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估算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大西二小徐李在

摘要:估算教学让我们感觉到很多困惑,比如学生“先算后估算”、“估算速度比精确计算慢”。

以及“估算方法优柔寡断”的现象,说明我们的估算教学还有待提高。

学习法律,要转变教师观念,重视估算教学;结合具体情况培养估算意识;教学评估

提高评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效果评估,教师评估能力,理念和意识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估算教学成为教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不难发现,虽然我们在积极讨论估算教学,但还是让我们感到很多困惑。比如学生的“先计算后估算”、“估算速度比精确计算慢”、“估算方法不确定”都说明我们的估算教学有待改进。那么,是什么使估算教学无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善它呢?

转变教师观念,重视估算教学

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如课程标准。原因有三:

1.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估算教学在旧教材中是选修的,在新教材中是必修的,在教材的所有书籍和章节中都是必修的。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并没有把估算教学作为一种计算能力来培养,往往教材有安排就教,没有安排就不教。他们没有从头到尾坚持训练,完全没有把估算教学等同于精确计算。

2.教师对估算的教学功能认识不清。我从个人和同行中发现,我们很多老师都认为估算的作用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时候充当简单的计算方法,或者充当检验精确计算是否正确的检验方法。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除了以上两个作用,估算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素养。

3.估算教学的评价现状使得教师对估算教学重视不够。由于估算教学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安排的,所以估算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具有独立性和显著性,纸笔测验中只增加了少量的估算题。相对于一张试卷,几道题的分数相差不是很大,所以估计教学效果不被老师重视。

(2)改进措施

1.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辐射圈。教师要走出旧教材,阅读新课程标准,了解预估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看新教材,梳理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了解估算教学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安排;明确新教材对估算教学的重视,不要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要明白,口算、笔算、估算是三种基本的计算技能。口头计算能力、书面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三项技能缺一不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估计,现在要着重花时间去弥补。

2.认识估算教学的作用。估算是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作用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时候用它来快速计算;估算往往起到验算的作用。除了这两个功能之外,估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素养。例如,通过对数和数量的估计,学生可以体验所学数字和数量的大小和数量。比如,学生在学习了自然数1-100之后,可以估算一把有多少大豆,一个教室有多少人。估算结果后,精确计算,看看两者的差距,体会一下1-100是多少个数。这难道不是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数学的体现吗?通过估算教学,学生还可以树立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比如在超市购物,估算自己需要买多少水果的时候,感觉一袋水果有多重。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问题,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因此,我们说估算教学是必要的,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改变评价机制,评估教学效果。改变评价机制来估计教学效果,学生对估计能力的评价要避免单纯的只看估计结果的纸笔方法,要重视对估计过程的考查[1]。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写出估算过程,如49×3≈50×3;

(2)写出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49×3300人。a:他们不能同时上船。”看到这种情况,我和学生们进行了如下对话:

老师:“这道题一定要算准吗?”

沉默片刻,你得到1:“不需要。”

老师:“为什么?”

生1:“因为100加200等于300。”

老师:“他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2:“他用的是估算法,比较简单。他能写出138+202 > 300。”

老师:“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学生们无言以对。

这个案例让我想到,我们的学生怎么了?写题的时候不都喜欢多写吗?那为什么他们宁愿多写几个字也不愿意用估算的方法呢?我们一直努力教的估计不是成了“纸上谈兵”了吗?这样学估算还有意义吗?

2.习惯。还有一个现状就是学生没有意识到估算。学生习惯于看到问题就精确计算,而不去思考先用什么方法更合适。

(2)改进措施

1.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积极性[2]。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谈培养估算意识就很空洞。例如,在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授的估算课中,她在课前创设了一个情境。青青和妈妈去超市购物。选好商品后,她妈妈的问题是:她妈妈带200元钱够不够,让学生判断在以下情况下使用估算是否有意义:A、她妈妈考虑200元是否够用时;b、当售货员要将每件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当妈妈被告知要付多少钱时。

这里吴老师没有问“买这些物品需要多少钱”而是设计了这样的选择题,显然是从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角度考虑的。像吴老师,在教估算之前,让学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精确计算,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学有用的数学”吗?这比我们一直告诉学生估算很有用更有用。

