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保健操的发展历程
实践表明,正确操作眼保健操结合眼卫生,可以控制近视新发病例,起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作用。如果做眼保健操马马虎虎或者姿势穴位不正确,无异于挠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眼保健操的主打歌
短指甲和干净的手。按照要求,安静。取穴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中,酸胀疼痛。与节日合拍,不乱。前四节,闭上眼睛。最后两节,睁大眼睛。眼睛红肿,运动暂停。脸上长疖,禁忌。做眼保健操很贵。走形式,很难看到作品。
一项调查揭示了严峻的形势。
在中国,眼保健操最早始于上世纪60年代,北京是中国最早开展眼保健操的城市。它的诞生源于一次健康调查。
1961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进行视力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率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小学生近视率为10%,初中生为20%,高中生为30%。这组调查数字让当时很多人意识到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于是开始尝试寻找保护视力的良策。
北京市教育局人手不足,体育卫生科只有三个老师,而负责学生卫生工作的只有1人。当时负责全市学生健康教育的老师有两位,分别是市防疫站(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于和。三个人经过讨论,决定自己组建一个“工农兵合作小组”,立即开始在全市中小学预防近视。
闫怡柔、于和设想在中小学普及一种能使眼睛健康的按摩运动。经过多方打听,他们得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组主任刘世明自创了一套眼保健操,于是打电话到家里,虚心求教。刘世明在中医按摩方面有一定造诣。自己近视达到700度,孩子近视分别是600度和1000度。在平时的探索中,刘世明自创了一套治疗自己和孩子眼疾的眼保健操,在控制近视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套眼保健操有8节,不仅有文字描述,还有穴位图。在刘世明的指导下,他们三人很快掌握了穴位和手法。为了验证其可行性,在1963,他们决定先在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试点。当年,北京景山学校、北门仓小学等学校开始尝试这套眼保健操。
从北京到全国。
从1963开始,第一套8段眼保健操在北京部分中小学逐步推广。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在《北京日报》头版发表了半版题为《爱护眼睛》的社论。市委书记邓拓也为此在市委召开会议,并在会上作出批示,要求做好中小学生近视预防工作。同时,会议还要求在市、区教育局分别成立“保护视力办公室”。北京日报还专门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召开了眼保健操普及推广座谈会,北京全市真正开始大张旗鼓地向中小学生推广眼保健操。
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余凤秀等人更加上进。他们先对各区县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这些人负责培训各个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老师。同时,于等人还在北医三院每天分批培训中小学班干部,然后这些班干部回去给学生上课。各区教育局经常派专人到各自学校检查做眼保健操和预防近视的具体情况。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教育局和防疫站都会派人到学校进行抽查,用照度计测量教室灯光看亮度是否足够,然后用尺子测量学生眼睛到桌子的距离,看是否符合1市尺以上的标准距离。
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眼保健操在北京的中小学迅速普及和推广。从市到区,从学校到班级,这项工作层层落实。当时在北京,眼保健操是妇孺皆知的。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带动下,眼保健操很快被国外一些城市效仿,并迅速在全国中小学推行。
文革结束后,为了保护校园的眼睛,我们又唱歌了。
随着1966“文革”的到来,学校停课,老师回家,质疑眼保健操的声音不绝于耳:“刘世明外号刘盲,他和他的孩子都是高度近视。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他在学校学的眼保健操?”在这种声音中,眼保健操会中途“死亡”。余丰东等三人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手绘插图,静静地等待着。直到1972学校恢复正常上课,余凤秀等人才搬出了自己潜心多年的眼保健操。
有了之前的基础,推广起来就会容易很多。但这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演习是否可行,还没有经过专家论证。为此,、于、、颜一柔决定寻求理论上的支持。几经周折,他们凭着自己的热情和诚意,请来了当时北京最著名的两位中医推拿专家——北京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主任陆。两位专家基本肯定了这套眼保健操的保健功能,并对按摩手法进行了纠正和强调。为了便于学习和推广,他们在两位专家的指导下,将原来的8个眼保健操简化为5个,并做了一些改动。
起初在试点学校进行眼保健操时,班里的卫生委员喊口令。为了便于操作和推广,余凤秀等人商量把眼保健操做成记录,同时计划印制一批眼保健操标准穴位挂图。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模特,最终选定了一位名叫刘的女孩,她是北京市光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长相乖巧,长得漂亮可爱,眼睛又大又亮,完全符合标准。挂图的模型已经确定。接下来,他们找了一个首都师范体育大学声音甜美的女生喊口令,并请中国唱片社做了一张以民乐为配乐的唱片。由于经常使用,很多学校的眼保健操记录已经磨损,原生产单位一次性生产,没有剩余。于是,余凤秀等人开始琢磨新的一套,他们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在质量上超过上一套。想法是肯定的,三个人在攻关中各显神通。最后敲定由解放军军乐团作曲,总政歌舞团伴奏。最后,制作在农科院附近的录音棚完成。这一次,发行的是一盒磁带。伴奏音乐不再是上一个民乐,而是使用了沙锤等打击乐器,会突出节奏感,声音也比上一个版本好很多。于是,第二套眼保健操诞生了。这五个练习从1972开始实行,后改为四个,延续至今。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上线。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问世。2008年5月至7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3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新版眼保健操的试用跟踪和效果评价。通过对比新旧眼保健操操作前后学生视力、脑力劳动能力指数、眼血流速度的变化,评价表明,新版眼保健操对提高学生视力、缓解眼疲劳有明显效果,各项指标均优于旧版眼保健操。
新版眼保健操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原两章修改后,替换其中一章,总时长仍为5分钟。老版本里有一节叫“干洗脸”。考虑到学生手上的细菌可能进入眼睛和口腔,新版将其改为“按压头部穴位”。督脉穴是从面部的中点至脊柱。考虑到操作方便,第五节只按摩额头到后脑勺的部分。此外,新版眼保健操既保证了效果,又兼顾了学生的兴趣。比如第一节增加了挠脚趾的动作,既能刺激足底反射区的头部和眼睛,又能以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