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2010政府工作报告:2010政府主要工作
(一)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攻方向。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以稳定和优化一产为重点,以调整二产为重点,提升和扩大三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稳定全市粮食生产面积,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积极实施优质农业示范基地提升工程,加快石门等地农业高新区培育建设;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作用,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服务组织,新增签约农业1万亩,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新建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15个;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3个;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提高土地流转利用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计划,加快产业调整转型。加快毛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支持皮鞋、丝绸制品、家纺等特色产业发展,改造提升化纤、服装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特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继续实施“百户工业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0户,亿元企业10户。加强服务业组织评价体系建设,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濮院童装市场、崇福皮草市场配套区建设,加大振东市场聚集区培育引导力度,建设振东市场物流站;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强研究规划,着力把乌镇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综合体,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与市场互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办好第十届菊花节;加快东兴商厦、香港城等商业设施改造升级,推进特色街区和农村、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促进商业连锁店发展,丰富餐饮休闲产业,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鼓励发展服务外包、网上交易等新型服务业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1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R&D中心3家。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抓好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毛针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申报和筹建工作。推进产学研合作,做好中科院新能源中心、台湾省立大学新能源中心科技项目引进和转化工作。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支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鼓励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新增省级以上著名品牌3个、著名商标5个,完成专利申请1000件,授权600件。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和引进技能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提升我市人才总量和水平,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500人以上。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新凤鸣集团年产36万吨熔体直纺、新奥集团15000锭紧密纺生产线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切实抓好桐乡汽贸城、四季汇二期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积极实施城市防洪四期、丁家桥港环境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前期推进、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工作,积极做好项目筛选、入库、论证和申报工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引导和管理,推进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试点。加强项目要素保护,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深入实施节约集约用地“365”行动计划。全年实施土地开发整理6000亩,建设用地复垦3000亩,新增建设用地3500亩以上。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新增贷款60多亿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规范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积极引进和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全面拓展开发平台。把平台建设作为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工作。统筹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明确规划定位和功能布局,着力打造经济开发区、濮院针织工业园、崇福经济区、高桥新区、林航经济区五大发展平台,集约发展镇街产业功能区。全市工业区新开发面积6000亩,基础设施投资8亿多元。加快经济开发区整合升级,基本完成新能源产业园搬迁;抓好濮院针织工业园纺织产业集群和高新区建设;推动崇福经济区皮毛产业园集聚升级;完善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启动高桥新区站区和林航经济区中心区开发建设。加快镇街工业区整合升级,推进“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提升产业集群综合发展水平。
(B)优化环境,作为发展的保障,协调城乡发展。
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完成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中心城发展格局。有序推进“五区联动”开发建设,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康京堂东岸永宁段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抓好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试点,继续开展开放式居住区封闭改造,培育物业管理发展;搞好城市绿化改造。深化城市“畅通工程”,优化交通组织,整合城市公共停车资源,缓解城区停车压力。全面实施“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鼓励扩大建筑市场,稳定和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两新”工程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新城镇和社区建设规划,深入实施龙翔街道“两点两换”试点。全年开工建设33个城乡新型社区,完成农房改造任务。深入推进扩权强镇,实施一批新城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项目,重点抓好濮院镇、洲泉镇、经开区改革试点。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新一轮“1+X”规划点延伸。完善河道清理等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村庄整治成果,实施“1+X”规划区30个行政村村庄整治提升工程,新建小康农村社区3个。培育农村创业发展平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完成崇州公路高桥段改造、同德公路石门至鹤山段改造,做好黔江通道北连接线一期迁建工作,启动周珂公路麻州至洲泉段建设,加快东纵线航道改造二期工程。完善高铁交通配套设施,完成高桥至火车站公路改造工程,启动世纪大道延伸工程,确保高铁桐乡段顺利建设。推进电网电压序列优化试点,重点实施500千伏桐乡变电站、220千伏邢变电站、110千伏浮石变电站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提高城乡供电能力,稳定电力供需秩序;完善城乡供水、供气、供热和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网络,启动市区至屠甸、乌镇天然气高压二次管道工程,推进二、三级供水管网改造,逐步实行城乡供水同价。