当然,这里所说的具体情况并不都是指上述购物环境,还包括遇到其他具体问题时,比如

下列公式中,数字大于800的公式是()

a,462+335 B,397×2 C,1000-209 D,215×4

显然,像这样的问题,通过估算可以很快解决,所以通过比较解决这个问题的速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用估算,还要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估算的习惯需要时间和毅力。比如,在计算之前,估算出被估算数的大概范围,精确计算之后,估算出估算值是否在这个范围内。课堂上要求比较多,比如“请估算”“告诉我你是怎么估算的”。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后,

第三,传授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一)现状分析

1.“先算后估”的现状是存在的。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尤其是差生)在遇到估计问题时,会对结果进行精确计算,进而得到精确结果的近似值。这种情况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初几年相当多,目前仍部分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估算速度慢于精确计算,估算能力不强。

2.估算方法是“优柔寡断”。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结果,发现一些学生更喜欢精确计算而不是估计,因为精确计算的答案是唯一的,方法往往是唯一的,估计方法和结果是多样的,所以学生在使用估计方法时感到缺乏信心,在估计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犹豫不决。

3.“先估算,后计算”教学模式下的片面训练。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估算和计算,即通过近似后让学生计算。这也是片面的,有些题目不用求大概数字就能估算出来,说明估算策略很重要。

(2)改进措施

虽然估算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不唯一,但估算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可以总结出一般的估算策略。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主动地使用估算,我们必须教给学生估算的策略和技巧,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1.熟练掌握近似值的方法。近似值是估算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更多类似“这个数有多近”、“这个数有多大”、“看到这个数你想到什么数”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看到一个数就能在脑海中反映出它的近似值。当学生取近似值,如378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都应该做出恰当的评价,而不是用老师心中满意的答案否定学生的想法。要鼓励学生敢于取近似值,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的数感会逐渐增强,估算的速度也会提高。

2.学会调整策略,培养优化意识。估算是一种很有策略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估计方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过程,给他们自己选择估计策略的经验。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估算》一课中就非常重视估算的调整策略。她先通过学生自己得出“最好使用中间估计、调整估计或大小估计的方法”的结论,然后安排以下两个练习来实现估计。

(1)学校组织35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7辆车,每辆56个座位。每个人一个座位够吗?

(2)一辆货车,自重986kg,载6箱货物,每箱285kg,能成功通过一座限重3吨的桥梁?

吴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大估计和小估计哪种估计方法更好?”“大估计有把握,还是小估计有把握?”“以后要估计的时候,是大估计还是小估计,还是……”学生自己想清楚。"。

像这种需要调整策略去估计的问题,是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弱项。所以平时要加强估算调整策略的训练,让学生在经验的支持下灵活运用估算技巧。

3.灵活运用策略进行评估。

(1)灵活运用数学规律和性质进行估计[3]。利用数学规律和性质进行估算,可以省去近似值的步骤,使估算更加简洁快捷。如果一个不是0的数乘以一个纯小数,乘积小于这个数,就可以确定4.9×0.6的乘积一定小于4.9。比较零的时候,可以想>;=.所以>熟练掌握数学规律和性质可以使估算速度更快。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估计并不总是需要近似值,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寻求近似值的步骤。比如我们在教“对吨的认识”的时候,只需要让学生感受50公斤的重量。想象1吨,即1,000公斤,有20个50公斤。其实这也是估算的过程。在一些生活例子中,有时我们不需要得到一个近似值。比如在估算一个场馆的人数时,我们并不是以一个人为单位,然后再去想这样的人有多少。而是先想想我们班有多少个50,当然也可以先想想有多少个100后再想想有多少个100。

参考资料:

[1]张俊英,关于小学数学估计教学的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8(6)

[2]张丽珍,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甘肃教育,2001(9)

[3]周浩,小学生能力的估计,小学教学参考,2001(3)

