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刷屏
小红书被曝网络事故,平台紧急推出专项处理。“小红书”在其官网上表示,用户数量超过3亿。平台存在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等问题。小红书被曝网络事故,平台方紧急启动专项治理。
小红书被曝网络事故,平台方紧急启动专项治理1。近日央视新闻报道小红书涉嫌泄露未成年隐私,内容审核不严。
2月5日,65438传来消息,小红书对报道中提到的审计疏漏表示道歉,并透露平台将于近期启动新一轮青少年治理项目。
记者调查:小红书推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短视频
据央视报道,今年9月,成都一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发现这个App时不时推送包含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姜先生起初以为是平台推荐了一些年轻用户的体验,但推送的明显泄露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的视频越来越多,让姜先生有些担心。
记者下载了“小红书”App,选择了一位用户年龄为“20岁”的成年人。随后,App推荐记者选择兴趣板块,记者选择了“读书”和“文具账号”。记者完成注册进入App短视频页面后发现,该页面已经推荐了不少与“日记账号”相关的短视频,经过几次刷屏操作,一些以未成年人图片为封面的短视频被App推荐。
在几个短视频中,记者发现视频拍摄者本身都是未成年人,用手机自拍时镜头直接对准了他们的私处。
在App页面上,大量以未成年人为主角的短视频有时会配有介绍网络游戏的短视频,其名称和封面都带有强烈的性暗示。而一些封面暴露的女性视频和大量包含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也混杂在一起,用户无法选择设置区分。
法律学者:平台涉嫌将责任推卸给未成年人监护人。
央视记者发现,“小红书”App在其官网上注明用户数超过3亿。在记者两个多月的浏览过程中,发现平台泄露未成年人隐私,消息审核不严格。
“小红书”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短视频数量较多,审核存在漏洞。但记者发现,在小红书App的用户协议中,特别指出了“应当注意青少年个人信息的保护”,但在其关于儿童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协议中,却写明“监护人在使用社区、太阳榜等信息发布功能时,如果自愿向我们提供儿童青少年个人信息, 表示他已经同意我们按照本政策的内容收集和使用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在对“小红书”平台工作人员的进一步采访中,记者得到的回复是“短视频平台对未成年人开放,不需要实名注册。基本上有手机号,QQ,微信,都可以注册”。
一方面未成年人可以自己注册拍摄发布短视频,另一方面在用户协议中写明默认在监护人的监督下发布视频。法律学者指出,这样一来,平台有将责任推卸给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嫌疑,这也造成了目前内容审核的问题。
平台回应:要求用户实名认证,要求举报。
针对央视曝光的上述问题,小红书回应称,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内容,在平台此前的未成年人专项审查中已有处理。对于实名认证,平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包括新注册用户、发布备注和评论的用户,需要绑定个人手机号,专业认证和带货用户需要上传个人身份证。
据悉,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政策,小红书陆续设立了多个青少年治理专项,包括升级优化青少年模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严禁炒作“网络名人子女”、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等不符合正面价值观的内容。
小红书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平台将启动新一轮青少年治理专项,提升未成年用户及相关内容的识别能力,重点关注青少年短视频内容、评论风格等问题。“我们深知未成年人问题无小事,需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加大治理力度。”
“我们也呼吁用户通过平台举报渠道举报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和账号,平台会第一时间处理。”相关负责人表示。
& gt& gt事件反射
短视频平台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而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特点及保护》调查报告,近七成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法律学者指出,在短视频受众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网络平台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今年6月1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加强对用户和信息的管理,发现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信息或者犯罪行为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短视频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注册的渠道,法律学者表示,平台应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涉及未成年人内容的短视频进行专门分类管理,不得允许其账号与成年人账号混用,不得主动推荐给陌生人。
关于实名登记,自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互联网社区相关管理规范陆续出台,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跟帖评论服务、群信息服务、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明确实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禁止利用“网络名人子女”牟利,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演出,依法严厉处理利用儿童模特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
小红书被曝网络事故,平台方紧急开展专项治理2。随着高速互联网的普及,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就可以成为短视频的制作者。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短视频、分享、点赞、上市来展示自己,一系列网络社交手段让很多人沉迷其中。
在庞大的短视频生产者中,也有未成年人。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加了互联网专章,明确网络平台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防止其利益受到损害。日前,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在一些用户量较大的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短视频。既然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实施,为什么这样的乱象还存在?看看央视记者的调查。