搞好生态环境治理。继续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生态城市成果,做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网络建设。加强能源利用监管,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非生产领域节能降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新三年“811”环保行动计划,切实抓好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制革、印染、化工等行业综合治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创建8家清洁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和尾水排放工程,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模式。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积极探索和论证市外调水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3)把对外开放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招商资源,打造桐乡整体招商品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对外合作、合资经营,把引进资金、技术、品牌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强招商引资,注重项目投资强度、就业吸纳、财税贡献等因素的论证,重点加强世界500强企业、上市企业和国有企业招商引资,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坚持内外资并举,引进市外内资30亿元。实施招商引资差异化考核,推进招商队伍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壮大各类外贸经营主体,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出口品牌,调整优化外贸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实现进出口总值21.6亿美元,其中出口6543.8+0.5亿美元。充分发挥海关、商检等办事处的服务职能和展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风险预警预测,完善政府、协会、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联动机制。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办厂、承包工程、开发资源,全年实现境外投资3000万美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城乡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三项政务改革,推动便民服务机构向乡镇延伸。稳步推进医改,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城市公交车公用改革,年内全市范围内取消二级及以下高速公路收费。促进渔民转行。开展新一轮生猪屠宰点调整合并。
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加快与上海融合的步伐,积极开展与上海在市场、旅游、农副产品等方面的对接。,做好“世博经济”这篇文章。加快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推进与杭州在城际公交等跨区域项目上的合作建设,提升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的杭州企业转移承接能力。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和“山海合作”工作,全面完成援建青川县蒿溪乡任务。
(四)以* * *建设* * *为基本途径,提高公共* * *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支持学前教育,继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初增比例保持在97%以上。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完成高通改扩建工程和二中、八中迁建工程,实施乌镇中学、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和城北实验幼儿园新分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新居民子女受教育水平,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引导企业文化发展,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乡镇街道市级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建设,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继续办好广场文化、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认真办好“紫凯杯”第八届中国漫画大赛、首届丰子恺漫画艺术节和第四届群众文艺“菊花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做好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高质量做好14省运会相关赛事服务工作。
加快卫生等事业发展。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健康城市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保障机制,统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成市第一医院、洲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加快康慈医院二期建设,启动大麻、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扎实开展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加强职业病防治。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快城市计划生育指导站标准化建设。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事务、外事侨务和台湾事务,加快科普、地方志、广播电视、统计、通信、邮政、气象等事业发展。继续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老龄事业发展。
(五)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城乡服务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增加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努力创造条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强预防和处置欠薪,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五险”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类保险参保率。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切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快全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低收入农民奔小康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救灾活动,加大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力度,切实改善各类弱势群体生活。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深入实施残疾人小康工程,建设全省残疾人爱心城市。
推进平安建设。强化综治基层,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影响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平安桐乡”建设;做好上海世博会“环上海护城河”工程相关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面落实全员维稳责任制,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做好信访、市长电话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类社会矛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大行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烟草专卖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继续抓好“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顿和规范工作;做好动植物疫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加强对寄售、担保、投资咨询等行业的引导和管理。在“五五”期间完成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广泛开展公共诚信教育,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各位代表,在全面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同时,还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实事:就业方面,新增就业7000人,培训各类劳动力80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在社会保障方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保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居民每人每月领取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医疗保障方面,继续实施150种常用药品同价制度,稳步推进基本药物零差率;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人均总筹资标准达到300元。住房保障方面,加快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15000平方米;加大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力度,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60户。教育方面,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三年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总工作量的60%;加强新居民子女学校安全管理,扩大新居民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农村环境建设方面,建设农村联网公路2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00座,疏浚河道220公里,整治圩区1.8万亩;建成生态护岸130公里,其中植物护岸80公里;大力实施村庄绿化,新增重点防护林1000亩。文化建设方面,举办文化下基层活动300余场,组织广场文艺演出5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新增30家群众健身中心。在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方面,优化城市公交线路布局,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500个,更新城乡公交39辆,新建城市公交站点40个,港湾式候车亭14个。污染防治方面,三年企业污水入网计划任务全面完成,新一轮污水入网计划已规划实施;大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公共安全方面,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重点隐患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危化品企业、居民出租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安全生产三项指标继续保持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