小学数学论文

计算教学中“情景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温岭市横湖小学鲍庙

【摘要】在计算课中自始至终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解决“情景串”中的问题来触发数学计算的学习,将解决问题与计算学习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计算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并将所学的计算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将应用意识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这是“情景串”教学的核心内涵。教师要找准支点。创造具有“数学魅力”的“情景串”,才能真正在计算课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情景串”教学资源的开发:一、动态情景串来源于静态主题情景图;第二,动态的情景串来自紧密的生活实践;三、动态场景串来自生动的动画故事;第四,动态场景串来自有趣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动态场景字符串静态主题地图生活实践动画故事游戏

【正文】美国国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报告中指出:“今天,一个数学技能仅限于计算的人对当今社会几乎没有什么贡献,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计算教学的目标是牢记计算规则,形成计算技能,显然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让他们在获得计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因此,计算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应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计算,而应着眼于让学生体验计算学习的需求,让学生体验计算策略的探索,体会计算思维的魅力,真正发挥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获得计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数学课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上课专心的时间比较短,更不用说相对枯燥的计算课了。如果我们通过创建一组相关的场景,把整个班级链接成一个“场景串”,也就是整个班级围绕一个主题的大场景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在相关场景的每个环节,即每个“场景串”,引出一系列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相对独立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计算出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背景,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防止学生“注意力疲劳”和。

首先,动态场景字符串来自静态主题场景。

情境教学的实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教材在排版上明显缺少文字叙述,随之而来的是嵌入我们师生视野的生动有趣、色彩斑斓的专题地图,深深吸引着我们。正是这些专题地图将知识、思想、情感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我们的情景系列教学成为水之源、树根之树。充分挖掘主题图,用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故事或活动来解读“主题图”情景,将丰富的情景画面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让丰富的情景设置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如第四册第一节课“表(二)中的除法”,例1给出了学生欢庆节日的主题图片,而习题1-4的主题图片分别是猴子爬杆子、兔子采蘑菇、小鸟送信、猪吹泡泡。而大三学生对静态信息窗口的兴趣太短,相对独立的主题画面让课堂显得过于散漫。后半节课,学生毫无生气,按部就班,我就尽量把几个静态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窗口变成一个动态的、连贯的场景串。整堂课以学生喜爱的“庆六一”为主线,通过“布置晚会场地”(如1教学内容)-“参加欢乐园活动”(练习65438+)

场景一:为节日布置教室(教学实例1)。“今天是快乐的儿童节。你开心吗?孩子们将装扮教室来庆祝他们的节日。我们去看看吧!”(课件演示)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根据信息窗口提出问题串,探究计算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只是因为要解题,计算伴随着解题。

场景二:游园活动《盲人问路》(习题1)老师准备带你去参加6月1日的游园活动。你想加入吗?盲人问路的游戏规则:一个人蒙着眼睛指出问题,其他同学参与计算。

情景3、情景4、情景5是游园活动“鲶鱼”、“水中钓月”、“吹泡泡”,对应练习2-练习4。

通过对教材的有效调整,将静态的信息窗口变成动态的情景串,将乘法公式求商的计算技巧以图片、运算、语言的形式下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游戏情境中饶有兴趣地进行计算,让他们认识到乘法公式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与数学的亲近。

第二,动态情景串来源于紧密的生活实践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直接选取教材中学生提供的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生活场景,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场景贯穿起来,排列成“情景串”。

比如第四册乘除法的练习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场景串背景:周日,老师带领学生去游乐园玩。场景一:离开前,班长清点人数。老师:我让班长数数今天来的几组(6组)朋友,看看每组有多少人(4人)。老师:板书:6组。每组有4个人。老师: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一个问题(有多少人?*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场景二:起步,如何租车。课件图片:停车场有8辆车,每辆车限载3人。场景三:来到园门口,准备买票。课件图片:游乐园门口有游客须知和门票价格(每人2元)。场景4。设计娱乐项目和旅游路线。课件图片:游乐园内游乐设施的价格及相关规定。场景五:休息,去游乐园的食品超市购物。课件图片:游乐园的食品超市里,矿泉水2瓶,6元2瓶,汽水每瓶4元。

