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暑期农村小学社会实践三报告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暑期社会实践终于落下帷幕。对于经常待在阴凉的房间里,几乎没吃过苦的我来说,修行真的很辛苦。我出了很多汗,受了很多苦,皮肤也晒黑了很多,但是没有人抱怨和后悔。在短暂的实践考察活动中,我努力让自己尽快融入农村,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这期间,我们也收获了很多,不仅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学以致用,还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拼搏精神,给了我们积极对抗疲劳和寻求安慰的惰性的机会。而在实践中,我们的心得到了净化;思想受到了熏陶;认识得到了升华;意识得到了提升。很感谢老师让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充分了解农村,了解农村。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多感触,也让我尝到了人间真情...
我从农村教育的角度谈谈我对农村的理解。我们调查的几个村义务教育的问题仍然很严重。
首先,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要求相差甚远,现代化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现在大部分农村没有软硬件,要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并不容易。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水平确实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农村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我曾经和唐家村的一个初中生聊过。他告诉我,他们是进入初中才开始接触电脑的,但在城市,小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脑操作。这就是差距。
其次,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差,教师工资普遍较低,难以吸引优质教师。农村学校优秀的青年教师和音乐、美术、体育、英语教师非常缺乏。目前大部分学校无法像城市里的学校一样高薪聘请到优秀的老师。高水平教师短缺,农村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在我看来,农村学校师资严重不足,但同时也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就业机会,农村学校急需人才。大学生为什么不去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每年毕业生都涌向人才充裕的大城市,为了留在城市,甚至选择不同专业的工作。记得在唐家村小学的总结会上有一个同学是这样说的:“在唐家村的这几天,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我被他们的热情感动了,我想留下来……”
如果有更多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思想,那么农村就会出现教师短缺的现象。然而山河无道疑,又有一村。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从今年起,全国6所师范大学将对毕业后愿意到西部农村任教的学生免收全部学杂费。这一举措将使更多的大学生为西部农村做贡献。
再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受教育程度低。除了教育体制,农村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农村教育也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一旦没有深造的希望,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我们小组走访了许多村民和家庭,并与家长讨论了儿童辍学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学校老师讲的不好,有些学生厌学,所以退学出去打工;
第二点: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贫困生分流出去,使得很多初中生辍学出去打工;
第三点:上不起学也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辍学。
我个人认为,要想减少农村学生辍学,首先要转变观念;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教育,让农村学生相互学习,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要用达标率而不是升学率来衡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它们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体现。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报道:中国(内陆)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26543.8+09万人。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占37.2%,大学生人数为每万人4人。这种情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沉重负担。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加大农村教育建设。
而且城乡教育差距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现在的问题不是继续拉大这个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试图缩小。现在需要努力的是实现一个县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能做的是,首先,政府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要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到每一所学校。
农村“示范校”建设不仅要超前,而且要公平竞争,政府的教育经费不能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制造不公平竞争。现阶段,富校越来越穷,政府更应该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而不是锦上添花。对于那些条件好的学校,政策可以适当放宽,让他们自我提升,自我管理。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是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要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和意识。同时,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农民的感情,拉近了我与农村的距离,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历史使命,使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再次感谢老师给我的亲身经历。我会带着这段经历继续学业,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时候,我会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
农村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2
这是我上大学后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想了想,结合自己的各种情况,包括个人的专业和爱好,决定在家乡小学开始助教活动。
7月20日下午,我拿着学校的推荐信走进了母校:青川中心学校的大门。放假期间,校园里人不多。盛夏,校园郁郁葱葱,美不胜收。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整个童年,但是走在校园里,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也不再是那个简陋的农村小学了!我的母校,她成长迅速。在校长办公室,我见到了平易近人的金恩龙校长。金校长不到四十岁,和蔼可亲。当他得知我也是这所小学的毕业生时,非常高兴,给了我很多鼓励和赞赏,让我很感动。
我专门向金校长询问了那些年教我的老师,得知除了五年级教我语文的闫老师外,其他老师大部分都调去了外地或者退休了。因为那是在暑假期间,我感到非常遗憾,我不能亲自见到我的老师。我向金校长说明来意后,金校长表示非常欢迎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到学校实践学习,并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经过安排,金校长决定让我担任暑期英语特长班助教一职,从8月1日开始,到8月16日结束。
青川中心小学的前身是李家庄小学和青川小学。2002年9月两所小学合并,现在已经相当大了。四层教学楼的教室宽敞明亮,窗户明亮干净。各种教学设施、娱乐场所、操场应有尽有,堪比城市小学。学校现在有25名教师。他们都受过专业教育,平均文化程度在中专以上。其中20-40岁教师12,40-50岁教师13。可以说,有活力的年轻人和有经验的成熟人士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分配非常合理。学校的学生都是周边农村的,* * *覆盖了大屯、青川、中川、川四、巍子、李家庄、杨家庄、徐家庄、吴家东河、花石桥十个区域。学校一至五年级两个班,每个班50人左右。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占总教学的50%。
虽然我是大学生,教的课程都是小学内容,但是因为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很不确定。放学回家后,我看了从学校借来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法等专业书籍,并在网上查询经验交流,希望在正式上课前给自己充电。