今年9月,成都一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发现这个App时不时推送包含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起初,姜先生认为平台推荐的是一些年轻用户的体验,但推送的明显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视频越来越多,让姜先生有些担心。
四川成都小学生家长:经常发一些在家穿的短视频,类似睡衣的家居服,发到App上展示。作为孩子的家长,我感到很不安。央视记者今年9月下载了“小红书”App,进入这个App的界面后,提示记者注册账号。记者选择了一位用户年龄为“20岁”的成年人。随后,App推荐记者选择兴趣板块,记者选择了“读书”和“文具账号”。记者完成注册进入App短视频页面后发现,该页面已经推荐了不少与“日记账号”相关的短视频,经过几次刷屏操作,一些以未成年人图片为封面的短视频被App推荐。在一个未成年人介绍作业的短视频下面,有29条评论,其中有人留言说“姐姐,你喜欢叔叔吗?”还有人留言“交个朋友”“见个人?”有人问了未成年人的联系方式。
检讨漏洞。未成年人被“带货”
查询发现,“小红书”App在其官网上注明用户数超过3亿。央视记者在两个多月的浏览过程中,发现平台泄露未成年人隐私,消息审核不严格。平台如何管理短视频,青少年入驻平台后如何发布视频?
有家长表示,在浏览了约100个含有未成年人视频的账号后,发现“小红书”app中出现了“早熟”、“交友”等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平台的内容,对平台的审核提出质疑。
四川成都小学生家长:我觉得这个App应该先审核一下这个未成年视频是否适合发。发完之后,下面还有很多不堪入目的留言。孩子会不会分享自己的位置,让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小红书被曝网络出事,平台方紧急启动专项治理。三天前,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在一些用户量较大的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短视频。记者下载“小红书”App体验发现,App推荐的一些短视频本身都是未成年人。用手机自拍时,相机直接对准他们的私处。在包含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中,有大量的用户留言和弹幕,有些留言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按理说,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短视频不应该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因为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网络保护”专章,不仅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提示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隐私信息,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还明确了相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监督检查的责任。
遗憾的是,一些家庭和学校缺乏对未成年人的相关教育和引导,一些短视频平台没有尽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暴露了自己的隐私,或者同龄人的隐私,给了一些网民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暗示的机会,这将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比如通过个人隐私“鼓励”未成年人“加粉”,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性早熟或者受到伤害,其危害可能不亚于网络游戏。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相关短视频平台为了自身利益,忽视了自己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一方面,吸引未成年人在App内注册发布个人隐私视频,可以为平台增加注册用户和短视频作品数量;另一方面,涉及未成年人的短视频吸引部分用户浏览,可以为平台增加流量,增强用户粘性。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短视频平台忘记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平台有很多责任。比如《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等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但“小红书”App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现在平台注册对未成年人没有要求。可见平台没有尽到法定义务。这就给一些未成年人在平台上随意注册发布短视频提供了可乘之机,平台的管理明显失守。
再比如,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等制度,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完善信息发布审核、评论审核等制度。而“小红书”等平台不仅允许发布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短视频,还纵容未成年人短视频中出现暗示性信息。这说明平台审核失败是另一大“罪状”。此外,一些小学生成为平台入驻商家的主播,也有违规违约的情况。
综上所述,无论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规定,还是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内容的相关制度规定,在一些短视频平台都没有得到落实,这不仅损害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也伤害了法律公信力。因此,希望有关部门以媒体报道为线索,对“小红书”App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全面调查。凡是触犯法律“红线”的,都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和法律公信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短视频平台不仅没有尽到责任,还试图通过用户协议将其损失的责任推给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这是相当无耻的。不要让这种指责得逞。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有8.88亿,近七成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如何防范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短视频,既是短视频平台需要补上的管理短板,也是教育和监管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