参加各种体育赛事的人数。然后宣读校运动会初三各班运动员姓名和参赛项目:“三班(1)陈川100m,李根铅球……”刚看了几个,有同学说太快了。我缓过神来之后,同学们还是觉得太晚了。“要是几个同学一起数就好了。”一个学生提议,其他学生附和。于是小组里的同学们立刻聚在一起讨论合作的方式。当老师再次念名单时,学生们都兴奋地举起了小手。
第三,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知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缓冲器。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敏感性和积极思维。
2.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好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工具的操作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在教学中安排一些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实验操作的活动。比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时候,学生拿出一个红薯,齐心协力剪出一个平面,然后让学生在第一个平面旁边再剪出一个平面,这样两个平面之间就有一条交线,叫做边。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对面和棱有了初步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完成探究性学习的任务时,一般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性学习取决于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不是追求合作形式,而是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因此,两者可以而且应该完全融合。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合作的感情,使人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交流和接触,从而提高合作的普遍性。比如在讲授“圆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忆和思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然后问: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并推导出来的图形?让学生分组探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组员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切割和拼读,有的图形类似平行四边形,有的类似三角形,有的类似矩形或梯形。也有同学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平均份数越多,越接近平行四边形、矩形或其他类似图形。随后,老师用电教的方式展示了学生合作的成果,让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延伸了小组的一些想法,让每一个组员都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自己的发现,感受到学生合作的互动。
4.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收集资料、测算、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一种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学习完“尺度”,小组里的同学就做了详细明确的分工。他们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换算,有的负责绘图。小组合作
测量学校草坪、绿地、建筑各部分的长度,按照比例尺换算成地图上的距离,绘制学校平面图。
第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教授和训练学生合作技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否则,学生因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合作,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传授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倾听和辩论技巧:培养学生用心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能够倾听他人发言的重点,对他人发言做出分析判断,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言时,他们应该声音洪亮、清晰、完整、简洁并能突出重点。
(3)沟通技巧: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有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控制自己的情绪。
(4)合作的技巧:学会根据任务的性质决定应该采取的策略,使合作更有成效。比如,在合作前明确分工,让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者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拓宽大家的思路。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区分概念问题的合作;合作发现知识规律;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重视对学生动机的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就难以实施。
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伴的评价或自己的评价。评价的重点不仅是评价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还包括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参与过程、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教师可以把小组合作的水平作为评价内容,要求每个成员不仅要学习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还要关心和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以“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进步”为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强烈愿望,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是一个外在强加的过程,而是一个内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是不仅实现了教学参与者的全面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追求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解决单个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从学习到学习到未来生活、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合作学习,使其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