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14次小学数学观察课的思考
吴正宪老师用一个有趣的小视频介绍了我们讨论的话题: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她认为,小学数学改革必须坚持儿童立场,在保护儿童成长利益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全身心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价值和力量。唤起孩子的兴趣、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本着坚持孩子立场,改变学习方式,推进深度学习的大方向,几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数学课。
孙颖歆老师的题目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非进位计算。在教学中,孙老师以《道德经》作为整堂课的开篇和结尾,渗透着乘法计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发展的。在教学中,孙老师利用各种资源,带领学生思考古今,了解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感受传统文化的古朴与博大精深。为了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意义,孙老师在疫情期间通过运送物资营造了一个现实的情境,带着疑惑提示提问。通过“够不够?”,鼓励了学生交流思想,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认识到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是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这种情况贯穿始终。在这节课中,老师把位置的概念和乘法竖式每一步的结果联系起来,讲清楚什么先算,什么现在算,什么最后算。此外,孙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视频,演示了学生困惑时的分合过程,使方法变得清晰,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唐老师的题目是《认识长方体》,这是一堂很“好玩”的课。老师用幽默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整堂课以四个活动为主线,一个是“猜”,勾住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个是“切”,把直观的胡萝卜切成立方体,落实面、边、顶点的概念,设计大胆创新,让学生直观易懂。一个“找”字,引导学生在一个立方体的基础上,推断出一个长方体的特征。最后一个词“做”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学习工具。通过捏和搭建,让学生自主创造长方体、正方体,学用结合,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让数学知识落地生根。?
许仪老师教“折线统计图”。这堂课以武汉的抗疫形势为背景,以全国各地赶赴武汉的医护人员数量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让数据传递育人,渗透立德庶人的学科价值目标。徐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分层作业,使得作业单贴近学习情境。他通过分层分类的作业单,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做,让教学与学生的出发点相衔接。另外,徐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本课通过布置作业单,让学生画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图。在制图中,他们搜集资料,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制图步骤,将制图与读图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整理资料、阅读资料、详细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其思维和素养得到成长。
本次学习中,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技巧、先进的教育理念令人惊叹。我们非常感谢名师给我们带来的这些教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会观察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