在上述一系列相关场景中,有明线和暗线,明线是观光,暗线是“观察画面、收集信息——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计算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动脑,踊跃参与。在看似玩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对表中乘除法的熟练程度,还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着无时无刻不在“观光”的场景,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场景,引发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深入思考、体验和感受,让学生自觉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计算学习活动中,真诚地去发现、思考、交流。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独立完成知识的建构,创造性地构建情境串,将计算的内容、知识和技能融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问题串;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系列”中应用数学思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在“情景串”中合作交流,可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动态场景串来自生动的动画故事

靠一张图片,一段文字,很难营造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动画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动画故事很感兴趣,思维容易被启发、开发和激活。由动画故事衍生出的情景串会产生可持续的动力,这是一种催化剂,让计算教学跳出只为计算而技能训练的老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计算与应用相结合,让课堂充满。

比如我在教第一册《运用数学》的时候,刚开始上课,就用“森林的早晨”的美丽画面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在整个课堂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故事串,引导一系列的学生去大森林郊游,把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快乐的旅程中,让他们在玩中学,享受中学。学习很有趣。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形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促进了认知活动的探索性、动态性和情感化。比如第五册第六单元“一个因子有一个0的乘法”,我试着把静态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窗口换成一个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童话故事为主线的动态场景串。场景一:(例5主题图)王太后要过生日了。她派了七个仙女去蟠桃园摘桃子庆祝生日。当仙女们来到蟠桃园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嚼桃子,树上没有桃子。仙女们急忙回去报告王太后:“所有的桃子都被猴王吃了,但一个也没摘。”让学生列出加法和乘法公式,讨论0乘以任意数都是0。场景二:(例6主题图)孩子吃了蟠桃真的能长寿吗?(没有)是的,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像这个寿星一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走多少米吗?想想老寿星每天走多少米。公式怎么算?学生探索算法,得出结论:不管因子中间有没有零,你都要用这个个位数乘以多位数中的每一位,哪怕十位数中有个零。如果没有进位,乘积的十位数应该被一个零占据。场景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现在是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参加体育锻炼。你看,丛聪要参加智力长跑。我们也参加吗?(具体练习省略,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渗透在后面的练习中。)

这个场景串的创建亲切、简单、自然,让学生在熟悉的动画故事场景中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学生在故事中练习,在故事中学习知识,不仅让自己感到轻松愉快,还能不知不觉地学到一节课的知识,直到下课。

第四,动态情景串来自有趣的游戏活动

来自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的场景,特别适合计算练习课和复习课。在计算实践复习课上,大家都不知所措。要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要么就是分类。真的很无聊,不知不觉就成了我们数学老师心里永久的痛。对于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简单的把练习复习资料拿出来让学生直接练习,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熔炉里,会很枯燥。然而,如果他们遵循惯例,他们会感到厌烦。

比如第三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10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我设计了三个循序渐进的情景游戏贯穿全班。游戏一:“看谁得到的收获卡多”,要求你填写任意一张收获卡,贴在黑板上。胜者为王,主要是通过总结100以内两位数加减的计算规则。手工加法时,当()位满十时,要在()位输入1;;如果()位降得不够,就要从()位退;解题时,当结果不需要很精确时,可以通过()的方法找到一个接近结果的数。游戏二:“请举手”,用你最喜欢的垂直方式计算每道题。每个学生得到一张问题卡,获胜者是在规定时间内答对的人。主要测试的是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游戏三:“靠智力拿宝箱”,小精灵丛聪和明明看到小朋友这么能干,想邀请你。智能屋里面有两个百宝箱,里面装了很多智慧星和智慧豆。你想得到它们吗?如果你想得到智慧星和智慧豆,你应该快速解决宝箱上的问题卡。问题卡设计结合了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包括购物的估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赢家是思路的清晰表达和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克服了单调、枯燥、以话题为主的弊端。

“情景串”的创设要充满计算课堂的整个时空。只要有计算活动,就会有相应的计算后台。它应该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应该自始至终对学生的整个计算学习过程起到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为支柱,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努力打造“适合”的情景串。让情景串有了“数学”的支撑,让情景串更有“数学味”,让我们的数学课不失“数学味”,让我们的计算课不失“生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