8月1日,我早早起床,怀着紧张却兴奋的心情到达学校,开始了我的暑期助教工作。参加暑期英语特长班的金老师比我来得早。他知道我有很多东西要向他学习。特别一班有四十个学生,都是十一二岁。我们需要教的大多是日常用语,常用词之类的。对我来说,这是最简单的基础知识,但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
在我看来,小学生首先要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总的来说,游戏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形式。所以我建议金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玩英语游戏,通过游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巩固,通过游戏进行英语知识的娱乐和学习。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在快乐地学习,进步很快。此外,我们还将音乐和艺术以游戏的形式融入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爱表扬,所以我特别注意用激励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他们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我认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成就是我前所未有的耐心。小学生接受和记忆知识的方式和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的主体性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在很简单的地方遇到障碍。遇到这类问题,老师需要耐心讲解和示范。失败一次就失败两次,失败两次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一整节课的时间纠正学生的一个发音错误是很常见的。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身边的老师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他们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发现现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事实上,大多数农村学生在进入初中和高中后,因为英语不好而落后于城市学生。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资质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起步晚,没有在这个学科上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他们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学校要调整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努力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8月16日,我的社会实践结束。面对这些付出努力的孩子和给过我很大帮助的老师,我感到很难过。看到孩子们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心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老师和学生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评价。与我的收获相比,这十六天的努力算不了什么。这次实践增加了我的阅读理解和信心,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知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从而使我认识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富。
农村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三
放假前,一个同学问我:“双虎,你暑假做了什么社会实践?”我会告诉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小学教育,在家乡办吧。”很多时候,别人只在乎你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为什么。
我很清楚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潢川县的一个普通村庄。我的家乡所在的镇——双流树镇(也简称双流),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很少,但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整个信阳地区都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军的主力。说明在我们村,每年村里95%左右的青壮年都去江浙打工。他们只有在春秋两季忙着种植和放假的时候才回家。外出打工潮让双流人过得更富裕、更好,但家乡的情况在很多方面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糟糕的是,有些甚至比以前更糟糕,比如环境,比如村小学的教育。
我们村的小学叫范鹏小学。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大概有400个学生。秋天的开学典礼上,狭窄的操场上总是挤满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那时候学校里有很多年轻、有激情、有活力的老师。他们给我们讲三国演义,办公室里有钢琴声。当时小村的毕业生和镇上中心小学的小学毕业生基本没什么区别。
目前,范鹏小学2010-2011学年学生不到80人,三年级才开始上课。今年秋天开学后,连初三都不一定能继续。学校里有八个老教师,我上学的时候他们都在教书。现在他们仍留在范鹏小学,其中两人将在年底前退休。十几年来,学校建筑变化不大。曾经狭窄的操场现在种满了树,杂草丛生。无情的蜘蛛网默默封存了小学的这份沧桑。无独有偶,范鹏小学的变化在双流并非个例,其他村的情况也类似,同样不容乐观。总之,双流的基础教育现状令人心痛!
我在家乡的田野里长大,走在家乡的路上。如果我无知无情,那也没什么,但如果我有心,那就迷茫了。于是,乍一看,懵懂时看到的大好形势,现在在我眼里,却有很多难以解决的痛苦,环境、土地、教育、卫生、医疗,到处都是问题。
我是范鹏小学的学生,但现在我目睹了它的衰落。我怎么受得了?走在家乡的路上,徘徊在红砖灰瓦前,听着阿姨的饭后聊天,讨论着家乡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思考着我关心的问题,你觉得如果可以,真的应该做点什么,哪怕自己的力量是卑微的。我渴望知道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个愿望源于我对家乡的关心和热爱,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希望。谁不希望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
首先,实践出真知
3月5日,1927,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青年毛泽东为期32天的湖南五县之行的“社会实践报告”。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的* * *生产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不了解农民运动的情况。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主要持责难态度。持相反意见的毛泽东决定自己做这件事。10月4日至2月5日,1927+65438,以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农民运动为重点,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中心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这份报告对于指导近代中国革命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实践真知的标杆。
事实上,在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期间,毛泽东就非常注意阅读“无字之书”。在今天的工作中,就是向社会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12年夏天,毛泽东曾经和萧子升一起度过暑假,在没有任何金钱的情况下,走遍湖南各县,接触社会,了解民情,体验风土人情。一个多月的游学,途经五县,行程近千里。回到学校后,毛泽东写了很多笔记和经历。第一师范的学生和老师们看了之后,称赞毛泽东“身无分文,忧国忧民”。这种游学,毛泽东有过很多次,收获颇丰;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对他日后的革命活动影响深远。
只是同学和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方遒。在大学里,我们和毛泽东年龄相仿。虽然我们的背景和成长环境大相径庭,但这不应该成为逃避实践的借口。我们有必要向毛泽东学习,不仅要读“有文字的书”,还要读“无字的书”。书本上没有文字的东西,必然和课堂上的高数物理不一样。然而,“无字之书”却不是那么好读的。我知道逃避严肃的社会实践的困难不是办法,而是要努力面对。
就我们团队的社会实践主题而言,选择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双流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农村小学学生人数逐年锐减?为什么教师流动越来越难?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程度如何?对于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通过邻居的口口相传一窥端倪。
但本案所获得答案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混合了多少主观因素?我不知道。为了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我们必须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更广泛、更有效的区域内收集普通居民的声音,将这些声音汇总,综合分析,得出结果。所以,我们选择深入群众,到田间地头,到大街小巷...
