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教师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应该准备怎样的教案?以下是我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1)

1.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注意选择充满儿童兴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合作和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阶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明显增强,但同学之间有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的。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计数与乘法,乘法口诀1,观察物体,除法与除法,方向与位置,小时与分钟,乘法口诀2,除法,统计与猜测,广角数学与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

1.第一单元?数数乘算?。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数?等活动,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乘法公式的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乘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第二单元?乘法公式(1)?第七单元?乘法公式(2)?。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体验2?五和六?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不紊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体验观察的过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他们看到的物体可能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方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形成了空间的概念。

4.第四单元?除以一点再相乘?第五单元?组织?。学生通过很多?一分?活动,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公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除法可以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乘法公式求商,体会乘除的倒数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和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出另外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描述物体的方向;如果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就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6.第六单元?小时、分钟和秒?。通过学习时、分、秒,学生初步形成了观察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在实际情况下,认识时、分、秒,初步理解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前进速度,就能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和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同伴交流思想,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我们最初感受到的是不确定性,体验到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教材安排了三大实践活动,分别是?节日,地球之旅,人类的好朋友?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学习其他具体内容时,安排好了吗?小调查?活动并粘贴到生活多样化的实际问题中,旨在实际应用某一知识。

(2)、数学思维:

1,能运用生活经验解释相关数学信息,初步学会用具体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深入浅出地收集和整理数据。对条形图(1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有初步的了解,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条不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解决问题: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明白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绪和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感到好奇,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次成功的经历,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3.体验观察、运算、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5、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工作,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措施

1,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么提,现在怎么提;不能转课本。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应服从统一的教学要求,但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要防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习上,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留些时间给学生去探索、交流和实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一些例题和习题的安排,突出了思维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自由教学方法和自主学习方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改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阶级分析

二年级五班有48名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与同学之间有明显的差距。优等生积极思考和说话。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沉默”;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当,掌握每一个基础知识的速度总是慢很多。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后进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以厘米和米为单位认识长度、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认识角度、乘法表(一)、观察物体(一)、乘法表(二)、认识时间、数学中的广角搭配(一)、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只有整厘米);初步形成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了解线段,会测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了解角和直角,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三角形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的笔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所有乘法公式,熟练计算两个一位数的乘法。

5.能够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了解轴对称现象,能在网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镜像对称的初步认识。

6.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维

1,能够用生活经验解释相关数学信息,初步学会使用具体数据。

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对统计学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对条形图(1代表两个单位)和统计表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条不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解决问题时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绪和态度

1.在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对身边一些和数学有关的事情很好奇。

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可以克服数学活动中的一些困难,取得成功。

工作经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验观察、运算、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5、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工作,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笔加减法,数学实践和思维的训练。

第四,教学措施

1,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不能只凭经验,还要看过去和现在怎么提;不能调教材,教材里的内容都要服从统一的教学要求。而是要根据教学指南,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让学生增加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习上,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留些时间给学生去探索、交流和实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一些例题和习题的安排,突出了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8.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动词 (verb的缩写)培养优等生和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学习习惯差,缺乏毅力,缺乏自信是我们班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他们掌握不了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经常完不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吃苦怕困难,拒绝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丧失,变得越来越差。要改变它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以精彩的语言展开话题,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营造和谐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让后进生自由积极地发表意见。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对有进步的同学竖起大拇指;有时候送一本书给好同学;有时候我会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伸手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的抽象学科。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教学可以引起后进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性质。

4.老师布置作业时,难度要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好或作业有进步的后进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自己的急躁和急躁,比如给后进生增加作业量。对待要求较低的后进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认真诱导,从起点耐心给予指导。

培养尖子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比如尖子生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比赛,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2.给他们设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力用各种方法和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努力想出不寻常的方法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熟悉的具体情境,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3.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自主学习。

5.紧跟教学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适当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二、阶级分析:

我教的二年级两个班有83名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有了相对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上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但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差距,如一班学生更积极,二班学生更实际。因为这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的。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表(1)中的乘法、表(2)中的乘法、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初步认识角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一对二的条形统计图、广角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学期教学要求的主要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100以内的笔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掌握100以内笔加减的估算方法,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所有乘法公式,熟练计算两个一位数的乘法。

3.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只有整厘米);初步形成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了解线段,会测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了解角和直角,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三角形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够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了解轴对称现象,能在正方形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镜像对称的初步认识。

6.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深入浅出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维。

1,能运用生活经验解释相关数学信息,初步学会用具体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深入浅出地收集和整理数据。对条形图(1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有初步的了解,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条不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问题解决。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明白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绪和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感到好奇,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次成功的经历,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3.体验观察、运算、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5、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工作,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四,教学措施

1,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么提,现在怎么提;不能转课本。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应服从统一的教学要求,但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要防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习上,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留些时间给学生去探索、交流和实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数学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