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
一,激发欲望,给学生探究的动力
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动力。有了这种好奇心,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那么,在探索之前,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呢?
首先,我们应该关心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如果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探究活动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原动力就会充分调动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长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会逐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感性到理性,成为学生自己的科学素养。虽然有时候学生的探索欲望与
与课堂计划有偏差,但只要不违反大纲,我们可以适当调整。
其次,要激发学生探索目标的欲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情绪影响思维。在学生探究之前,精心创设能引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情境,会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思维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教师设计的情境是“引领”学生进入探究活动的敲门砖,只有学生被感动,才会去做。
只有投入情景设计,才能让学生对当前的研究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第三,认真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会在脑海中形成无数个为什么,渴望找到答案。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
探究材料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在课前准备探究材料时一定要细心,尽可能为学生准备合适的探究材料。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才会有成果,我们的引导才会有效。
第二,引导观察,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他们的初步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传授方法,关键是从引导和观察入手。由于儿童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是无意的、情绪化的。
显而易见,但知识的选择性差。他们只注意表面现象,而不能仔细、有目的、有秩序地观察。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提出观察意见。
你想让学生观察清楚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其实,教好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理解、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注重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物以类聚”,兴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孩子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和结果。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通过实验,让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满足他们的兴趣。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小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通过演示实验和观察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力,提问的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流程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用脑能力。同时,家庭实验的开展,使他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
第四,鼓励提问,挖掘学生的探索潜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创新性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大胆质疑。每个人对独立思考后的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会和看法。“我认为”、“我能做到”和“我能再做一次”...与众不同的是创新的“亮点”。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蠢题怪想”。要看到学生这些“幼稚”想法背后蕴藏的无穷创新“潜力”。比如我在教导体和绝缘体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绝缘体有时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如果木块是湿的,它当然会导电。他的解释让每个人都感到惊讶。他所追求的不再是普通现象。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想要的吗?我鼓励他继续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篇小论文。在教学中,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必将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第五,延伸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启蒙教育。然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上40分钟的探究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将课堂探究活动、小科学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都延伸到课外活动,把大量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留在课堂上。
独立的探索活动是在自然界中进行的,因此探索活动是持续的。一些小制作,回家后孩子有足够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可以继续改进,直到满意为止。比如指南针怎么做:指南针和底盘用什么材料做,怎么让指南针自由转动等等。学生只有不断探索,逐一突破,才能做出更满意的指南针。再比如,研究空气的时候,我们可以短接气枪。研究浮力的时候,做潜水艇等。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等简单材料从事科学小制作,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发展操作技能和感情。
好玩。小制作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原理后作为作业。鼓励学生创新,创造发明。
总之,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式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每个教师都应该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办好每一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全体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