比如,该村小学生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计划生育,出生率降低,当地适龄儿童总数减少;二是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越来越差,使得大量农村学生转学到双金柳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完全小学)。但是在走访的过程中,除了我们能想到的原因,我们还了解到:一是双流外出打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家长会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在外地上学;二是双柳树镇近年来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富裕的家乡人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都在努力让孩子“上高”。这些信息更接近现实,是课堂上做白日梦得不到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我们无法准确知道上述影响该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的权重。
社会实践不到七天。但这七天,我们对家乡农村小学的了解比过去十年都多。我们走访了潢川县教育体育局、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双柳树镇第一中心小学、双柳树镇第二中心小学、范鹏小学、天桥小学、曙光小学。我们在中心学校和小学的档案中获得了大量有效的统计数据。我们挨家挨户做了200份左右的问卷,总共有近400位来访者。我们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找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只有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二,收获
就课题本身而言,我们对该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多方面了解了造成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因素。我们也看到了农村小学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方面面临的困难。我们主要了解了双流五所小学的基本情况,与这些学校的校长或老师进行了交谈,并走访了小学周边的居民,了解他们对当地小学教育的认知。(具体结果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让我们看到了现有教育体制下的弊端,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政府应该肩负的责任。
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有些是我们可以控制和理解的,有些是我们可以理解却无力改变的。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双流农村小学教育的看法更加实际和深入,但对于已经发现的这些问题,只能给出如何解决的建议。至于能不能有效执行,主要看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概就是这样,这也是学生社会实践的短板之一。
除了科目,更多的是训练“豫东南”的队员,比如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分配分工等等。我记得我们在范鹏小学做问卷调查的第一天。第一个调查对象是一位阿姨。她很多字看不懂,问卷看不懂,难倒了我们。为了保证访问和调查能够进行下去,我不得不亲自出门,和她聊天,把问卷的内容放到日常的谈话中。折腾了十多分钟,终于打开了局面,完成了第一份问卷。这并不容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立即讨论对策,决定改变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农村,我们不只是做调查问卷,而是和普通人聊天,了解我们想要的信息。这样我们在农村的走访和问卷就可以维持下去。
在后续的实践中,大家最重要的考验就是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办公室的领导谈话,或者和坐在门口选菜的阿姨聊天,实际情况总是需要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看看人家怎么说,从而确定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如何消除对方的疑虑和警惕,如何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你会发现,万事开头难。打开局面后,叔叔阿姨们都愿意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从部门领导到目不识丁的普通人,我们都可以和他们好好聊聊。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开心吗?
穿着东南大学文化衫,戴着耀眼的小红帽,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路人的目光很快就聚集到了我们身上。他们可能是出于好奇,但对我们来说,那双眼睛意味着期待和压力。走在家乡的路上,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东南大学。
郁闷的是东南大学在我们那里的知名度太低了。走访中,很多人要么以为东南大学在福建,要么以为东南大学是个不知名的二三流学校(居然有人问我们今年高考能不能考300多分!)。所以我们在给别人介绍完自己之后,总是会给东南大学加很多注脚。一路走来,我们不敢说自己把东南大学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有多好,但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负责任地说:“我们从来没有羞辱过东大!”"
参观过程中,一位大叔问我们:“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有什么用?政府不关心你的事。说白了,你自己也知道情况。其实也没什么用。”这句话一直感动着我。虽然说的直白难听,但却是事实。说实话,即使在冲突不是很激烈的教育领域,调查到最后也明显牵扯到了政府部门的作为和利益。对此,我们基本上只能反馈我们的调查结果,期待他们有所改变。也许我们还无力改变现实,但至少我们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收获了友谊,也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价值!
第三,谢谢
“豫东南”是一个团队。我们在烈日下一起工作,穿越大街小巷,一起建言献策,一起努力。谢谢大家的努力和汗水。每个人都晒黑了。在乡下的那几天,黄凯东家中午都会请我们吃饭。清凉解渴的西瓜,丰盛的午餐,总让我们觉得特别尴尬。联系了小档案馆和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后,彭老师为此很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量级的帮助。感谢不足以表达。好人一生平安。况且,在我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热心人。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不可能走得这么顺利!再次感谢,保重!
虽然短暂,但注定是一段值得铭记的经历!